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一年終於快結束了,在這一年裡,無論是大環境,行業的變動,還是個人的生存空間,都感到了一種擠壓感,不然這一年“內卷”和“打工人”不會成為年度熱詞;身邊人都曾陷入過迷茫和焦慮,這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焦慮感,並不是看些娛樂節目,哈哈一笑就可以化解的。
在最彷徨的那段時期,更新到第四季的《十三邀》如同一股清泉,在喧囂浮躁的大環境下,給我以很多啟迪和沉思。
第四季的《十三邀》個人最喜歡的三期分別是對許倬雲、項飆、陳志武的訪談,分別從歷史、人文、金融三個不同的角度去探討社會發展與個人自由。
人生是明碼標價的----對話經濟學家陳志武
在採訪陳志武之前,許知遠問幾位年輕人:“這幾年你們感覺錢是越來越多了,還是越來越少了?”
一個女孩子說:我很努力,但仍然很窮。另一個男孩子說:超過600元的東西我們基本都會選擇分期。另一個女孩說:生活太難了,真的。
陳志武教授說:對於一般人而言,年輕時候是一輩子中最沒錢又是最需要錢的時候,這個矛盾怎麼解決?一個比較理想的情況是透過金融產品把不同時期不同年齡段的收入進行重新配置。
金融工具首先是為了自由社會的自由人,提前安排好未來方方面面的風險,讓自己過得有尊嚴。
作為普通人,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金融的邏輯,年輕時最沒有積累,最需要花錢,但成長性最快,年收入從五六萬到二三十萬,很可能就是三五年間的事情。但進入中老年以後,雖然有積累,但知識更新的速度和收入的漲幅肯定遠遠趕不上年輕時。
如果能夠在自己接受的風險範圍內,用合適的金融產品來計劃自己的生活,是一種思路。
陳志武教授說: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導致了財富差距的惡化。
新技術出現時,有些人根本不會學習,另一些人即使學了也不能夠把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潛力挖掘出來,越往前走使得100個人裡能夠創造最多財富的人越來越是一個很小比例的人數。
在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的瘟疫和戰爭是主要降低貧富差距的力量。
有了現代政府,什麼時候只要有挑戰就去幹預,對大自然做干預,對經濟做干預,把原來人類歷史上,以這種自然的調整 的過程,去重新配置財富和收入在社會中不同群體中間的分配,把這個規律又給打破了。在現代社會,爆發大規模戰爭不太可能,但冷戰是會存在的。
許知遠問:金融是個人實現自由的方式?還是掠奪財富的一種手段?
陳教授答:你的財富,你的東西,包括內在的,外在的,身外的東西不屬於你的,內在的才是你的。真正安全的是來自於自己的興趣和激情。這就是為什麼,你先要搞清楚,我是不是在追求我最有激情也是最有感覺的這個事業,這個工作,這個事情。
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你不用擔心後果是什麼。因為只有這個樣子,你就可以順其自然地,讓你做得比別人更好,而且你這樣的話,才可以把你做得比別人更好的機率達到最高。
個人理解,把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那一部分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從個人內心,還是經濟收入都會越來越好,這樣就不會有那樣多無謂的掙扎,在自己不喜歡、不擅長的事情上過多的耗費自己。
還有人人都在說的財富自由,陳教授說:人的財富目標總是移動的,財富自由是一個偽命題。
往裡走,安頓自己----對話許倬雲先生
在2020年,我們經歷了疫情下的精神危機,所以對話許倬雲這期,就格外讓人在智者身上,看到了智慧和寧靜之光。
這一集絕對是高山仰止。
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往裡走,安頓自己,只有無可奈何之人,只有失望之人,會想我過日子為什麼要這樣過,看東西要看的徹底,不是看他的浮面,想東西要想徹底,不是漂過去。而順境裡面的人不會想,日子過得太舒服,沒有人想這個問題,忙的是趕時髦。這樣人的判斷力就沒有了,人沒有目標,沒有理念,也沒有判斷能力,這個人生就是灰白一片,這是個悲劇。
關於教育,許老這樣說:
人受教育的功能,不是用所受的教育來換得吃飯的工具,也不是說受了教育知道人跟人相處,和平相處。要有一種教育,養成遠見,能超越你未見,我們要想辦法設想我沒見過的世界還有可能是什麼樣的?要擴充套件更多的可能性。
今天的教育,不能教育出這種人來了,今天的教育,教育的是凡人,過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一個打扮出來的文化,是舞臺式的文化。
許知遠問:那怎樣應對這個時代呢?如果一個人不甘心,那他力量又那麼薄弱,他怎麼應對這樣一個潮流呢?怎麼自我解救呢?
要找歸宿,要找理想境界。
我的心一直唸的那些人,我們打八年是靠農村撐起來的。那時農村的,各地撤退的人撤到農村,農村人一句閒話不說,接納難民。一句閒話不說,多少糧食都拿出來一起吃,滿路的人奔走,往內陸走,沒有人欺負人。擠著上車、上船,都先讓老弱婦女往上推,自己留在後面;大路上奔走,多少老年人走不動了,跟孩子說你們走,走。
(許老微咽)
所以我知道中國不會亡,中國不可能亡。
我的歷史觀,個人的地位最小,最短是人,比人稍微長一點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長一點的是經濟,比經濟稍微長一點的是社會,時段最長的是自然。
而這一期,讓人感動的還有許先生和他的夫人孫曼麗的愛情。
溫柔的底色是堅韌,她用一生實踐了她的愛情。
愛是力量,是堅定,是平衡,是看到他的努力,照顧他的身體,撫慰他的不捨,也是智識上與他結為同盟---為他的書取名為《萬古江河》。
她爽朗的笑,心理上的強壯,她那麼勇敢:“我喜歡 ,你們能拿我怎麼樣?
勇敢、灑脫的女子,當許知遠感嘆說:許先生很幸運,她糾正道:我們倆都很幸運。
附近的消失----對話項飆
這是讓人格外驚豔的一期。
簡直醍醐灌頂,在這個時代,我們關注的東西正如項飆所說,要麼是外面宏大的世界,要麼是個體的自我,我們的附近、周圍被嚴重壓縮,我們卻無能為力。
還有對即時滿足的要求越來越高,平時五分鐘不算什麼,但外賣晚了五分鐘是要發飆罵人給差評的。
項飆有著一個理想學者的好奇與熱情,還有著對底層人民的理解和思考。
他說他不擅長閱讀,但能以敏銳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他說人渴望超越是好事,生命的確會變得遼闊,但超越之後,人往往容易變得自大,對遙遠的事情過分關心,反而忘記回溯,缺乏回觀自省。
關心極遠和極近,缺乏中間形態。
他提出的超越+回觀,真的有驚豔到我。
附近的消失:網路的發達和便利也導致了城市生活的某種封閉性。對於附近的需求越來越少,認知也急劇下降。
原生關係的回潮,正是因為附近的消失,使得友鄰之間幾乎零交流,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疏離,而信任更是稀薄。使得現在的人不敢相信一見鍾情,寧可相信社會計算下的門當戶對。也逐漸失去了對愛的構建能力,他們的婚姻需要相親,需要百合網透過大資料來推送匹配的伴侶,這也標誌著自信的消失,自由意志的減弱。
他用詞的溫暖和精確,以及思考的速度和深度,真的是太喜歡了。
他身上有著學者的質樸和執著,在他身上沒有看到時代的焦慮,而是潛心向學,他身上有著知識分子的溫暖、天真和智者的魅力。
當日落的時候,思想升起。
感謝許知遠,感謝十三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