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說:《奇異博士》是漫威系列電影中非常特別的一部,它在中國獲得了票房與口碑雙贏,其男主就是一個典型的“成功”人士,他是世界頂尖神經外科專家,榮譽、錢財、地位可謂樣樣皆有。
男主斯特蘭奇博士(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
但是,一場無常的車禍奪去了他至關重要的雙手,而西方醫學根本醫治不了他,不得已他才踏上東方“問道”之路。這其實也是現今很多人“入道”的原因,就是“痛苦”才想到“覺醒”,從這個角度來看,“痛苦”似乎比“成功”更有“覺醒”的催動力?
痛苦是提醒我們覺醒的
成功是驗證本自具足的
劉豐:“痛苦”是來提醒我們“覺醒”的,“成功”是來幫我們驗證“本自具足”的。
其實,每一個外顯的“痛苦”都是我們內在的創造,也就是當我們內在覺察到我們處在一種不斷降低的能量狀態,儘管我們外在還沉迷於三維認知的“成功”,我們的內在還是會有一些覺察。這樣的內在會投射出一個有著外顯“痛苦”的世界,提醒我們從那個狀態中解脫出來。所以佛家說:“煩惱即菩提”,也就是“煩惱是得智慧的因”。
素說:奇異博士的痛苦,讓他從此踏上“求學問道”之路,一個唯物主義精英成功人士從“初學入道”至“得道成師”的整個過程,從“不信”到“堅信”乃至成為“衣缽繼承者”的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不相信、排斥、嘲笑
奇異博士初見古一,根本不相信她,幾句對話後甚至嘲諷自己花費所有的錢財來這裡簡直是瘋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在初次接觸“道”時,都會如此,“不相信、排斥、嘲笑”似乎是“入道”者必經的第一關。那“不相信”背後其實埋藏著我們怎樣的心理?
這種“哈哈大笑”的狀態實際只能說明我們自己執著三維,是個執著有限維度的下士。
笑,排斥,諷刺,就像奇異博士一開始的所做所為。
到了稍微高一點兒境界呢,他一知半解,對內在東西似乎覺得有點道理,但從來沒有進行去真正踐行過,道是若存若亡的。
而真正的“上士”呢,當他發現生命的方向就在那裡啊,那好,終於有機會能夠去連線更高的能量關係了,所以他會去學習,去實踐,去堅持這條路。
(脈輪圖)
素說:面對奇異博士的“不信”,古一大師後來乾脆將他打出魂體、點開天眼,讓他見識了一下高維世界,這個時候的博士終於相信了,就地跪拜。
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又如何能碰到這樣能打出魂體、點開天眼的大師呢?所以,就我們普通人來說,如何建立對高維智慧、對“道”的“正信”?
劉豐:電影只是一種表現手段,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內在智慧無時無刻不在以各種形式提示著我們走向更高的意識能量。
比如:一段打動你的話,一篇震撼你的文章,一件突然的事件,甚至做一個夢,看一場電影,包括我們現在正在說的《奇異博士》,都是你“入道”的一個機緣,都是你智慧的引領,關鍵是你順不順從這個引領呢?
很多時候,你外在那個剛強的認知系統不僅不讓你順從,而且讓你根本看不見這樣的引領,讓你排斥這樣的引領。
所以我說,生命很奇妙的,在看不懂的人眼裡,生命往往是痛苦,是災難,可是僅僅換一個角度,你發現生命裡你遇見的每個人、每件事,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都是來提示你的。
我們要學會從每一個當下去轉念,去看看每件事情、每個人、每個物在提示著我什麼?
從“不信”到“信”,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要建立“正信”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階段
忍辱
當奇異博士真的跪拜在古一師父面前時,古一卻拒絕收留他,把他趕出門,這時的他像一隻喪家犬,待在門口又是哭又是鬧,就是不走開。
劉豐:這段很有意思。首先,我們看到一個好的師父在意的絕不是差不差一個“粉絲”,古一師父透過將博士趕出門,透過這種羞辱卻震撼的教訓,讓他自己有一個內化的過程,同時也看看他的決心到底有多大。
但除了這些,這裡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點:
就是當一個人對三維世界的“成功”非常執著,而且已然有了這種“成功”的經驗時,他會對“道”也產生執著,對“入道”後所能取得的每一個“成功”非常執著,而這是很危險的。
仔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高維的能量相較於三維來講,那就像人相較於螞蟻一樣,多出一維便多出無窮多倍的美,多出一維便高出無窮多倍的能量,所以當一個人發現更高維的能量時,會很容易產生一種執著,想要擁有更大的功能,想要有更多的覺受,想要看見更美的影象等等等等,這種執著甚至會遠超過他對三維世界“成功”的執著。
帶著這麼一種起心動念來進入高維狀態時,會有一種很大的動力,但是,這種動力還是不是當初那個“覺醒”的動力了?
素說:肯定不是了,由“覺醒”變為“追求”了,只不過“追求”的物件發生了變化,但其實本質一樣。這是一個很大的陷阱啊。
第三階段
精進
精進有一個前提,我們說要提升維度,不是要提到某個維度,而是直指N維(N趨於無窮大),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這樣一個提升是永無止境的。
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就理解了什麼叫“執著”。
“執著”是把某個維度、某個境界所得的功能或影象作為目標而執著。在達到那個狀態的時候,他想的不是繼續提升,而是沉迷於擁有這些功能或影象的某個角色,甚至利用這樣的功能和角色去獲取利益和掌控資源。
而“精進”呢,是不執著於任何中間層次的功能、影象和覺受上,是去持續提升自己內在的境界,這個時候才叫“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