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祝福在座的賓朋:"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牛牛牛。"
在觀眾的印象中,楊瀾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主持人,語言流利,辭藻華麗豐富,沒想到脫稿後的她發言會如此接地氣,但網友表示蒼白無力。
說起了楊瀾,不得不說她的家庭,真正的書香世家,父親是北京外語學院的教授,母親是同一所學校的老師,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的她,從小受到高層文化的薰陶。畢業也是從父母所在的學校畢業的。
並且有趙忠祥和姜昆兩位前輩做搭檔,還能給她指導主持的方面的技巧,真是受益匪淺呢。
在1994年,中央電視臺就舉辦了第一屆的"金話筒獎",楊瀾憑藉自己的努力一舉奪魁。
此時楊瀾還算得上臺裡年紀尚輕的女主持人,年僅26歲的楊瀾起點很高,當時她主持的這檔節目正當紅,可是她其當時的一個舉動,驚呆了臺裡所有人。
當時有個留學的機會,但是很多人都更看重自己的鐵飯碗工作,然而楊瀾卻不同,她為了這個機會,毅然決然辭去當時主持人的工作,遠赴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深造,重新恢復了學生的身份,去提高自己的眼界和能力。
出道學校的她,走在街道中,看著周圍萬家燈火,在異國他鄉的楊瀾油然而生了思鄉之情,但她知道這些都是暫時的。
很快,學業的繁重和環境的艱苦,讓她不得不面對現實,適應現實,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知識,她同時選修了很多的課。
但楊瀾主要研究了國外的脫口秀節目,並且開始有一個想法就是,能有一檔以自己命名的訪談類節目。
在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期間的經歷,讓楊瀾歷經辛苦,但是她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深造,所以她對待困難甘之如飴。
當然了,如今,她已經實現了這願望,《楊瀾訪談》這檔節目讓她獲得了主持事業上的成功和成就感。
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楊瀾當時更怕的是自己因為工作失去了鬥志,才選擇了出國,其實只要你有能力,有實力,勢必屬於你的東西,它終歸是你的。
留學期間的她不僅收穫了學業成績,更大的收穫是他這一生的伴侶,幸福來得剛剛好。愛人是吳徵,上海人,都說上海男人很顧家,吳徵就是這樣,不然楊瀾怎麼會把自己託付給他呢。
吳徵當時在美國的工作時國際電視和廣告發行,楊瀾與他相識在一次聚會中,二人都是上海人,剛開始的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接觸到後來,兩人有很多地方相投,不管是興趣還是愛好,包括工作都極為相似。
一個晚上兩人聊了很多,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於1995年兩人決定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兩年後,楊瀾決定放棄在國外的所有的成就,回國從0開始做起。
這樣的決心不是所有人都能下定的,很少有人能做的從頭開始,東山再起的決定,更何況是個女性,這一點不得不讓人佩服楊瀾的魄力。
當楊瀾做出這個決定後,老公吳徵可以說是舉雙手贊成,並且非常支援她的選擇,夫妻之間如果能到這一步,也算是"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一對了。
兩個人結婚多年後,吳徵對楊瀾可以說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如同父親對孩子般的溺愛。所以楊瀾基本上在家中可以說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從來不幹家務活。
有了這樣的生活環境,楊瀾才能在觀眾視野中表現的如此光鮮亮麗,絲毫沒有家庭主婦的炊煙氣息。
不過,楊瀾向來是一個主張內外兼修的女人,她時刻注意著自己的外表打理,這也關乎於她在美國留學期間養成的習慣。
畢竟當年和她共處一室的房東太太是一個有深度潔癖的人,某一次看到楊瀾在床上吃東西,太太就過來非常憤怒的趕走了她,那也是楊瀾這一生遭受到的最上自尊的事情了。
現在談起這件事,楊瀾都有一肚子委屈無法訴說出來。出了家門後的她,遇到了一個穿著精緻的太太,太太告訴她:"你要時刻保持自己的精緻,因為這代表著一個女人的尊嚴。"
這句話其實真的適用於每一位女性,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從那以後,楊瀾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整理,真正將自己活成了一本書,越看越有滋味。
其實,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方法有很多,但是知識和能力才是最終的成功之處。
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個道理,楊瀾一直受用一生,想要人前顯貴,那必定要人後受罪,成功的從來都沒有捷徑,主要一直保持堅定性唸的一顆恆心。
楊瀾也是一樣,畢竟她經歷了常人所無法做到的事情,不管是否從新開始,楊瀾都有一顆敢於接受一切的心態。
她不斷挑戰未知的這種精神,並且用她一次次的斷舍,見證了一次次的成功,所以說,人的潛能是無窮大的,只要你肯努力,肯發掘,成功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近。
心懷夢想,胸懷感恩,永不放棄,每個人都能成為獨一無二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