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德雲社進行了“龍”字科學員招生報名,郭德綱、于謙領銜,“雲鶴九霄”四大弟子紛紛出面,競選招生辦主任一職,預約報名人數超200萬人,算得上是一場“全民相聲秀、相聲總動員”。
業界認為,這次招生對於德雲社的未來發展,可以說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估計這是郭德綱最後一次如此大規模招生。隨著他年齡的增大,時間和精力也越來越有限,之後恐怕再也不會如此大規模招生了。
這幾年來,郭德綱和德雲社已經火得紅透大半個天了,不僅僅是郭德綱和于謙,就連徒弟都開始闖蕩江湖了。看來,振興相聲這門傳統藝術,傳承這份民族瑰寶,就得靠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了。
說起郭德綱,就不能不說說那些主流相聲演員和姜昆他們,最近也沒閒著,活動也是一場接一場,諸如第二屆非遺相聲大會、趙炎從藝50週年紀念慶典等,都是主流相聲界的狂歡。
說句心裡話。這其實挺好,兩邊都卯足勁對著幹,最終受益的是相聲這門藝術,受惠的是觀眾。
不過有點遺憾的是,主流這邊到現在還放不下過去的恩恩怨怨,動不動就要對郭德綱他們來兩句。比如在趙炎從藝50週年紀念慶典上,姜昆就說“趙炎老師身上深厚的表演功底,是一點點鍛煉出來的;不像現在有些個相聲演員,一個段子火了就成了網紅”。
肯定趙炎的成就,這沒啥,但作為曲協主席的姜昆,有必要“拉高踩低”,影射其它相聲行業的從業者嗎?這種做派,不是更顯得自己小家子氣嗎?何況在自己搞的非遺大會上,還發生了主流之間打人的事,豈不更丟人現眼?
現在的相聲界,毫無疑問地分為兩大派別,分別是以郭德綱為代表的草根派和以姜昆為代表的體制派。不過,現在的發展趨勢是逐漸打破體制非體制界限,有的體制內的相聲演員也逐漸向郭德綱靠攏,非體制內的也有的慢慢向姜昆接近,開始有點以人劃線的意思,這其中劃分原則就是“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敵人的朋友是敵人”。不信,你看看苗阜、何雲偉和那對交大博士夫妻的動向,就能大概明白一二。
回過頭來看看,就知名度和火的熱烈程度,火的時間長度,姜昆無疑是三十年來相聲界第一人,三十年來一直堅持在相聲舞臺,70年代初生人都是看著姜昆相聲成長起來的。侯家兄弟,劉偉,馮鞏,李斤斗,笑林,甚至還有唐傑忠這樣的老人家齊在的時代,姜昆一直擔當曲藝界的領導巨頭,本身就很說明問題,證明了在那個時代姜昆被公認是相聲界第一人。
有人總結姜昆火的原因,是趕上好時候了。八十年代初,文革剛過,文藝復甦,壓抑已久的老百姓對笑是非常渴望的。當時沒有KTV,迪廳,網路等等,娛樂方式只有拿個馬紮,街邊大廣播聽段相聲,聽段評書而已,看場露天電影,都算奢望。姜昆就在這麼一個特定的時期出現,《如此照相》一炮而紅,十分貼切當年的社會狀況,引起大家的共鳴,所以被大眾喜歡追捧,也是情理之中。
但一個人一段時期的成功,並不能保證你永遠成功。如果舞臺換了,觀眾換了,你還是照搬過去老一套,被拋棄也是必然的。要是遇到這種情形,明智一點的,就趕緊趁光環還沒褪盡的時候鞠躬下臺,還能給觀眾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一直賴著不走,遲遲不給後人讓路,只能留下一片唾罵聲。很不幸,姜昆現在正在往這個境界狂奔,看架勢,九頭牛也拉不回來,也許後人要把 “江郎才盡”改成“姜郎才盡”了。
回到郭德綱,一個草根,一不靠吹,二不靠捧,既沒有當官的爹,也沒有富豪的爸,靠自己在小劇場打拼,一步一步從社會底層成長起來。這樣的人,即使身上有點什麼小過小失,老百姓也喜歡,看著舒坦,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