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離婚了。
簡簡單單三個字告別:“祝安好。”
正如她官宣嫁人時那樣乾脆。
當年她直接甩出高聖遠的資料連結,大聲告訴所有人:這就是我愛的人。
每一次面對愛情的降臨,她都任自己隨意享受。
太多人這樣說過:周迅就是一個為愛情而生的人。
21年裡,愛了9個人,太相信愛情了,才會沒有“好結果”。
酒吧聽見竇鵬那一刻,她決定跟這個男人北上。
拍戲遇見李亞鵬,她給予高度評價:“他滿足了我對男性的所有幻想。”
與李大齊相愛,她篤定:“李大齊我嫁定了,他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決定攜手高聖遠,她天真:“我只要純粹的愛情。”
情深似如懿,偏執如李米,好在不盲目。
周迅曾在《奇遇人生》中分享過自己父母的婚姻:一生一世一雙人。
所以她從小就非常羨慕,同時也明白:
愛情嘛,一個人一個樣。
“我相信愛情嗎?我相信啊。
但你說我有沒有不安全感,我非常有。”
別人之間的狀態,無法完美複製;
那就無論好壞,每次都由自己誠實選擇。
對周迅而言,愛情是唯一的驅動力,
卻從未奢望過愛情的有效性是永遠。
我愛你,你也愛我的話,那我們就好好在一起。
等我們其中一方不愛了,就大方說出來,然後體面分開。
也許會對一個人的行為心寒,但愛情永遠都是有溫度的。
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作為周迅才能有的底氣,
我想告訴你,並非如此。
我認識一個姑娘,她覺得人生來孤獨,沒有誰能陪自己一生。
但她又總是堅信,每個人來到她身邊,都是有意義的。
只要一起經歷過美好,就是值得的。
她的書房,其中有一面牆,上面掛滿了“愛過”的證據。
和初戀騎行去西藏的腳踏車輪胎;
和大學時期男友組樂隊,專門定製的情侶吉他撥片;
和前任合夥開酒吧,一起開的第一瓶香檳酒塞......
都那麼不起眼,卻又這樣被她小心細膩地珍藏著。
“這些都是我被愛的經歷。
舊人離開,會有新人再來。
也許沒人會永遠愛我,但永遠都有人愛我。”
每個成年人幾乎都分手過,自然也就都知道:
一段關係的結束,可以有很多原因。
工作環境、生活習慣、家庭背景......
甚至是任何一個小細節,都有可能成為導火索。
然而每段關係的結束,並不意味著愛情是失敗的。
下次能遇見怎樣的愛情,要看現在的你抱有怎樣的期待。
傅首爾曾在節目上談起自己的前任與現在老公。
和前任在一起時,她把自己比作石頭,而對方是鑽石。
可後來,她把前任對自己的影響,都變成了好的東西;
也讓自己從石頭成長鑽石。
“所以我才擁有了這樣一段,還不錯的婚姻。”
愛或者不愛,選擇權是在你手中的。
就像周迅,雖然她的婚姻結束了,但她的愛情沒有盡頭。
無論她20歲、30歲,還是40歲,
因為她永遠期待明天——
我可以決定被你愛,也可以選擇去愛別人。
我常常會在後臺收到這樣的傾訴:
“分手了,我不會再對一個人這麼好了。”
彆著急。
薛兆豐分享過這樣一個經濟學理論:
世界上有70億人口,假設在一個有70億顆綠豆的大缸中,
扔進去兩顆紅豆,攪啊攪啊。
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它們都不會碰上。
現實點說,我們遇見真愛的機率也是如此。
你可以期待明天,但至少要在今天有行動。
所以,盡情戀愛吧。
如果這一生我們來不及遇見真愛,
那就和最能讓你快樂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