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父母都是清華高知的高曉松,可謂出身書香門第,學識淵博、有驚人的口才和浪漫的理想。會主持能寫歌,大熱歌曲至少十幾首,捧紅了不少藝人。清華光環閃閃亮,天南海北文史民俗張嘴就來。

但人紅是非多,他酒駕入獄,國籍成謎,直播翻車。

有人喜歡他的有趣,有人喜歡他的博學,有人喜歡他的隨遇而安,還有人喜歡他的“瘋狂”,那一股藏也藏不住的“熱血”……

2020年,頭頂多個光環的高曉松,鄭重其事說起了“優等生”修煉手冊,你,怎麼看?

因為與譚盾、靜潔伉儷是好朋友,常常會見到他們的兩位公子。之所以用“伉儷”“公子”這樣的舊詞,不是為了掉書袋,是因為在這一家人身上,確實流淌著與這些詞彙存在的那些年代匹配的陽春白雪與溫良恭儉。每與他們一家聚會,都如沐春風——他們彈琴、讀書、談論宗教與哲學,彷彿並不生活在這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

彼時,大多數人會忍不住問一句:你們是如何教育出這兩位翩翩少年的?

直到靜潔給我看了她寫的這兩本書《父母的格局》和《學習的格局》,我才發現:原來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並且是很多有大學問的人不曾研習過的。

我自幼生長在中國頂級知識分子云集的大院,親眼目睹無數大師級父母養出各種奇葩。記得少時飯桌上常聽到的話題就是“某先生和某先生,怎麼會養出那樣的孩子?”及至我長大後從清華退學,學校裡又是一片“某先生和某先生,怎麼會養出那樣的孩子?”的驚詫。

我很長時間都持一種“孩子大約是自帶了劇本來的”或者“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根獨木橋,你看大地遼闊,其實是億萬根獨木橋拼起來的”之類的佛系觀點。其實自己心裡明白,這只是為自己開脫罷了。不然年少時為啥要耗費許多時光與心血,進名校、拜名師、讀名著、練名曲?因為自己潛意識裡還是有願景的一無論未來走到何時何地, 從事什麼營生, 都要求自己是一名“優等生”。

靜潔的書並不適合所有人讀,大約對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已經具備“優等生”的條件下,如何更上層樓的家長會比較實用。或者說,這本書講的不是從0到1的突破秘籍,而是從3到8的修煉手冊。

有一天,我和譚盾、靜潔夫婦開玩笑說,兩個兒子都養成了,要不要再生一個?不然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珍貴經驗與教訓,豈不沒了用武之地?

靜潔說,再生一個太晚,抱孫子又太早,不如把這些年的心得,與更多為人父母者分享,為我們的時代多培養一點“優等生”。

是為序。

高曉松

2020年02月02日

不管怎樣,有注重格局的父母掌舵,譚盾倆娃的確有模有樣。

同樣是著名音樂人,如果說著名歌唱家李雙江這一輩子最痛苦的事情,恐怕就是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小兒子了。

1990年,李雙江與小自己27歲的夢鴿結婚。6年後,小兒子出生。

其實, 從小兒子落地開始,李雙江就想要所有東西都給孩子最好的,56歲老來得子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李雙江曾經在節目中說過,自己從來捨不得打兒子。每次李天一犯了錯,李雙江根本下不去手教訓他,反而自己心疼得眼淚都掉下來了。

甚至在孩子還不到15歲的時候就送了一輛寶馬車,小兒改裝這個寶馬車的改裝費就花了27萬。2011年少年的他因打人被拘留教養1年。2013年,因犯罪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

母親夢鴿“護犢子”的一系列言論可看出,她“唯一的證據就是她的邏輯”,一葉障目。現在看來,她已經很偏執,只相信她兒子,她心目中的一個忠義、純真無邪的好孩子,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公安機關、檢察院。

“子不教父之過”,對於未成年的孩子我們確實要多教育引導,而不是一味的溺愛放任不管。

不可否認,李雙江的藝術造詣絕對值得讚歎;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他是一個失敗者。一代歌王從此成為教育界反面教材。做一個成功的父親,比做一個成功的歌唱家或許重要得多。

希望李雙江老師晚年生活能夠幸福,希望少年犯出獄之後能夠改過自新。不圖為家為國做多大貢獻,最起碼守住安分守己、不危害社會的底線。

為人父母,做得好是一輩子的榮譽和欣慰,做得不夠好則是一輩子的糾結和遺憾。

希望更多天下父母都能擁有應有的格局。

如果人生有起跑線,那麼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看得遠,未來孩子才能飛得高。

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給的,但這個生命應該屬於更大的世界。只有當孩子被世界需要,孩子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23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為什麼說辛巴的直播間永遠請不來華仔?看了辛巴的口氣,會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