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去,我不對我的過去做任何解釋,我以後會用我的作品和我的所有的一切來證明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且我不需要向他(汪海林)去交代任何的事情。"
其實網上不乏兩人當年面對"抄襲"迴應的影片,從中可以看出兩人共同點就是迴應態度特別強勢,賠錢可以拒不道歉,真不知道二人哪裡來的底氣。有人說這背後涉及資本力量,一旦道歉基本就沒法混了,只是既然自己種了因,就要有勇氣承擔這個果。
於正與郭敬明都是聰明人,他們很會抓時代的脈搏,趕上了流量為王時代的紅利期,不僅收穫了鉅額財富,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成功人士的代表。只是這種現象是合理的嗎,正常的嗎,我看未必,這更像是這個時代浮躁縮影下,折射的畸形現象。
對於於正說的不想回應過去,以後會用作品來說話,這話說得聽上去合情合理,也符合現下的某些價值觀,但娛樂圈又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悔改之意,想要重新回到流量中心。
從屢屢試探的范冰冰,到小心翼翼的文章,再到心灰意冷的黃海波,他們無論誰,都會有人替他們感到遺憾,希望他們能拋開過去,可以重頭再來,他們既然不行,於正憑什麼?
抄襲,是一個非常讓人厭惡的字眼,這些人喜歡投機取巧,用最省勁的辦法,來獲得觀眾某些爽點,然後自己賺得盆滿缽滿,而那些安心創作,辛勤耕耘的人,只是因為不善於宣傳,就變得默默無聞。從最近熱播劇《裝臺》,我深有感觸,這個時代下,人們還是渴望良心創作的優秀故事,能夠反映這個時代,反映普通人生活的紮實作品。
而於正、郭敬明,不可否認他們的作品中有著一些積極因素,也能迎合這個時代下人們的某些需求,但相比那些劣質藝人,他們那點貢獻恐怕要小得多。而他們還可以像沒事兒人似的,依然活躍在受眾度極高的熱門綜藝中,用他們一些"討好"人設,來博取流量,這顯然不夠公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