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晴岸|作者

樸素的樹、蟲子|編輯

vjapratama|圖源

先來個投票:

最近,演員徐帆上了一檔綜藝節目《了不起的姐姐》,聊起她和馮小剛導演的婚姻生活,引發熱議。

對於很多人來說,提起徐帆、馮小剛這一對,第一感覺都是:徐帆虧了。

更有毒舌者,直言:怎麼看上的馮小剛?

的確,從外形上來說,徐帆年輕漂亮得多,而且如今保養得也很好,顏值依然能打;

從條件上來說,她本身是個很優秀的演員,絕不是靠著導演才有戲可拍的“花瓶”。

就是這樣一位色藝俱佳、曾是全國一線的女演員,看上並愛上了以暴脾氣著稱的馮小剛。

用馮小剛自己的話來說:“一朵鮮花左躲右躲,最後還是插在了牛糞上。”

但實際上,兩個人能走到一起,無論外形上差異多大,人格水平一定是匹配的。也就是說,對方一定能夠從某種程度上彌補你的心理空洞。

這樣,很多曾讓你感到“非常不般配”的關係,也許都有了答案。

“理想母親”

1958年,馮小剛出生於北京,在他的成長曆程中,父親的身影長期缺席。

馮小剛說:

“我和我父親的關係是很疏離的,從小父母離異,我是跟著我母親長大的,對於父親感到很陌生,也不好意思叫爸爸,我叫不出口,長大後接觸得也非常少。”

雖然只有母親,但母親對馮小剛很好。

馮小剛從小偏食,不吃肉不吃蝦蟹,最喜歡吃西紅柿。他每到春天就盼夏天,因為能敞開了吃西紅柿。

於是一到夏天,馮小剛的母親每天都會挑幾個西紅柿放在臉盆裡用自來水拔涼。

等到馮小剛放學回家,挑一個最大的放進嘴裡,頓時,酸甜的果汁帶著絲絲涼意,那感覺別提多幸福了。

多年後,馮小剛的“西紅柿情結”在電影《芳華》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母親非常苦命,20歲時就失去了所有親人,婚後又失去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女兒,35歲時離婚,45歲時身患癌症,57歲患腦血栓,從此長達16年癱瘓在床。

馮小剛對母親的感情很深。

母親去世時他悲痛萬分,曾在微博上寫道:

“娘在家就在,娘沒了我就是孤兒了。”

更在某次接受訪問時,憶及母親生前,馮小剛竟泣不成聲,只得提早結束訪問。

可以說,戛然中斷的母愛是馮小剛心中最大的空洞。

而徐帆在這一方面恰好能帶給他安慰。

看過馮小剛自傳的人都知道,徐帆是一個很會照顧人的人。

節目中,徐帆說每天家裡吃什麼,都由馮小剛決定。馮小剛喜歡吃素,她就去到處學習怎麼做好吃的素菜;

馮小剛不想洗頭,徐帆就哄:“你不用動手,你低著腦袋就行了,我給你洗”;

還有一次馮小剛在外與人聚餐,滿桌的山珍海味他都不愛吃,又不好意思說;

這時只見徐帆拿起碗,給他盛了一碗白飯,把菜的醬汁澆在上面,又給他夾了一些很入味的蔥段、蒜瓣,然後對滿桌人說:“你們吃你們的,別理他,他這人特擰巴”;

甚至,在2009年馮小剛被拍到攜一年輕女子回公寓(也就是著名的“夜宿門”事件)後,徐帆更是在面對金星追問“如果馮小剛有緋聞怎麼辦”時,一語驚人:

“反正我們家是男的,你要想讓他佔便宜就讓他佔唄,我們不吃虧……”

所有的這一切,像不像極了一個溺愛著孩子的母親?

心理諮詢師榮偉玲曾說過:“戀愛是親子關係的複製。”

也就是說,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都在無意識地尋找著,無條件接納並愛著我們的“理想父母”。

毫無疑問,在這一點上,徐帆滿足了馮小剛最深層的心理需求——一個“理想母親”。

親密關係中的執著:糾正來自童年的錯誤

那麼,馮小剛又滿足了徐帆的什麼心理需求呢?

前面說了,徐帆是一個實力派演員,專業過硬,應該很有大女主的底氣。

然而她曾在一次採訪中流著淚,動情地說:“他(馮小剛)是我一輩子的恩人,他領養了我的心靈。”

聽來讓人覺得她不僅不是大女主,還好像是個棄嬰一樣。

如果從外形上說徐帆和馮小剛是“美女與野獸”,那麼馮小剛並不是溫柔的野獸。

馮小剛是出了名的爆脾氣,外號“小鋼炮”,一言不合就原地爆炸。

說到暴脾氣,就不能不提徐帆另一段著名的戀情——和當時中戲的老師、著名演員王志文的交往。

當時感情破裂時,性格暴烈的王志文將哭著的徐帆趕出家門,還將她的所有東西都扔了出來,任憑徐帆怎麼敲門都不開。

再看馮小剛,讓人覺得,似乎徐帆就是這個模式的——總容易被脾氣暴躁、強勢的男人所吸引。

也許秘密也在於她的原生家庭。

節目中,蘇芒問起徐帆的父母,徐帆說:

“我爸是個脾氣很大的人,我媽媽很柔和。”

很明顯,在她的家庭裡,父親是強勢一方。

而且對她很嚴格,當年她揹著父親報考京劇科,錄取通知書下來後,父親大吃一驚,並從此很少理她。

有時候,我們找與父親相似的人,是因為我們想“糾正童年的錯誤”。

當幼小的我們發現不被父親寵愛時,我們相信這是一個錯誤。

長大後,這種對父愛的渴望成為一個潛意識,促使我們愛上和爸爸相似的人,並努力去贏得他的愛,以此證明,我們能夠糾正童年的這個錯誤。

而徐帆的執著,可能正在於此。

有人說,馮小剛有出軌嫌疑,徐帆裝傻充愣;也有人說,馮小剛脾氣又衝又暴,徐帆逆來順受,這種婚姻有什麼可讓人羨慕的地方,值得上節目宣揚?

對於觀眾來說,這段婚姻的確槽點多多,尤其是女生,相信沒人願意充當徐帆的角色。

但對於當事人來講,如果對方可以彌補她的某項重大心理空洞和童年缺憾,這段婚姻對她個人而言,就有足以讓她留戀的地方。

對於兩個人當前的人格水平來說,這段關係有它存在的心理意義。

如何維持一段關係

繼續說回節目。

當蘇芒問徐帆,是如何維持他們婚姻的“恆溫”時,徐帆脫口而出:“夫妻就是合法的仇人”。

“仇人”兩字,道盡了婚姻相愛相殺的本質。

也就是說,光吸引還不夠,若想維持一段長期關係,還需要磨合與經營。

談論間,徐帆有兩個方法,我認為值得參考。

a. 事業上互相獨立

蘇芒問,你是演員,馮小剛是導演,你事業上選角色會聽他的嗎?

徐帆連連搖頭:“事業上的事,我們都是自己選擇的,不會干涉對方。”

“如果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好壞我都可以承擔,但如果是他給我選的,如果我沒做好,我會怪他。”

“而我不想怪任何人。”

這點上,說明徐帆還是很清醒的。

夫妻兩人從事一個行業,很容易互相批評、提意見、插手對方的選擇,那樣的話,家庭會多出許多矛盾和爭執。

這時,也許相信對方,是最好也最明智的舉動。

b. 生活上互相依賴

前面說到,馮小剛讓徐帆給他洗頭、盛飯,似乎什麼都依賴著妻子。

但其實徐帆也說,自己連填表都嫌複雜,每次都是馮小剛來填,她最後只負責籤個字就好了。

也許會有人覺得徐帆不夠“獨立”。

但真正的“獨立”,指的不是獨立存活、不依賴他人,而是在需要依賴別人時能夠放心依賴,但並不因此而從屬於任何人,彼此擁有的是對等的關係。

也就是說,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的,才是一段婚姻該有的樣子。

寫在最後

馮小剛和徐帆的婚姻已經走過了21年,相信在這漫長的21年內,他們如每一對平凡的夫妻那樣,有幸福,有苦惱,有扶持,有爭吵。

但馮小剛還能說:“娶到她是我三生有幸。”

徐帆還能說:“我從沒指望他能改掉壞習慣,因為別人不能容忍的,我都能容忍。”

看來應了那句老話:“婚姻沒有最好,只有適合”。

這世間,真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就只有婚姻了。

也許,好的婚姻無非就是——“你吃我這套,我也吃你這套”吧。

願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資料:

1. 愛奇藝節目《了不起的姐姐》:徐帆,聊婚姻相處模式

2. 馮小剛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

3. 新浪網《馮小剛和母親相依為命,母親癱瘓16年,他說娘沒了,我就是孤兒了》

4. 中新網《馮小剛憶母親泣不成聲,徐帆談女兒滿臉幸福》

5. 中新網《徐帆飆淚隔空表白馮小剛:他是我這一輩子的恩人》

6. 人民網《徐帆不懼馮小剛有“小三”,反正我們家男的不吃虧》

- The End -

作者簡介:晴岸,心理學碩士,年輕媽媽,大千世界中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記錄者。

21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鄭爽顏值回春了,貝雷帽造型好甜好靈動,有“楚雨蕁”內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