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發飆了!對著自己的導演電影開刀!
怒罵《晴雅集》官博:“滾”!
寫書出身的郭敬明一句多餘的話都沒有,面對官博安慰的話語,直接一個字爆出口,可見心情著實差。
起因就是《晴雅集》預售票房不佳,郭敬明對宣發不滿。
影片正式上映定在12月25日,火熱的聖誕檔。從12月10開始預售,到12號兩天時間票房僅56萬,和同一天開始預售的《拆彈專家》204萬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直到郭敬明對著官博發飆的19號這天,《晴雅集》也只有1300萬的預售票房。
預售票房與宣發力度關聯極大。
畢竟宣發會直接影響預售票房的資料走向。比如去年國慶檔上映的《中國機長》,直接上了春晚宣傳,首日預售票房就6千多萬,累積預售就1.2億,最終票房近30億。
郭敬明會這麼生氣,一是著急票房,二是被明星粉絲噴宣發不給力,都是鄧倫粉絲幫忙刷資料。
郭敬明哪肯受這氣,當即回懟。
《晴雅集》官博在這條微博下跑來安慰,就有了開頭那幕。
怪不得郭敬明壓力山大,雖然預售票房並不能直接影響最終票房的成績,但預售票房與影片正式上映後的首日票房,有些微妙的關聯。有媒體做過統計,首日票房一般是首日預售的2倍左右。
一個足夠漂亮的預售票房,將影響觀眾的口碑並擴大影響力,幫助票房良性迴圈。
最重要的,是首日票房成績,會直接影響院線對影片的排片,這才是決定最終票房的關鍵。
簡單來說,就是預售票房以實打實的觀影人數提前預告了,這部影片能拿多少排片,能賺多少票房。比如去年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最初排片不佔優勢。
由於首日預售票房1.4億,比同期《中國機長》、《攀登者》加起來都多,排片不斷提高,最終拿下國慶檔冠軍。
5年前郭敬明的《小時代4》,預售兩天就有2000萬票房,最終票房近5億;7年前的《小時代1》,首映7000萬票房,排片僅50%,最終票房同樣近5億。
同時創造下票房及話題奇蹟,令無數影評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樣的奇蹟卻在今年觸礁。
壓箱底許久的《爵跡》終於得見天日,但只能網播,評分只有3.9。
《晴雅集》改編自大熱IP《陰陽師》,預售票房卻連多年前的一半都沒有。郭敬明作為導演,肯定是對影片最上心的人之一。《晴雅集》預售票房破千萬當天,表示激動哭了。
為了拍好重頭戲,專門向陳凱歌請教。
為了塑造精美的畫面,服裝需要手工刺繡。
鄧倫一身行頭要300多萬,一張弓花費70萬。
幾乎買光全中國的長髮原料,讓演員頭髮更逼真。
臨到快正式上映了,還幫著安利最佳觀影影院。
擔心拍片不夠,親自上陣號召大家聯絡拍片。
恍如操碎了心的老父親……竟被宣發拖了後腿,不生氣才怪。
只是,郭敬明從暢銷作者成為業內有名的導演,怎麼可能單靠運氣?這回直接在微博爆粗,既不顧形象,也不怕得罪人,難免被懷疑在炒作。
加上郭敬明“前科”多多。
《晴雅集》預售開始沒幾天,就被懷疑掛素人炒作。
問題是人家本來就喜歡鄧倫呀!這話一出口,倒是給鄧倫集火。網友也不傻,當即指責郭敬明“茶言茶語”。
還有《小時代》,早被列為營銷界的標杆。
郭敬明上熱搜的頻率比主演的演員們都多,
不介意大眾對自己抄襲的吐槽,反而樂於以此製作話題。
然而,這些炒作觀眾並沒過多計較,反而為《小時代》系列貢獻近18億票房。
並不是那時的觀眾對炒作容忍度太高,而是郭敬明拍攝自己寫的作品,親自選角,親自改編,既上心,又能拍出原作精髓。
帥哥靚女,青春繁華,如煙如夢,許多細節和場面都是照搬原著,完美再現了那些讀著《小時代》長大的觀眾,心目中的顧裡、林蕭、南湘、唐宛如。
觀眾在光影流動間,找到飛逝青春裡的隱秘與肆意。
不提抄襲一事,郭敬明算是非常幸運的作者,有機會親手給自己的作品影視化,還能取得不俗成績一直拍下去。縱然導演技術不夠火候,但也唯有作者自己,最能完美再現原作的世界。
縱然《爵跡》的畫面連粉絲都看不下去,依然有近4億票房,繼續拍第二部。
站在這個角度上,郭敬明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演,卻是一個合格的IP製作者。大多數IP是沒有這份好運的,近日《張公案》的原著作者發博稱,“劇與書的差別有銀河系那麼遠”。
書粉大失所望,許多關注這部劇的觀眾也不免灰心。
郭敬明當年的成功,其實並非得益於炒作,而是以原著作者的身份,成功開發了著名IP,將觀眾想要觀看的內容拍攝出來。
面對《晴雅集》,郭敬明已然失了這份優勢,炒作太多,會導致觀眾難以關注電影本身,對電影票房的助力,只怕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還會引發反作用。
任何影視劇的製作都不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導演、監製、編劇、演員、剪輯……有一方拉胯,就可能全盤皆崩。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郭敬明作為導演,任務是拍攝好內容,至於宣發,脫離了原著作者身份的郭敬明,怎麼著急、炒作也沒用了,還是讓主演的明星們協助發力吧。
只要影片內容質量夠好,厚積薄發也未可知。
深夜君想說:
做影視行業,不必讓鏡頭外的戲比鏡頭內的戲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