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身為家長,是該“雞娃”還是“放養”?

這個問題,絕對可以排進育兒難題榜Top3。

這不,田亮和鄭希怡就為這個問題“槓”上了。

最近,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浪姐”鄭希怡談到:

自己的女兒現在5歲了,但是給她報的學校不教語數外,只有一塊田,每天學習怎麼種菜。

不僅如此,鄭希怡還打算7歲之前都不讓女兒拿筆寫字。

一個孩子7歲了,依然“大字不識”,只會種田,你大概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女星的育兒方式。

果然,這話一出,同是節目嘉賓的田亮坐不住了。

他立刻發出一連串質疑:

“現在的孩子都報班,你頂得住壓力嗎?”“就算你頂得住,孩子呢?”“別人都會她不會,她能開心嗎?”

鄭希怡也不甘示弱:“幹嘛要和別人比,我們大人比來比去,夠累的了!”

兩人的爭執,瞬間讓氣氛變得有些緊張。

一旁的汪蘇瀧聽得直冒冷汗,連連打圓場,最後兩人也沒辯出個所以然。

不得不說,“雞娃”還是“放養”,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糾結過的事情。

到底該解放孩子天性,讓他順其自然地成長,還是讓孩子儘快適應社會的競爭,披荊斬棘上名校呢?

任何教育都“過猶不及”

在節目中,鄭希怡是支援“慢養”的,她很希望讓孩子有一個快樂輕鬆的童年時光。

之前在節目中,她就曾遺憾地表示,自己小時候報了各種興趣班,一直在家裡練琴,都沒有時間出去玩,非常痛苦。

作為一個曾經的“受害者”,所以她並不想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而更希望女兒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

鄭希怡女兒

父母有這樣的心情,其實並不難理解,但平心而論,這樣的慢節奏顯然並不適用於普通家庭。

就像田亮說的,孩子在同齡人中顯得太突兀,“別人會的我都不會”,這樣頂著壓力換來的童年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更何況是在教育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知識改變命運”並不只是一句雞湯,而是絕大部分人的唯一出路。

所以,田亮聽到“放養”倆字就生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實際上,他自己一直都是雞娃界的代表家長。

他的女兒森碟就讀的國際學校,一年的學費就要16.8萬元~21.92萬元,每年級遞增。

這只是純學費,學校還有開設了150+興趣課,例如馬術、擊劍、高爾夫等,這些興趣課的費用自然也不低。

而且,田亮也心甘情願地給女兒當陪練。

女兒練網球,他就負責撿球;女兒拉琴,他就充當人肉樂譜架。

在激勵孩子學習的道路上,幾乎是做到了極致。

“別的孩子都在學,自己的孩子不學就會落後。雖然當下辛苦,但未來不可估量,努力是值得的。”顯然,田亮的教育觀念便是如此。

而且目前來看,他對女兒的教育還是非常有成效的。

當然,一個森碟的成功,也不代表所有孩子都能複製。

父母盲目地讓孩子扎入競爭的泥潭,結果逼得孩子抑鬱的例子也不少見。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

“我們對於兒童有兩種極端的心理,都對兒童有害。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一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

凡事過猶不及,教育也是如此。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希望孩子不要有童年遺憾的鄭希怡也好,希望孩子用現在的辛苦去換未來廣闊天地的田亮也好,我們無需反對或抨擊誰。

教育理念本沒有對錯之分,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就是給他們的最好的教育環境。

因此,是雞娃還是放養,或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但作為身不由己的普通家長,卻不得不說:

我們已經不可避免地被捲入這場教育競爭的洪流。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不知不覺就會變得盲目和迷失。

塔尖的人自有精緻與豁達,但我們更多人,仍然是在中途奮力攀登,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努力才能不掉隊。

當站在塔頂的人說“不用費勁往上爬”的時候,我們要多冷靜想想,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如果我們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的世外桃源,還是要想想,怎麼才能讓他在現實中穩穩當當地行走。

這是作為父母,該為孩子做的事情。

就像心理學家衛·埃爾凱特說:“無論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給孩子兩樣東西——根和翅膀。”

本期互動:

鄭希怡和田亮的教育觀念,你更贊同誰?

3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裝臺的成功離不開那些有血有肉有精彩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