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意中注意到日本音樂的排行榜,突然有了一個頗有趣的發現,就是在日本音樂早期,還是以歌手為主的,但是進入到90年代乃至新世紀之後,日本音樂排行榜漸漸被偶像和演唱組合取代。這和我們國內甚至歐美都不太一樣。我們國內依然是以歌手為代表,女團男團有,但並不是主力。而歐美雖然有大量搖滾樂隊和組合,但是演唱歌手依然是主體。
而日本樂壇不同,日本早期自然是以歌手為主,去看80年代初的排行,清一色的個人歌手。後來搖滾熱開始,大量搖滾組合,樂隊加入其中,長盛不衰,比如bz樂隊,Mr.Children,是排行總榜前三的存在,是80年代創立了的,而南天群星組合,是70年代就成立了。
但是除了這些組合之外,實際上單純的歌手現在是越來越難生存了,前幾年出了一個米津玄師,算是新人中最能打的,剛才說80年代還是歌手的天下,到了90年代男性歌手就越來越難生存,目前看只有福山雅治還能在銷售總排行榜上支撐,其他的都是各種組合。
而女性歌手要好得多,從80年代開始實際上女歌手或者用日本的說法歌姬就是主流,在新世紀前幾年還有兩大歌姬橫掃天下的局面,就是濱崎步和宇多田光。另外倉木麻衣,安室奈美惠,幸田未來,坂井泉水乃至早期的松田聖子,松任谷由實也都能在銷售榜上存在。
不過這十年也不行了,原因都知道,akb48這種偶像組合的橫空出世,銷量榜基本上都被她們的歌佔據了。
實際上男性歌手這邊也是如此,傑尼斯事務所培養的一堆男子偶像組合,比如嵐,比如smap,基本上佔據著銷量榜前幾的位置,和搖滾組合基本上平分天下。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和日本音樂和日本經濟的變遷有關係。
第一:歌手實際上是很看天賦的,老天給你一副好嗓子,但是要保住這副好嗓子並不容易,假如歌手不珍惜,或者運氣不好身體垮了,那就不行了,比如濱崎步,那是一個超級可怕的存在,去翻日本音樂銷售總排行榜,基本上就是一堆組合,中間出現一個濱崎步,在新世紀初基本上就是一個bug,但是現在呢,基本上唱不動了。
創作型歌手要好一些,但是靈感這東西也不是能堅持幾十年的,即便日本樂壇有把群體創作歸於一人的習慣,但是要想每首歌都火,火十幾年也是很難得。
而組合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偶像組合,年紀大了就換人,只要組合在,火幾十年都沒事,反正大家看的是偶像,不在乎唱歌有多好。
第二:日本娛樂圈對演藝人員看得很死,比如說演員拍戲基本上拿不到多少錢,要靠廣告生存,歌手唱歌有分成,自由度大得多,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其實是很不爽的,因為這意味著控制力下降,萬一歌手跳槽了怎麼辦,辛辛苦苦培養的就完蛋了,就算不跳槽,也難保歌手自己不行了。而偶像好啊,控制力度大,容易培養,也可以替換。
比如傑尼斯下的一堆男性組合,還有akb48組合,那是換了一堆人了,作詞組曲的也是一堆人,依然保持銷量長盛不衰。
第三:日本經濟在泡沫經濟破滅之後一直停滯不前,尤其日本普通人的收入已經很多年沒漲了,在網際網路衝擊下又有免費的音樂可以聽,日本人買音樂專輯的動力大幅度下降。
原來收入不錯,買一張專輯也不用考慮太多,現在收入縮水,買專輯佔據收入的比例就增大了,而且有免費的,能省就省了。
新世紀之後日本音樂公司為了增加銷量想盡了辦法,最終找到了偶像,也就是粉絲經濟這個辦法。
粉絲經濟這種其實也很正常,比如說老組合都有固定的粉絲,不管三七二十一,出了專輯就買,比如搖滾組合就有一堆粉絲。
當然了,搖滾組合還是玩音樂的,而偶像嘛,則不是以音樂為主打,而是以本身為賣點,音樂只是其次。
實際上很早日本就有偶像,比如松田聖子,山口百惠都是偶像歌手,但是那時偶像歌手並不是主力。但是面臨經濟下滑,銷量滑坡的情況下,很快就找到了粉絲經濟這個辦法,比如說傑尼斯事務所下面的男性偶像組合,就是靠吸引大量女性粉絲來提高銷量。
原來偶像只有一個,偶像萬一出問題,就完蛋了,但是傑尼斯就推出偶像組合,一大批偶像,萬一有一個出問題,也可以馬上取代,而且偶像組合,就等於一堆偶像,有些人說不定喜歡其中的一個,而加在一起人數就多了。
到了akb48時代,就更是如此了,為了提高銷量,乾脆搞出總選舉這種東西,誘使粉絲們大量去購買唱片,就算大多數唱片買回來不開封也沒事,加上各種周邊,這就是真的把粉絲經濟利用到極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