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物是人非空斷腸,夢入芳洲路”,中國歷史已經演化5000年之久,從逐鹿之戰開始,一直到如今的共和國時代。其間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動盪,也經歷了很多新人換舊人。按客觀來說,由於我國存在史官制度,所以很多的歷史都有痕跡。
無論是曾經的輝煌,還是曾經的悲劇,我們都願意回顧歷史,吸取教訓。所以歷史課,學習歷史,影視作品展現歷史,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讓我們記住歷史反思未來。
從軒轅黃帝時代,一直到大秦帝國,乃至於新中國成立的過程,似乎電視劇中都有體現,而且文學作品也描繪不少。但怪異的是,只有一個元王朝,卻很少有過演繹。這曾經讓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諸多王朝之中只有元朝的電視劇那麼少呢?其實這背後大有講究。
一、被忽略的元朝其實以歷史劇而論,我國真的拍了很多的作品,而且出了很多的精品。例如,排名前列的反映明朝的《大明王朝1566》,反映清末的《走向共和》,還有輝煌時期的《漢武大帝》和《貞觀之治》,就算是有些敏感內容的《康熙王朝》都被演繹了出來。
以上的這些電視劇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而且都能夠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朝代特色,從中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出,中國導演對於歷史的把控能力,對於歷史故事的講述能力。
但怪異的是,哪個朝代似乎都有,只有元朝非常稀缺,甚至我們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元朝的電視劇。當然了,在金庸老先生的作品《倚天屠龍記》中,裡面也或多或少的出過元朝的人物,例如王保保等人。
但客觀的來說,真真正正講元朝的電視劇太少了,而且我們基本上看不到。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其他王朝被拍攝的那麼好,而且被多次翻拍,只有元朝被忽略呢?
對此很多網友思緒紛飛,有的認為這個王朝太敏感,不能拍攝,有的認為這個王朝太低了,所以沒意思。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元朝受冷落呢?其實這背後還真有一些講究,大體上可分為4個方面,分別是:歷史定位尷尬,史料缺乏,民族問題,經濟效益。
二、歷史定位首先來看歷史定位的尷尬。客觀來說想要講述一段歷史故事,都必須要體現出一個主旨。像以上的那些精彩的歷史電視劇,都強調歷史的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甚至還包括了國家的自信。但唯獨元王朝的這一段歷史,在定位過程中非常尷尬,因為我們真找不到一個主旨。
例如在宋遼金的時代,雖然也有過很大的憋屈,也被統治過,但整個主旨都是融合的過程,以及漢人的受重用。所以歷史兜兜轉轉都圍繞著民族融合的過程。
但是元王朝那段歷史卻很讓人不能接受,首先就是漢人的地位太過於低下,例如史書中就曾經認為,蒙古將人分為四等,分別是蒙古人,色目人,以及南人和漢人。而且,當年的融合過程模糊不清,在文化融合的過程中也是分不清主次。
導演在表演這一段故事的時候,極有可能會把主旨唱偏,甚至還會造成一種歷史虛無主義,所以難度太大,甚至難度係數比《走向共和》還要大。因此除非是大導演以及大歷史編劇,否則還是不要嘗試。
三、史料缺乏除了定位問題外,史料的缺乏更是一個致命的問題。以往的王朝都有大量的史料記載,事無鉅細,都有文獻可查。所以想要講述一個王朝,就可以從中取樣,然後加上一定程度的虛擬,就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歷史故事。
但是原王朝存在100多年14代皇帝,每一代皇帝都經歷了紛爭與戰亂,而且每一個皇帝以及大臣甚至是軍人之間關係十分複雜。其混亂過程堪比五胡十六國,所以想要講清楚一個故事,實在非常痛苦。很難找到一個串聯的故事線。
簡而言之,史料關於元王朝的時間以及事件的記錄都太過於缺乏以及散亂,因此講述的故事也是,這根本構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再加上,對於元朝貴族的陵墓出土極少,所以關於元朝官員以及皇帝的服飾問題,也都是疑問,這根本無法進行內容的輸出。這是一個硬傷,導致電視劇無法出臺。
四、民族問題而且除了這些缺乏的內容以外,最重要的應該還是民族問題。一般來說想要拍攝一部優秀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講到歷史上的一些民族衝突的時刻。對於那段歷史進行客觀的記載,雖然符合了歷史事實,但是卻極容易帶來一種焦躁和衝動。
畢竟影視作品最容易調動感情,也最容易讓人釋放感情。當年在融合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衝突都是客觀存在的,公開表示非常不合適,但不表示出來又顯得電視劇含金量不夠,因此可能兩面不討好,最終出問題。
五、經濟收益問題
最後還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收益。一般來說想要拍一部電影電視劇,都會講究收益。為什麼很多人喜歡翻拍金庸先生的作品,就是因為這是一個超級大IP,可以獲得足夠的流量,並且從中賺錢。
電視劇領域其實也是如此,很多人們所熟知的王朝天生帶有流量。例如大秦帝國,大唐大漢王朝,這些能夠讓大家內心自豪的歷史,會吸引更多的流量觀看,就有了更多的效益。
但是元王朝在歷史上本來不顯山不漏水,在大家的心目中也是一片空白,就算請了很多的優秀演員表演,但大家對於這些歷史人物一個都不熟悉,這樣就很難帶入其中,所以也就難得引來流量,那經濟效益自然就不夠。
從收益和成本方面來考慮,元王朝拍電視劇極有可能會虧本,這是任何一個商人都不願意去幹的事情。除非是國家專門為了藝術和文化的主旨,透過大力去拍攝一部元朝的作品,否則的話,目前的商業環境是很難誕生元朝的作品了。
以上就是關於元朝電視劇缺乏的原因,每一個理由都十分致命,所以元朝的作品真的很難產,這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但我們暫時無法改變。
結語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有了一個清晰的答案,元朝影視作品遲遲不能問世,實在是因為他的問題太多,以至於很多人無力承接。但客觀來說,元朝也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王朝,並且曾經也開創過馬可波羅的時代,因此我們還是應該摒棄困難,並且去努力的去揭露和展現這個王朝的真實面貌。不能因為困難而選擇迴避,畢竟這都是我們曾經的存在證明。
而且,有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大概有三個面孔,一個是唐太宗的面孔,另一個是忽必烈的面孔,還有一個就是慈禧太后的面孔。慈禧太后丟人到家自然不用說,唐太宗歷史太過於悠久,總有些模糊。
但是忽必烈大汗的面孔,可是真正的世界通行面孔,而且經過了馬可波羅當年的渲染,成為了西方人心目中的嚮往所在。所以我們真的有必要將忽必烈以及他的元朝還原出來,讓西方人看到一個真實的忽必烈以及元朝,讓我們所有的中國人自信的去面對這個讓西方人羨慕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