偵探型別的電影,似乎一直被西方的福爾摩斯霸佔,直到《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出現,終於看到了東方的影子。
雖然我們也有狄仁傑的IP,但之前拍攝的電影,說實話並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儘管《唐2》在細節上有褒有貶,這種“英雄類”中國產電影,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昨日又把《唐2》刷了一遍,因為知道了最後的結果,所以偵探片看上去就是另一種感覺。
二刷發現,無論是主力秦風,比秦風更高手的Q宋義,擁有的都不是最神的技能,都不是最大的bug,只有唐仁才是。
下面看看唐仁bug在哪裡。
一說唐仁是bug,最膚淺的原因在於,他風水學的造詣成了破案關鍵。
“你再從頭仔細跟我說一遍這些案子。”
在被陸國富監禁中,唐仁“突然”開竅,一下get到了案件的關鍵。
對於略缺過渡的這段情節,全靠一張五行八卦圖來連線,唐仁一改之前嘻嘻哈哈的做派,突然變得正經起來。
似乎罪犯的套路,是專門為了他的特長而設計的一般。
導演陳思誠為何這樣安排?
我想,該是為了避免脫離中華傳統文化太遠才如此設計。
從《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來看,故事全部發生在境外,這樣就可以盡情安排劇情,盡情揭露罪惡。
但是有一點,這畢竟是中國產電影,如果所有設定變成“域外風情”,勢必少了原汁原味。
於是,晚了《泰囧》三年,《唐人街探案》系列延續了“域外中國風”的風格,以唐人街為環境,兼顧兩邊市場。
《唐2》直接脫離亞洲,來到紐約,卻在影片開始和結尾處,放出《道德經》真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就是要告訴觀眾:這還是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國產片。
所以,第二部更突出了唐仁與尋龍尺的地位。
也就給了唐仁這次,在老美的地盤用風水理論bug一次的機會。
所以,唐仁第一層的bug,既是內部劇情需要,提供關鍵轉折,更是外部電影環境需要,突出中國產特色地位,算得是雨露均沾、水到渠成。
二下面是唐仁第二層bug。
在中西方文化“開碰碰車”的電影中,不但不能離傳統文化太遠,還必須突出其優勢。
所以,電影中有一個魔幻的情節。
秦風三人到達醫院解救美女警察,偌大醫院不知道方向在哪,而時間只剩幾分鐘。
如果在現實中,這件事已經無解了,美女等死,壞人得逞。
好在是電影,唐仁拿出尋龍尺,用類似玄幻的方法立即找到了目標在哪。
現實中的尋龍尺我不知道如何使用,應該不會如此高效。
但是電影的魅力就在這裡,基於現實,也要高於現實。
其實在《唐1》中,這類玄幻色彩早有鋪墊。
外面警察就要衝進來抓人,秦風和唐仁再找不到證據就要面臨牢獄之災。
千鈞一髮,唐仁無意中發現了神像裡的黃金。
而在上一次兩個人來到這裡時,唐仁的尋龍尺自行指向了神像方向。
用科學不容易解釋的東西,在電影中賦予了尋龍尺不尋常的使命。
《唐2》中,也是千鈞一髮。
惡魔之刀馬上要落在女神的面板上,還是靠尋龍尺才能接上後面情節,懲惡揚善。
於是,這把尋龍尺,更像電影中華夏文明的代表,讓關鍵時刻的關鍵難題迎刃而解。
電影的隱喻,也在這裡:
強大需要理由嗎?強大隻要結局就好了。
尤其在境外破案,更要突出這一點。
我們的人,不僅擁有最好的頭腦 ,還有最好的氣運。
至於影片開始就一直存在的各路神探,只是陪襯與墊腳石。
我們需要一個既能體現文化特色,又能傳導文化優勢的載體,所以,就有了唐仁第二層bug。
三下面是唐仁更深層的bug。
在整部影片中,所有的推理分析,在唐仁嘴裡,總能未卜先知。
所以有時候,我會感覺裡面隱藏最深的不是Q,而是“犯罪大師”一道入門題也回答不出來的唐仁。
他能說出“賣腎換手機”的梗,也能一語道破罪犯的特點。
最後在祭壇,他聽了殺人凶手一番“神神叨叨”的瘋狂理論後,爆出一句:
“你不是神,你是神經病!”
而在此之前,殺人凶手表現得比正常人還正常。
如果說這句話是馬後炮,那再看這句:
陳警官,我看你紅鸞星動,面犯桃花,生辰八字說一下,我給你測一下姻緣啊。
這一幕發生在探案初始,唐仁“無意中”發現鎮靈符之後。
而“生辰八字”在案子最後,是至關重要的東西。
有了這些鋪墊,如果編劇安排最終的大BOSS是唐仁,我想剪輯師都能剪出另一個邏輯縝密的結局。
實際上在電影中,這只是表現為唐仁泡妞的手段。
“那個男的喜歡那個女的,那個女的喜歡你。”
黑客女一開始接近秦風,看似要借力破案,可到了最後,她終於用“立刻有”表現出了喜歡他的意思。
而這些在一開始就被唐仁說出來,當時連我站在“上帝視角”都不信這一套。
“靠,你賴上我們了。”
初見宋義,唐仁這樣對他說。
後面證實,宋義確實賴上他們,靠秦風完成完美犯罪。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啊。”
初見凶手,唐仁這樣評價······
列舉了這麼多唐仁在電影中的bug臺詞,難道僅僅是呼應結局的作用嗎?
不見得。
我想電影之所以這樣安排,應該還有更深一層的道理:
第一印象,或者是第六感(玄幻了)。
唐仁與秦風的風格,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一個大大咧咧,一個思維縝密。
秦風用超乎常人的具象思維和記憶力,把案件的關鍵細節完美還原,但是總在最關鍵的地方差那麼一點點。
就如第一部中,他最後才想到女孩的蹊蹺,第二部中,也是最後才發現宋義的身份。
在兩部電影中,秦風是既勝又敗,勝在案件凶手,敗給隱藏高手;憑藉一身本領,排名世界第二。
唐仁不同,人到中年,沒混出什麼名頭,自封唐人街第一神探,卻窮跑了媳婦,還沒人瞧得起。
第一部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這世上比所有人都瞧不起你的滋味還難受的,就是所有人都同情你。
他大大咧咧的樣子,與現實中的中年油膩男有一定的割裂感,想想卻是誇張後的中年畫像。
寧可讓人瞧不起,也不願別人的同情。
於是,他對人的評價,都是出自第一印象,或者好聽一點,就是第六感。
如果說秦風思考一件事情,可以往後推理10步,那唐仁就是原地站著,見啥說啥,想啥說啥。
而有時候第一感覺帶給我們的,恰恰就是最近的答案。
假設秦風留意了唐仁說宋義那句“你賴上我們了”,會不會提早注意到宋義的不對勁;
假設秦風留意了唐仁評價法醫那句“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會不會減少一個悲劇;
但是,秦風只相信推理,不相信第一印象,而唐仁不會推理,只能直言第一印象。
如果唐仁換成Q,他的一句“非奸即盜”一定會引起秦風的注意。
最後,連唐仁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第一印象,當然只能在電影中呼應一下情節,搞一下笑料,之後再無大用。
四三層BUG匯聚唐仁一身,擁有神技卻很難被發現。
一部偵探片,安排唐仁這樣的角色,似是格格不入,但是喜劇偵探片,又需要王寶強這樣的尺度與流量。
導演陳思誠有沒有給王寶強安排更深層次的內涵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唐仁”這個角色,絕不是一些人評價的“可有可無”。
陳思誠在訪談中也曾表達過,要拍更“表達”的電影,足以證明,在《唐人街》系列中,他是試圖表達一些東西的。
所以,除了搞笑之外,王寶強承擔著更重要的任務。
代表華夏文化特色,代表油膩中年無奈,代表最易被忽略的真相。
尤其最後一項,最是可悲。
一個人可有可無時,連他說的話也不會有人在意;一個人身價千億,隨便一句話都有人賠笑迴應。
電影原本不是這個主題,卻讓王寶強的角色帶出了這個意思。
曾看過一個視訊。王健林在車上隨口說了一句並不好笑的笑話,一車人卻不約而同笑了很久。
這裡沒有諷刺的意思,畢竟誰也脫離不了現實的桎梏,誰也過得不容易。
黃渤在訪談中也曾說過一段話:
以前在劇組裡面,
你能碰到各式各樣的人,
小心機啊,
各種什麼……
現在身邊全是好人,
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
話聽上去有些偏激,卻足以證明他見識過世態炎涼,也毫不留情揭露了現實的殘酷。
現實的世界,世界即現實,我們即便不相信人性的烏托邦,也要明白一件事情:若要得到尊重與在意,先要有足夠的分量;在那之前,可裝瘋賣傻,可保持沉默,只是別忘了還要默默地負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