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國內大火一部綜藝,叫做《演員請就位2》。
在節目裡我們看到了一眾偶像試圖用自己彆扭的表演方式去呈現出一點點“深度”。
但最後展示給大眾看的,是堪比“超度”的表演。
我們的產業不完善到幾乎沒有足夠的位置留給專業的演員和業餘的愛豆去“競爭”,最終只有一個出口----誰有流量誰上。
但這個節目所體現出來的另一個焦點,不在演技上,而在“作品”上。
事實上這個節目也貢獻了幾個表演的高光時刻。
比如辣目洋子的《小偷家族》;
比如溫崢嶸的《寄生蟲》;
比如任敏的《天才槍手》。
事實證明我們不是沒有好演員,但為什麼,好演員出不來?
就像在這個節目結束後,以汪海林為代表的編劇們集體抨擊節目組:
“沒有編劇,演員根本就無法誕生,更無從就位。”
不如我們從更長遠的角度去看這句話。
沒有編劇,是指真的沒有編劇嗎?
當然不是。
所謂沒有編劇,指的是,編劇毫無用武之地。
《小偷家族》加強了警察的說教;
《寄生蟲》為了迴避某些臺詞,被改的臺詞輕飄飄;
當有一天熒屏上只剩下甜寵、穿越、賣腐等題材作品,我們又指望演員能提供什麼樣出色的表演呢?
最近令我欣慰的是在隔壁韓國,又出了一部大多數國家不敢碰的題材的劇集:
《噓》
故事開始,是一個實習生愣頭愣腦的就衝到涉事的議員面前,毫不避諱的直接問議員是否承認自己違法。
氣氛一度拉到緊繃,然而老練的議員只是指了一下實習生,比了一個“噓”。
然後問候實習生:身體好嗎?要注意吃飯。
而他的上司和另一個同事聊天:實習生哪能看的懂這種威脅。
直接給故事定了一個風雨欲來的基調。
而故事的正式切入點,是一家老牌媒體的數字新聞部門。
在網際網路肆虐的今天,韓國人似乎並不在意新聞的網際網路化,這個數字新聞部門成了大媒體的“流放之地”。
所有沒有上進心的、不務正業的、沒有後臺的、得罪人的員工,都被分配到了這裡。
第一集裡,韓俊赫帶了兩名新進的實習生,其中一名李智秀就是當年自殺的當事人的女兒,而另一名吳秀妍則是被學歷拖累了的有志青年。
雖然吳秀妍對自己的學歷非常在意,但在韓俊赫的鼓勵下,吳秀妍總算也提起了精神,願意為了這份職業努力一把。
然而在第二集的結尾,吳秀妍就因為遭受了領導的學歷歧視,被迫辭職,繼而跳樓自殺。
懸疑又殘酷的故事,怎麼能不吸引人?
這樣的故事,甚至吸引了忠武路影帝黃政民跑來出演。
雖說韓俊赫這樣的角色對於黃政民來說,可能早幾十年前就演過無數次了,並沒有什麼難度,但是架不住故事有分量,後續可能有超神表演也不一定。
另一位主演是少女時代裡的林允兒。
今年30歲的林允兒,曾經被稱為少女時代中的“神顏”。
然而從歌手轉行演員後,一直都沒有什麼好戲好角色,甚至還到中國來發展過一段時間,但除了人氣,基本什麼都沒收穫。
前幾年林允兒也陷入了一陣迷茫期,長期喝酒度日,找不到人生的出口。
一直到去年的《極限逃生》,才讓觀眾又一次認識了她。
林允兒長期扮演美女角色,都沒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極限逃生》裡蓬頭垢面,大吼大叫,反而讓人get到了她的魅力。
《噓》當中有些迷糊,但又韌性十足的元氣實習生,和《極限逃生》中的事業不順服務員有著類似的氣質,可能這樣的戲路才適合林允兒。
在黃政民“老帶新”的情況下,這部劇很有可能成為林允兒的代表作,但是否成功,還要看後續的表現如何。
說回題材。
劇集所體現的韓國媒體環境,和我們國家有較大的區別。
成為媒體博主不再需要專業的培訓,也不需要考取證件,任何人都可以憑藉一臺電腦或者一臺手機,成為一個吸引大眾的媒體人。
觀眾們也不再只認大平臺,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無論是誰提供的,他們都願意接受。
三大平臺的流量在全世界範圍內也難見幾家,自媒體人依靠這些流量賺的盆滿缽滿,不再考慮傳統媒體單位。
《噓》當中數字媒體部門那種冷清無奈的情景,幾乎不會在我國出現。
一直將調查記者作為研究物件的學者張志安在2011年釋出了一項《中國調查記者生態調查》,直言“即使用最寬鬆的定義標準,全國調查記者也不過數百人”。而到了2017年,當年尚能找到334名調查記者的張志安,在撰寫《新媒體環境下中國調查記者行業生態變化報告》時,僅僅聯絡到175名調查記者。六年時間,調查記者的人數又幾乎腰斬。到了2020年,還有沒有調查記者,都成為一個問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