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有姐妹看了嗎?
開播後喜提熱搜無數。
導師們評價起選手,甚至比隔壁的《演員請就位》還要直接露骨。
於正爆料張檬的整容細節:
章子怡直言:“流量人氣,同時代表著沒能力。"
李誠儒火力全開,懟哭盛一倫。
導師們對於場上演員的演技,幾乎都非常直言不諱。
畢竟他們大都是自己也是演員,和場上選手並沒有太多利益關係。(於正除外)
也很少說各種檯面話。
但也因為過於直言,章子怡的一番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她對盛一倫說的:
“表演不是一個這麼低門檻的藝術種類,沒有天賦的努力毫無意義。”
很多人因為這句話感到了冒犯:
“努力是最寶貴的品質!”
“努力沒有意義,那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生毫無價值。”
“大部分人天賦都差不多,為什麼要否定努力?”
也有人直接對她開罵:“瞎扯淡,暴露自己的…。”
“高高在上,裝什麼呢。”
雖然但是,章子怡這番話,還是要結合當時的語境來理解。
否定努力?只看天賦?誤會大了…
首先,章子怡有資格說這些話嗎?
當然是有的。
她在演員這份職業裡,絕對堪稱內地的一座高山。
國內三大演技獎大滿貫:金雞影后,金像影后,金馬影后。
還是亞洲唯一一個提名金球獎影后的女演員。
私德不論,她的演技早已封神。
再問:章子怡有演戲的天賦嗎?
當然也有。
郝蕾說章子怡有好運,第一部戲就是張藝謀電影的女主。
確實,運氣非常好。
但謀女郎茫茫多,真正達到這樣成就的,其實也就鞏俐章子怡兩人。
她沒有天賦,後續李安、王家衛和婁燁也不會都找她當女主。
天知道王家衛有多看重天賦。
並且,這番話是對盛一倫說的。
如果他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也還好。
畢竟很多人的天賦,未必一開始就能顯露。
需要契機,也需要努力。
但盛一倫是一個已經出道數年,演過很多部男主戲的演員。
我們姑且認為他是努力的。
但已經努力演了這麼久,他演技還是麻麻:沒有什麼層次變化,全程板著一張哭喪臉。
被愛人扎刀後
說他沒啥天賦不為過。
那麼演員這份職業,天賦重要嗎?非常重要。
其實不只是章子怡,很多人都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于謙:我聽到過最大的謊言,就是告訴學藝術的孩子,努力就能成功。
陶虹:演戲這件事,你要是沒有天賦,不如考慮一下轉行。
趙薇:演員很殘酷,它需要天賦,有些演員費了死勁,觀眾還是雷打不動。
黑澤明:基礎知識可以學,但天分教不出來。
張曼玉常被說是憑努力翻身的演員。
她剛開始演戲時,角色確實大都是花瓶,但這是因為她選美出身,起初只能接到這類角色。
出道沒兩年,她就碰上了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
演技直接爆發,提名了金像獎影后,後續更是拿獎無數。
當然,張曼玉肯定是努力的。
但努力並不是她封神的關鍵:
“我老實跟你說,我拍戲從不做準備,劇本都很少看,我覺得我的直覺是最好的,我每次穿好戲服,化好妝,就突然變成了那個人。”
天賦的重要不言而喻。
章子怡被罵,部分原因是她歷來風評一般。
也不像趙薇那樣有情商,能把比較扎心的觀點,用相對柔和的話表達出來。
而是直來直往,觀點扎心,話更刺耳。
當然,她說得也沒什麼大錯:
“首先,演戲是一項藝術種類。”
注意,是藝術種類。
如果是其他職業,天賦差距其實還好。
只要肯學習肯努力,達到六七十分,就能在自己專業範圍內有很好的成果。
畢竟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還輪不到拼天賦。甚至還有很多職業,完全不需要天賦。
比如某些技術工種:無他,惟手熟而。
但在傳統的藝術領域裡並非如此,這個領域很少有中層。
大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0.01%的人站在頂層,0.1%的人站在高層,剩下99.9%全是無名無姓的炮灰。
天賦不行,純靠努力,在這個領域或許能超過90%的人。
但是沒有用,這個領域只要那0.1%。
音樂,演戲,繪畫…大都是這樣。
體育電競更是如此。
經典電競文《全職高手》裡有這樣一句話:
“努力?在職業圈,努力是最廉價的。”
畢竟對於追求0.1%頂尖的人來說,誰又不努力呢?
藝術和競技,都是贏家通吃的領域。
真正能走到臺前的,不過幾十人,最多上百人而已。
這也是很多父母,非常不希望自己孩子學藝術的原因。
除非是家裡很有錢,能兜底。
演戲原本也是如此:
人們常用老戲骨,來和近年來的小鮮肉進行對比。
這也並非是厚古薄今。
因為往前倒退20年,演員入行是有標準的。
有文工團的考核,有戲劇學校的篩選,還有各大導演的把關。
為數不多沒上過戲劇學校卻嶄露頭角的,大都是自己天賦驚人。
比如周迅:
王菲:
並且,天賦並不是0和100的區別。
也有很多中間地帶。
比如劉德華,以前一直被王家衛說沒天賦。
但那也是相對張國榮,梁朝偉的演技而言。
他肯定是有天賦的,只是不是頂級。
只要是有一些天賦靈氣的演員,努力肯定有用,長久的努力更是如此。
但章子怡說的沒天賦…
就是真的沒。一。點。天。賦。
更離譜的是,他還認為自己努力還有天賦。
只是時運不濟,欠缺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男人經典的懷才不遇)
你說有就有吧。
說完天賦,再聊聊努力。
努力當然也重要,只有天賦不努力肯定不行。
尤其是對於追求頂尖的人來說。
章子怡的話,也並非是否定努力,只是她的追求不同。
她原本學習舞蹈,練習非常用功,但還是比不過有天賦的同學,成不了跳舞的頂級。
所以她就放棄了舞蹈,開始演戲。
同樣是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努力。
又加上不俗的天賦,才終於成了演戲裡的頂級。
為拍雪花落在鼻尖的戲,在大雪裡站了幾個小時
有天賦卻不努力的代表,應該就是劉燁了。
剛出道時,也是圈內的靈氣代表,拍戲也非常投入。
後來老婆孩子熱炕頭,不再追求演技藝術,更不再努力。
也就泯然眾人了。
當然,至少他曾經演得好過。
而這些年,“演員”這兩個字早已通貨膨脹。
形形色色的人都入了行。
彷彿無論是誰,隨便上個班就可以演戲了一樣。
唱歌的來演戲,跳舞的來演戲,唱跳愛豆來演戲,唱跳全廢也來演戲。
章子怡:這都是啥呀?
章子怡評李汶翰
他們不是不可以演戲,但他們有周迅王菲那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嗎?
沒有。
某種程度上,章子怡傳達的是一種憤怒。
看到臺上來來往往的,所謂的“演員”之後的憤怒。
沒天賦,有沒有努力也不一定,但卻不愁戲拍。
所以她有些不舒服。
替演員這份職業,也替她常年接不到戲的演員朋友們。
章子怡說的其實是,沒有天賦,未經專業篩選就不要當演員。
因為不是人人都合適。
“為什麼一定要都當演員呢?演員這個職業難道是一個最低階的職業嗎?所有人都要來這分一杯羹?”
所長認為章子怡說得並不過分。
“演員”通貨膨脹後,原本0.1%出頭率的苛刻不再。
市場上出現了無數“演員”,但他們那0.1%的,超出普通職業無數倍的頂級薪酬沒變。
那無論觀眾,還是業內對他們的頂級要求(天賦+努力)也應該不變。
沒有天賦,也未必努力的各路“演員”們,還是消停下去吧。
放過自己,也饒了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