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如果有曾經看過《太子妃升職記》的人,一定對當初紅極一時的男主盛一倫頗有印象,當時的他,可謂是發紅發紫。
然而,當流量熱度退去之後,再也無人記起,他也沒有出來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作品,逐漸“消匿”在娛樂圈。
這幾天,盛一倫又突然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面,他是參加《我就是演員》哭上熱搜的。
因為演技太差,章子怡直接說,不知道你在幹嘛,沒有天賦的努力毫無意義。
他說,他來上這個節目是因為知道自己已經涼透了,所以才來這個節目。
而李誠儒又回懟他:“你知道有多少演員想來而來不了嗎?可能有3000個人5000個人要來而進不來。你一上來就沒有激動感和興奮感,這多麼難得的機會啊,不是誰都可以站在這裡演的!”
然後主持人和他說話,他就直接哭了。
李誠儒對他說:你這點感動,這點哭,剛才用到戲上多好啊。
而盛一倫大聲回覆說,自己從來沒有哭過,拍戲也不哭。
李誠儒吼道:那你牢牢記住這一次哭,以後拍戲你就會哭了,情感是有記憶的。
這個時候,臺下響起一陣陣掌聲。
盛一倫為什麼說他從來沒有哭過?
因為他之前一直演的都是高冷或霸道總裁的戲,這樣的戲是不需要哭的。
而他自己也坦言,自己去試鏡,一直都是製片人打一聲招呼,然後就直接去演了,不需要考核,他一路順風順水,從來沒有遭遇過這樣的坎坷。
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很多爭議,有人覺得章子怡和李誠儒對盛一倫的批判太狠,有人覺得李誠儒說的話一針見血。
如何評價這件事情?
我只能說,盛一倫真的是被保護得太好了。
很多資源和角色不需要自己去爭取,就可以源源不斷送到自己手上,而這樣就導致他演的角色很單一,演技越來越差,然而當流量褪去,他最後“淪落”到上《我就是演員》這個節目。
我覺得李誠儒的話說的很好,在舞臺上盛一倫並沒有那種飢渴,很想要珍惜這個舞臺的感覺,這樣就導致別人不知道他在幹什麼,他也感覺自己是混不下去,逼迫來這裡的。
用李誠儒的話說,這就是典型的沒被“餓”過的孩子。
被“餓”的演員長什麼樣?
在舞臺上另外一個嘉賓張頌文,就是典型被“餓”出來的。
在《我就是演員》第一期的時候,某個“鮮肉”試完一段戲之後,張頌文老師也隨即示範了一段同樣情景的戲,被導師和觀眾點評為教科書般神級表演。
在劇中,張頌文飾演一個跑龍套的中年男人,他低聲下氣的請求導演再給他一次機會,而在出來後,他在門口不住地向裡面張望,企圖知道里面關於自己的情況。
他珍惜了摸了摸手裡的戲服,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疊好放在一旁,瞬間勾勒出了一個龍套的心酸和對於角色的渴望。
這時爸爸的電話響起,他並沒有馬上接聽,而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調整了一下笑容。這長期以來接連的失利,已經讓他忘記了該怎麼去笑,拉伸了一下嘴角之後他才接通了電話。
他笑著跟電話裡的父親說導演跟他說了兩個月,讓他去演這部戲,其實他連個龍套都沒爭取到;
他跟父親說自己“(飯)吃了吃了”,其實他連導演的迴應都沒等到;
他跟父親說“(錢)夠,肯定都夠”,其實他已經幾個月沒接到活兒了…
中途他幾次試圖努力睜大眼睛,不讓眼淚戳穿這假象,結果說到“導演他們都誇我”時,眼淚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他忙不迭地把頭撇下去擦了把眼淚。
再抬起頭,他還是笑著跟父親說“我剛剛頭很癢,先去把頭套弄掉”,遮掩他即將崩潰的情緒。
結束通話電話之後,一隻手蓋住鏡頭,全場觀眾都忍不住跟著他一起流下了眼淚…
這段演技,真的太絕了,李誠儒在他表演之後,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
“能耐是餓出來的。”
在這句話背後,你根本不知道張頌文經歷了多少,揹負著什麼。
很多人知道張頌文是因為在《隱秘的角落》他飾演張朝陽父親的時候貢獻了渾然天成的演技。
但在這部戲之前,他已經“餓”了二十年。
曾經有一段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張頌文的年收入不超過兩萬,就在幾年前,他的收入還只有三四萬,甚至為了跟別人爭一個演戲的機會,別人演30集收一萬,他說那我9000就可以。
出道20年,卻買不起一套房,他說自己很想在老年買一套房子,可是沒錢,43歲的他一直在租房住,覺得很焦慮很自卑。
他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當時的專業成績是班上第一名,還是班上的班長,但是因為長得不夠帥,常年接不到戲,一年跑幾百個劇組,但還是沒有一個劇組肯要他。
別人直接當著他的面說:“你們看這人,三角眼香腸嘴,一看就是當不了演員的人。”
為了生存下去,他做過酒店服務員,保安、導遊,助教等等,但是他內心還是熱愛演戲。
可是演戲一年到頭接不著活兒,張頌文太“餓”了,他太想要吃飯的地兒了。
生活的疼痛感,逼得他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提升自己的資本和能力。
他沒有別的選擇了啊,只能拼命磨鍊自己的演技。因為他很清楚,這是他唯一能吃飽飯的能耐。
而當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處在那種“飢餓感”之中,他的提升也自然會越來越大,直到最後成為別人眼中頂尖的強者。
於是,我們看到有著神仙般演技的張頌文。
《隱秘的角落》裡,一個剛剛失去女兒,邊吞嚥餛飩邊哭的情緒失控父親,彷彿在螢幕裡站了起來。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中,一個兩面三刀,虛偽狡詐的油膩中年領導的形象在觀眾的腦海裡跑了起來。
這根本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像,而是注入全新的靈氣和詮釋,把一個個角色給演活了。
“能耐是餓出來的”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被逼到退無可退,失無可失,無依無靠,陷入絕境,沒有辦法,只能逼迫自己去努力,去反抗。
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在生活的重壓之下,你才練就出來這一身的本身和能耐。
02曾經看過郭德綱一檔採訪節目,分享他這一身的本事到底是怎麼來的。
那時他走上這條路,想考“全總文工說唱團”,但他削尖了腦袋,也只進去當了個打雜的,根本唱不上戲。
郭德綱撈不著活兒,於是就跟劇院裡其他接不著戲的老師們一起組了個班子,到處去給人唱戲。
上農村、跑廟會、京劇、評劇、相聲、表演、河北梆子,有活兒就接,人家要看什麼戲他就唱什麼戲。
要是不會唱怎麼辦?那你就可以直接搬著臺子走人了。
他跟那些有編制的劇社演員不同,人家哪怕出了差錯照樣有鐵飯碗端著,但郭德綱要是出了差錯,下一回可能連臺子都上不去了。
不知道那裡的人要看什麼,那怎麼給他們演戲?
那你就得全都背下來,人家點什麼,愛看什麼,反正你都得張口就來,而且要演得好,不然就砸了飯碗。
你想想這多考驗人?這得需要多強大的技能儲存?
然而郭德綱這一身的本領,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中練就出來的。
很多年之後,郭德綱回憶說:能耐都是拿餓逼出來的!
沒有飢餓感,郭德綱就不會拼命逼自己學下去,唱下去,也就是在這樣一場場的戲裡,郭德綱才練就成一個全新的自我。
後來,郭德綱火了。
火到以一己之力帶動整個相聲界起死回生,火到多少年不說相聲的人因為他開始重新撿起這碗飯,火到無數相聲新人因為他開始走上這條路,火到無數粉絲因為喜歡郭德綱這個人而喜歡上了正在走向凋亡的相聲。
有人說,保住一個郭德綱,可以讓相聲晚死五十年。
一點沒錯。
火了之後的郭德綱,經常會說起一句名言:
使我洛陽有二頃良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是啊,要不是生活把他逼得無路可退,他又怎麼會掙扎著殺出一條血路。
如果他也和那些擁有“鐵飯碗”的人一樣,每天都有人安排好劇目只管上臺,收入穩定生活安逸,他又何須活得如此用力?
就像是那些流量明星,他們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哪怕沒有過硬的演技,照樣能在演員這個圈子裡吃上一碗飯,他們又何必去打磨自己的演技?
而像張頌文這樣有著精湛演技的人,正是因為被生活逼得無路可退,才會拼命握住演技這把利器,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為如此,張頌文所表現出來那種被生活鞭笞的疼痛感,流量明星們永遠模仿不來。
苦難和飢餓雖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在困境中能夠奮力反抗,能夠成長,那些重新生長出來的東西,會成為你熠熠生輝的勳章。
03我認識一個寫作很牛的網文作者,她寫的作品,常年排在訂閱榜前三,她寫出的情節,永遠不會被罵玩老梗,她編出來故事,真實得彷彿就發生在你身邊。
網站每年評優秀作者,她永遠榜上有名。
很多人向她取過經,學習過她,但在那個平臺,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像她那麼成功的作者。
為什麼?
因為別人都是兼職,而她是全職;因為別人都是試試而已,而她是無路可退。
那個時候如果三個月之內她籤不了約上不了架,她就得“餓”死。
為了不被“餓”死,她就在那個租的小房子裡,沒日沒夜地構思、寫文、更新,最高的時候,她日更十萬字。
一般人會做到這種程度嗎?顯然不可能。
除非你和她一樣抱著破釜沉舟地心態走上這條路,否則只要你給自己哪怕一點退路,你都不可能跟她一樣堅持下來。
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根本不夠“飢餓”。
你以為自己已經拼盡全力了,其實並沒有,你心裡都清楚,哪怕這條路走不下去了,你還是可以換條路重新開始,但是她不能。
我們都看到她文筆流暢、才思敏捷,寫出的故事無數人追捧,但沒有幾個人知道,她寫廢了十幾個鍵盤,衝榜的時候碼字碼得手都會不自覺抽搐。她連生病住院的時候,都沒有斷過一天更新。
好多人喜歡把別人的成功,都歸咎於“天賦”二字。
但實際上,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而言,遠遠到不了要拼天賦的地步。
誰是生下來就會演戲的?誰是生下來就能說相聲的?誰是生下來就會寫故事的?
有句話說的好:若不是生活所迫,誰願意把自己弄得一身才華。
試想想,我們的哪一種能力不是被生活給“餓”出來的呢?
沒有學不會的本事,只有不想學的理由。
為什麼牛逼的人只是少數,而平庸的人是大多數?
說白了,願意去逆風奔跑,願意去遭受痛苦和煎熬,並且能夠在這個裡面成長起來的人,真的不多。
被窩多舒服,美食多好吃,旅遊多放鬆,遊戲多好玩,抖音多好看,於是他們就陷了進去,再也無法自拔。
世上沒有捷徑可走,能耐都是在苦逼中熬出來的,如果你想讓自己不一樣,那就要用另一樣東西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