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其他電影都點映,你的片子不點,就是有問題。”

今日,“獻禮三子”——《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上演了點映大戰,為國慶檔的票房廝殺提前吹響了號角。

截至撰稿,根據燈塔資料顯示,三片點映共收近1.2億票房。其中,《中國機長》以5946萬的票房位列冠軍,《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分別以4728.3萬和1296.6萬的票房位列其後。

但是,如果結合影片的排片數量看上座率,《我和我的祖國》以84.4%列為最高,其次是《中國機長》的44.5%,最低是《攀登者》的32.5%。三部場次分別為《攀登者》2.7萬場、《中國機長》2.3萬場、《我和我的祖國》2021場。

現在,點映已經成了電影宣發的最重要手段。怎樣根據影片的特點,制定相應的點映策略,是影片在宣發階段的制勝關鍵。

點映“三片演義”

三部電影中,《我和我的祖國》在9月19日最先發布了點映通知,影片的點映活動在33個城市開展,時間為9月28日(週六)的15:00~16:00,每家影城僅排一場。

隨後在9月23日,《攀登者》釋出了點映通知,時間與《我和我的祖國》相同,兩部影片正面對打,觀眾只能兩者選其一,火藥味十足。

不過與《我和我的祖國》不同的是,《攀登者》的點映範圍在全國所有影院,並且場次不限。這就相當於某家影院可以在這個時間段用所有影廳排映《攀登者》,點映規模遠大於《我和我的祖國》。

就在觀眾為看哪部影片一籌莫展之際,《中國機長》也加入了點映大戰。9月24日,片方公佈在109個城市舉行提前點映,點映日期也是9月28日,但是時間為18:00~20:00,每家影城僅限一場(大廳)。

三部電影同日點映,相當於將影片的品質赤裸裸地開放給觀眾檢閱,今日點映的口碑直接決定著“獻禮三子”在國慶的票房曲線。

一位影城經理以院線的角度對於國慶三片的點映策略做了點評。首先是《我和我的祖國》,在他看來,敢於第一個出點映通知,本身就是自信的表現,此片是國慶的第一種子,其他兩個片子都是應對它出的點映策略。

“《我和我的祖國》的點映策略是少而精的,既可以保證上座率,又可以擴散口碑,還能調動觀眾胃口,因為稍微晚一點兒,就買不到點映的票了。現在國慶首日預售這麼好,很多觀眾會被動購買國慶第二、三日的票。”

其次是《攀登者》,在其他兩部電影猛烈的宣傳攻勢下,這部電影的宣傳一直沒有內容上的硬貨,給人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而《攀登者》的點映策略明顯針對《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不與《我和我的祖國》隔開時間,這個讓人非常好奇。

“現在國慶的三部電影,《攀登者》由熱度第一掉到了第三。吳京非常有號召力,但是如果影片品質確實差一些,那它就會被觀眾無情拋棄,點映後國慶後半段會非常難走。現在《攀登者》開的場次太多了,品質一旦有問題,那麼片子就提前退出國慶檔冠軍的爭奪了。”

最後是《中國機長》,影城經理認為這部電影是摘掉“獻禮”標籤後,依然能抗票房的電影,而且出品方博納具有很豐富的主旋律影片製作經驗,也有一定的國慶檔冠軍概率。

“《中國機長》在18點開啟點映,那麼此前看《我和我的祖國》和《攀登者》的觀眾大概率也會去看《中國機長》,是非常有效的點映策略。”

口碑雙刃劍

為什麼現在點映是最佳的宣發策略?對片方來說,直接的票房收入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影片口碑的速達。

“現在網路非常發達,一部影片好不好看,觀眾可以通過前期的觀影人群迅速得知。而且現在的觀眾和院線也都很聰明,一部電影敢開放大規模點映,說明片方有信心,觀眾也跟期待。”一位影院經理說到。

接著,他用不久前的暑期檔舉例,目前的華語電影票房年冠——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因為正確的點映策略,成功將口碑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提前釋放了三四線城市的票房潛力。

再比如,目前的年度亞軍《流浪地球》。起初,因為題材等原因,並不被業內外所看好。對應的,大家普遍看好同檔期的喜劇《瘋狂外星人》,影片由甯浩執導,黃渤、沈騰主演,主創陣容有極好的口碑。

在正式公映前,《流浪地球》開啟了大規模點映,而《瘋狂外星人》卻遲遲不給看片。逐漸的,《流浪地球》的口碑迅速得以傳播,取代《瘋狂外星人》成為了春節檔的第一票房種子選手。

兩部影片的最終結果和很多人在節前的預判一致。《流浪地球》的票房為46億,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瘋狂外星人》雖然也取得了22億的票房,可是離預期相距甚遠。

對於品質優秀的電影來說,點映是票房的助推器,但是對於口碑不如人意的電影來說,點映相當於自掘墳墓。影城經理以2015年春節檔的《鍾馗伏魔:雪妖魔靈》為例,由於片方對影片口碑的誤判,盲目提前開啟了多城點映。最終,因為影片的品質不佳,在群雄逐鹿的春節檔中,鎩羽而歸。

所以,點映對於電影是把雙刃劍,非常考驗片方對觀眾喜好的判斷。那麼是否可以不點映呢?對此,影城經理接著給出了答案:“大熱檔期不點映是不可能的,現在不同於以前,觀眾聰明著呢,不點映等於品質差。”

同時,他補充到,品質較差一些的大製作可以採取一些手段,儘可能縮減影片的負面傳播。

隨著華語電影市場在近幾年的飛速發展,點映已經近乎於變成公映,都是在黃金時段、有規模的影城進行,並且下沉趨勢明顯。

據了解,華語電影的點映活動起於2002年的《英雄》,當時,張藝謀為了讓《英雄》有資格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前在深圳舉行了為期7天的點映。

此後,點映多是為票房服務,並且呈現型別化的策略趨勢。比如,青春片的點映主攻校園,喜劇電影主攻三四線城市,工業化的大製作主攻一二線城市等等。

總體而言,點映策略相當於先發制人,現在的多家點映,等於各家都想領跑,但是領跑的能否笑到最後,還是需要靠影片本身的品質。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比起沒讀什麼書的李嘉欣,陳法蓉活得像一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