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帽子的確夠大,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到底郭德綱的做法是否涉及性別歧視呢?
相聲這種娛樂行業確實不太適合女性相聲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只能讓你樂一樂,不能讓你聽完之後掙多少錢,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娛樂行業。
娛樂行業興盛於唐宋時代,在宋朝開始出現勾欄瓦肆——來則瓦合,去則瓦散,只是人們消遣的地方,一開始就不受人待見。就像《水滸傳》裡《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節裡的金翠蓮,被鄭屠夫威逼才從事彈唱賣藝的行列,萬般悽苦之下遇到了魯達才得以脫身。這說明,那個時候的娛樂行業就排斥女性。再比如,《水滸傳》裡的高俅,剛開始的時候涉足勾欄瓦肆太深,才被趕出京城。
這說明,就像“革命工作不分高低貴賤”一樣,娛樂行業不分高低貴賤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若要認真起來,確實有所區別——無論如何,你不太希望自己的家人混跡酒吧歌廳。
回顧當下,一個人聽了一場音樂會,另一個人去聽了一場相聲,雖然都是放鬆,你總會覺得前一個人要高雅一點點。當然,這個高雅並不代表就一定正確。就像劉德華說的那樣——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嗎?
的確,開好車的不一定是好人,可他一定會讓你小小羨慕一下——這就是現實。
周立波和郭德綱曾經就“咖啡”和“大蒜”有過一番論戰,當然,從最終結果看,就像郭德綱說的那樣:“論罵人,我是祖宗。”郭德綱在口舌之爭中確實更勝一籌,但細思細想——你還真不能“喝著咖啡吃大蒜”不是?
相聲和二人轉有相似之處,都是取悅於人民大眾,就像郭德綱說的“圖一樂呵”。這就註定了裡面一定會有一些拿臍下三分來調侃的橋段,這顯然對女性不利。
看看二人轉,長期以來也在走這一條路,這就註定了二人轉確實始終難以登上大雅之堂。後來,某人提倡“綠色二人轉”,意圖改變這個形象。結果呢?似乎是失敗了,二人轉始終沒有逃出那個窠臼。
二人轉又和相聲有所不同。二人轉裡,女性是以一種溫婉的形象出現的。男演員佔據支配地位,類似於“主動去拈花惹草”,而女性則始終保持一種若即若離、賢良淑德的形象,有一種讓人看得見卻摸不著的感覺,很討巧,有藝術感染力。這種表演,從始至終沒有破壞女性的形象,女性全程在含蓄地半推半就、虛與委蛇。
相聲是需要接得住“包袱”的。“逗哏”佔據支配地位,“捧哏”講究一個“捧”字,不能朦朦朧朧,那樣就失去了相聲的表演力,更類似於小品了。
舉一個反例:
2019年的《相聲新勢力》女演員王小遒,因為男搭檔一句“你有球嗎”,當場炸毛,動手打人,直接淡出相聲演藝界。
我們可以看到的成功相聲女演員,大概就只有馮鞏的女弟子賈玲。但賈玲一路走來,備嘗艱辛。大紅大紫之後,基本已經轉向小品界發展了。
有的人說:男相聲演員可以拿女性調侃,女性為什麼不能拿男性調侃?
當然可以。
但這種調侃會收到什麼效果?性別認同方面的確是有所不同的。就像我們要求女性“賢淑”,男性“紳士”一樣,女性調侃男性會讓人產生什麼感覺?女性調侃男性什麼?也調侃臍下三分?還有表現力嗎?不尷尬嗎?相聲不是二人轉,只要女性出演,就一定是帶有進攻性的,這種進攻性讓搭檔接茬也不是,不接茬也不是。
當然,脫口秀就可以。脫口秀是由女性一個人把控的,尺度完全在自己,一些包袱由自己說出來就可以,不需要進一步展開,就具有一種含蓄之美。
所以,就像“戰爭讓女性走開一樣”,“相聲也讓女性走開”。
此次對郭德綱的熱議,是不是郭德綱式微的一種表現?無論你信不信,任何事物都會盛極而衰。無論你當年多麼瘋狂地喜歡郭德綱,時過境遷,你也會慢慢淡化這種熱情。
郭德綱已經過了不惑之年,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他經常登臺表演了,你也很難聽到郭德綱的新段子了。當年他如日中天的時候,沒有人去質疑他的每一句話,只覺得字字珠璣,頗有道理。現在,郭德綱漸漸轉入幕後,人們也就開始質疑了——或者,這就是老郭英雄日暮的一個徵兆。就像這個風波,我們各有各的看法。
但我還是站在郭德綱一邊的。
你的意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