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且有天賦的人,往往不太懂別人的堅持。
做演員,章子怡身在金字塔頂端,而且是一直都在。但她近年參加的一些綜藝,似乎都在給她“開眼界”——原來這行還有這麼多既不紅也不厲害的人。
誠然,天才一寸努力之果可能要強過平庸之人的百丈堅持,但這是否意味著,“沒有天賦的努力毫無意義”呢?
章子怡“天賦論”
小時候,課本總在教我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但長大後,漸漸有人對我們進行“天賦勸退”。
更殘酷的是,這樣的勸退常常極度真實,也是真的“為你好”。
拿所有人都看得見的演員這一行來說,有天賦的人第一次演戲,是《我的父親母親》裡的章子怡,是《紅高粱》裡的鞏俐;而沒有天賦的,哪怕有著許多次的演藝經歷,展現出來的還是“螞蟻競走十年了”與“海娃死了嗎”。
沒天賦的人做出來的作品,關乎的還不僅僅是他自己,有時候甚至會讓其他人很不適。
在《演員請就位》第三季中,盛一倫貢獻了一場十分拙劣的演出,基於此,章子怡發表了自己對天賦的看法。
她分享了自己從舞蹈轉向表演的經歷。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她再怎麼努力也趕不上有天賦的同學,而在表演這條路上,她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於是,她擲地有聲地下了結論:“沒有天賦的努力是毫無意義的。”就差直接勸盛一倫轉行了。
就事論事,盛一倫確實天賦不高,從《太子妃升職記》開始,就一直是“面癱”式演技,但他自己似乎不承認這一點。
當然,在現今的市場上,有人可以靠臉靠流量霸佔資源,但盛一倫明顯已經開始被淘汰了,對他來說,搞不清方向的堅持可能真的沒有意義。
但是,這是否代表沒有天賦的人都該早日另覓出路呢?
熱愛與天資錯位
有人一生糊塗,到了都找不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有人十分幸運,早早尋到了自己天賦所在,並將其嵌為心中摯愛;有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卻仍然不能開心。
而最惱人的,莫過於熱愛與天賦總不往一條道上走。
劉維就是這麼一個代表人物。
觀眾們知道劉維,大多是源於他在綜藝節目裡的表現,他誇張的肢體語言與快速接梗造梗的能力,都為他加了幽默分。
所以在大家眼中,他就是一個“諧星”,但在他自己眼中,他是一個歌手。
於是,他在許多地方為自己爭取表演機會,遺憾的是,反響基本平平。
參加《我型我秀》得冠軍,名頭卻比不上覆活的薛之謙;參加《中國好歌曲》,人們只記住了他在追星范曉萱;助陣《樂隊的夏天》,被樂評人稱為“綜藝混子”;最近參加《追光吧哥哥》,憑藉邪魅眼神成為了“油膩男團”的一員……
華山有多險,他的音樂之路就有多坎坷。
時運或許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但劉維沒法成為頂尖歌手的根源,就是祖師爺沒有賞他這碗飯吃。
努力是否有意義
世間浮雲聚散,終究還是普通人居多。
有人說,在某些領域,譬如藝術與科研,往往是0.1%的人站在頂層,1%的人站在高層,剩下的全都是底層。
天才們會疑惑,為什麼大家不去做自己天賦最高的事情呢,換一個行業,說不準能做到頂尖。
但事實是什麼呢?不管什麼行業,頂尖都只有0.1%,總要有人做螻蟻。
絕大多數的人,不管做什麼行業天資都十分有限,不會成為頂尖。既然都要做螻蟻,為什麼不在喜歡的環境中做螻蟻呢?
而做了螻蟻之後,人們又往往不太甘心,渴望能做到最好,哪怕不是行業的最好,也是自己的最好。這樣的努力,顏妹認為,是有意義的。
況且,誰又能斷定聚沙成塔的努力不會量變引起質變呢?
要知道,天資平平的蔡依林也能一步步成為一代天后,“花瓶”標籤壓頭的張曼玉搖身一變還成了演技標杆呢。
她們這樣的人是極少數,但所有天賦不高的人,都有權認為自己會是那個極少數。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