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你現在的生活不是太順利,但只要你挺住,只要你繼續向前,任何事都有可能。
如果上帝沒有給你奇蹟,那你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奇蹟!”
一般來說,看到這樣的雞湯句,大多數人都會嗤之以鼻,心想又是哪位成功人士在分享“成功心得”了。
但假如說這話的人,真的讓自己活成了一個奇蹟呢?
今天要聊的,就是這個“奇蹟”的主人公——
我和世界不一樣 No Arms No Legs No Worries
導演: 尼克·武伊契奇主演: 尼克·武伊契奇上映日期: 2008-11-28片長: 140分鐘
事實上,上帝不僅沒有給他奇蹟,反而讓他一出生就開啟了“地獄”模式。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那麼他比我們任何人的開局都要絕望。
他就是尼克·胡哲(Nick Vujicic),一位海豹肢症患者——出生即沒有四肢的人。
他唯一可以用的,只有兩個腳趾。
第一次看到他,你也許會感到驚訝,甚至可能還有一絲不適。
他父母在他出生時,第一眼看到他也是這種反應。
他的父親甚至曾當場昏倒。
任何人都很難想象,如此殘缺的身體要如何生活。
若非奇蹟,他又如何能笑著活下去呢?
如今的尼克·胡哲是一位演講家。
雖然沒有手和腳,但他去過的地方比我們大多數人都多。
胡哲去過68個國家,舉辦了1500多場演講,6億多人聽過他的故事。
胡哲還出過5本書,其中一本被《紐約時報》評為年度暢銷書,並被翻譯成30多種不同的語言,在全球賣出100多萬冊。
他靠著自己的暢銷書和演講費,成為了億萬富翁,被評為“澳大利亞傑出青年獎”。
他做到了很多原本絕無可能的事。
他的經歷鼓舞了無數絕望中的人,以至於很多人陷入低谷時,都會找出他的演講影片來激勵自己。
如果你覺得人生太難了,不妨看看這部關於他的影片《我和世界不一樣》,豆瓣評分9.3。
或許你會從尼克·胡哲的人生經歷中有所收穫。
1982年12月4日,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出生在墨爾本一個普通的家庭。
父親是一名工程師,母親是一名護士。
一出生就沒有四肢的他,嚇壞了所有人。
他的母親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甚至不願意看他和抱他。
他的父親甚至沒忍住,衝出病房嘔吐了起來。
用胡哲的話來說就是:“我的出生,帶給親人的不是喜悅,而是綿延無盡的痛苦。”
4個月後,父母才接受這個現實,將他從醫院接回家,並決心將他好好養大。
胡哲有兩個小而變形的腳,其中一個因為形狀被胡哲戲稱為“雞腿”。
沒有四肢,讓胡哲的童年伴隨著傷痛。
從桌子上、沙發上、床上摔下來,由於沒有雙手支撐,磕得鼻青臉腫是家常便飯。
雖然家境並不寬裕,但胡哲的父母還是儘可能給他買來各種輔助裝置。
6歲那年,父親買了臺電腦,並教他用僅有的兩個腳趾打字。
而母親為她做了個塑膠裝置,套在腳上“握筆”寫字。
父母一直都告訴他:“你很好,我們很愛你。”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胡哲度過了一個幸福的童年。
然而,這一切在上學後結束了。
8歲時,為讓他像正常孩子一樣長大,父母費盡周折把他送進了一所普通小學,胡哲也成為了澳洲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的殘疾兒童。
但胡哲的校園生活是痛苦的。
殘缺的身體,令他飽受同學的歧視和嘲笑,在校園裡經常被人當面稱作“怪物”。
“所有的孩子都嘲笑我,不讓我參加他們的任何遊戲。”
即使是那些不欺負他的人,也會一次次告訴他:“你真可憐。”
胡哲變得更加自卑,他開始憎惡自己,為什麼生來就是這樣。
經常幻想能發生奇蹟,一覺醒來長出手腳。
這樣的奇蹟當然沒有發生。
10歲時,胡哲試圖在浴缸中溺死自己,幸好沒有成功。
“我受夠了。我總是受到霸凌,我會成為父母的負擔。而且我的生活也沒什麼可期待的。”
還有幾次自殺都被爸媽發現,及時搶救回來。
看著悲痛欲絕的父母,胡哲意識到如果自殺成功,那對這個家將是永遠的打擊和陰影。
13歲那年,母親給胡哲看了一篇關於殘疾人藝術家克里斯蒂·布朗的文章。
克里斯蒂·布朗患有嚴重的腦性麻痺,四肢健全,但嚴重癱瘓。
無法移動,無法發聲,全身只有左腳能動。
他在家人的幫助下,學會了用左腳寫字、畫畫、游泳,最終成為畫家、詩人和作家。
克里斯蒂的一句話點醒了胡哲——
上帝把我們生成這樣,就是為了給別人希望,幫助更多人減少痛苦。
克里斯蒂·布朗
徹底打消自殺念頭的胡哲,開始克服身體的殘缺,嘗試獨立生活。
一般人輕而易舉的動作,胡哲需要藉助各種工具,練習幾十甚至上百次才能做到。
但他沒有放棄,直到可以獨立完成大部分自理。
像是靠扭動自己的腦袋來刷牙;
練習用嘴開飲水機接水喝;
用固定住的梳子梳頭;
協助高爾夫球杆開開關燈;
胡哲說:這個世界根本不存在“不會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敢做”。
當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時候,你自然就什麼都會了。
2003年,21歲的胡哲大學畢業,獲得了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會計與財務規劃雙學士學位,妥妥的學霸。
本來可以從事會計工作的他,覺得演講更能夠幫到別人,於是他選擇將演講作為事業。
至於胡哲是如何走上演講之路,是在一位高中清潔工的慫恿之下,胡哲同意在學生聚會上聊聊自己的成長經歷。
這讓他下定決心,成為一名專業的演講家。
他給很多學校打電話,毛遂自薦去演講,得到的回覆卻是一次次拒絕。
有的學校對演講不感興趣,有的學校覺得他的樣子會嚇到學生。
他打了52個電話,也被拒絕了52次。
但胡哲沒有放棄,終於撥通第53個電話時成功了。
雖然那場校園演講只有5分鐘,只有50美元的報酬。
他幽默的演講風格、豁達的人生態度,帶給觀眾的是笑聲和激勵。
之後的時光中,胡哲往返於各個國家向不同的人群演講,鼓勵那些沮喪失落的靈魂。
他向人們展現了一個近在眼前的奇蹟——就是他自己。
這期間,他還曾8次到訪中國,在清華、復旦等中國知名高校進行演講。
作為一個先天沒有四肢的人,胡哲沒有因為周圍人異樣的眼光而退縮,也沒有因為外界負面的評價而放棄自己的人生。
胡哲一直在挑戰不可能,打破身體的限制。
他可以釣魚;
可以踢球;
可以跳水;
還嘗試了跳傘。
可以打高爾夫;
熱愛游泳。
最重要的當然是,胡哲收穫了曾經想也不敢想的愛情。
2010年4月他在美國的一場演講結束後,一個朋友帶著宮原佳苗上前和胡哲打招呼。
胡哲和這個日裔女孩一見鍾情。
在和胡哲交往的兩年裡,佳苗沒有因為胡哲的身體而感到任何猶豫,也從來沒有利用他的名氣炒作自己。
2011年的一天,尼克忽然用嘴咬住她的手指。
“我想他為什麼咬我的手指呢?”當佳苗最後看到了戒指,眼淚立刻就流了下來。
2011年8月8日,29歲的尼克宣佈與佳苗訂婚。
2012年2月12日,情人節前夕,尼克和佳苗在美國加州成婚,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現在,這個曾被人們預設會孤獨一生的殘疾人,已經成為了四個孩子的父親。
“我曾經想,我連牽著妻子的手都沒有,我怎麼敢奢求結婚?
是她讓我明白,我雖然無法牽著她的手,但我會握著她的心。”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這泰戈爾的詩句,成了胡哲的人生寫照。
如今的他家庭美滿、事業有成,是名副其實的人生贏家。
雖然一出生就遭遇絕望,成長過程中更是歷經苦痛磨難。
但胡哲一次次打破邊界,創造奇蹟,人們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
尼克·胡哲在演講中說——
“生命艱難嗎?你絕望過嗎?你想過放棄嗎?
我是命運的棄兒,是別人眼中的廢物。
但我仍懷抱希望,追逐人生的精彩。
人們問你怎麼還笑得出來,我只回答,為什麼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