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來了她來了!
她穿著金燦燦的金鷹戰甲殺回來了。
鴿了一年多,《神奇女俠1984》上映,這應該是全球院線繼《信條》半年後又一部熱門的電影。
先聊優點,《1984》核心主創幾乎就是前作搬過來甚至還有了升級,漢斯季默無處不在的配樂貫穿整部電影,真的是無處不在,而且還和諾蘭片一樣,很大聲。
導演派蒂.傑金斯派姐這次依然主打豐富角色細膩的成長線,影片大膽的在一部超英題材的動作娛樂大片中,置入更多文戲去支撐起更為立體黛安娜,而且還是放在影片的前半段很有勇氣,這些瑣碎的生活化的片段堆疊,讓角色後面情緒的轉折點得到較大的昇華。
黛安娜在第一部成為神奇女俠後,也終於能體會到隔壁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那句話,在神性和人性中做出了艱難的選擇,也付出了不可挽回做英雄必然要承受的代價。
黛安娜和史蒂夫在身份適應上,也做了有趣的互調,哦你不會連預告片都沒看過吧,史蒂夫迴歸了,這不算劇透吧。
在第一部中初來乍到的黛安娜,需要史蒂夫一路陪同幫助黛安娜適應環境,到了《1984》則反過來,黛安娜帶著史蒂芬認識充滿色彩的美國80年代。
動作戲份上,也展示了更多黛安娜和她道具的特殊技能,她的一些動作的設計,也還原了漫畫中的畫面,注意,我沒說動作戲很燃很爆呀。
大體來說《1984》還是給觀眾交出了一份穩定的神奇女俠續作成績單,DC粉們可以先吃了一顆定心丸了,作為續作,主角黛安娜並不是任務式的又解決一次人類危機,而是在危機中再次重新審視人類和自己,也從中獲得成長和感悟。
當然,這裡要轉折一下了。
影片時長2個半小時,比前作多了10分鐘,10分鐘這時長其實還好,但大家有沒有覺得時間過得有點慢...
這主要存在兩個原因導致,第一個是因為第一部《神奇女俠》主線劇情相對集中,主要講述的是神奇女俠源起故事,所有劇情事件都服務於黛安娜是如何成為神奇女俠的。
而《1984》的主線劇情則分支成兩條,一條呈現黛安娜和史蒂夫談戀愛,另一條則是對抗反派路線,兩條敘事線在前半段割裂感還是挺明顯的,後半段才逐漸匯合,最終形成兩者間的交集。
再來就是影片還要照顧到配角芭芭拉,還有反派麥克斯韋.洛德的登場介紹和刻畫,從而導致影片前半段有著不少解釋性內容,要專門製造場景去展開那些可能一兩句臺詞就能說清楚的劇情。
我明白前半段的戲份,都是為了後面火山情緒點的爆發,但前半段情節上的編織和節奏的把握,可以做得更乾脆利落些。
影片有些部分甚至讓我產生一個感覺,就是派姐是不是捨不得自己拍的素材,明明有些片段要表達的意思很簡單,但卻把整場戲拉到最滿,有一種把正片和花絮都一起看的感覺。
在反派塑造方面,影片確實花了不少的篇幅,但始終無法挽回角色動機單薄的事實,不過如果你一直DCEU電影這麼看過來的話,你又怎麼會驚訝呢,習慣了就好嘛。
DCEU的反派有哪個讓你印象深刻的,你說,你說出來嘛。
飾演反派的演員是佩德羅.帕斯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看他我就覺得他臉上長著笑點,所以很多人說他的戲份很無聊但我還覺得蠻有趣,當然在我印象中他沒演過喜劇就是了,可能長得有那麼有點像沈騰的原因吧,this is the way。
決戰戲份上,EMMMMM,主創是不是沒預算了,一定是這樣的,而且HBO MAX線上播放還貼了不少錢給派姐和蓋爾加朵,然後搞得諾蘭在旁邊氣得摔椅子抗議。
好了不開玩笑,決戰的處理,我猜,我猜啊,是不是因為神奇女俠在眾多DC超級英雄中,形象更貼合青少年,也就是年齡層更低,從而導致續作《1984》的整體制作方向,需要更普羅大眾,也要更有教育意義,所以才會讓決戰戲份搞得十分正能量(雞湯),其實這樣處理沒有對錯,只是決戰把宏大的世界末日格局已經做出來了,最後也只落在隻言片語上的童話結局,是說服不了觀眾的,畢竟童話很豐滿美好,現實很骨感殘酷。
人類的貪婪和慾望,不是幾句話就能轉折的。
《1984》主打的主題是愛與真理,在呈現這個主題上,也直接用說的而不是用演的,更簡單更直接更少了些韻味和思考,除了麥克斯韋.洛德造型搞得跟川普一樣。
你要問我失望嗎,沒看到更多驚喜當然有點失望,但你要說《1984》是大爛片或DC從此垮臺此類的話,不至於,真的不至於。
續作電影本身就很難拍,就拿超英題材的續作來說,又有多少續作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呢,鋼鐵俠2?雷神2?復聯2?或許美隊2和諾蘭的蝙蝠俠2還能聊一聊。
甚至對於我來說,我對《1984》的觀感並不是太差,我對影片史蒂夫再次復活這樣的老梗套路設定,也沒覺得有多反感,這一點我會在後面劇透深度解析去展開。
當然我也明白,對於《1984》這樣尤其是定調於娛樂大爽片,還是超英題材,大家肯定都是衝著動作戲進的影院對吧,包括我也是,影片大部分動作戲份的明顯後置和不夠刺激,或許就是很多普通觀眾難以維持耐心的原因。
畢竟更多的人,可能買票就是要看更多的動作戲,更多的特效場面,更多的蓋爾加朵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