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太多的時候,我們人云亦云,《大秦賦》最近火了,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認真看過《大秦賦》就加入了評價的行列,尤其是差評的行列。

在中國你想做事真的很難,但是你隨便批評別人卻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對電視劇的批判,可以說是張嘴就來,以此來顯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

隨著《大秦賦》的播出,慢慢的評分從高到底,尤其是趙姬呂不韋和嫪毐這三者之間複雜的關係,很多人都說這是把歷史劇演成了宮廷劇。

這裡面被人批評最多的就是,《大秦賦》爛尾了,臨近結尾了,六國尚在,大戰用旁白,你不是在糊弄觀眾嗎?

作為歷史愛好者的昭烈君,我對《大秦賦》的期望是挺高的,尤其是這作為《大秦帝國》的最後一步,那是相當期待。

現在看下來,起碼著最後一部,在服化道方面是非常用心的,尤其是劇中對秦人扮相,簡直就是兵馬俑活了 的感覺,這一點在這個浮躁的年代非常難得。

這部劇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就是講宮廷宮斗的太多,戰爭場面太少,但是我想說的是,這才是導演處理最好的地方,因為表現一場大戰最好的方式,並不是直接上畫面。

士兵們如何用弓箭,攻城的如何用攻城器械,守城的如何英勇奮戰,這些畫面應該有,但是有幾次也就夠了,對於戰爭,最核心的動作其實都是一樣的,唯一不一樣的,就在在戰前。

(01)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佛學上有句很著名的話,叫做菩薩畏因凡夫畏果,意思就是菩薩敬畏原因,看到這件事的起因,就能看到這件事的結果。

而普通人必須是等到結果出現了之後,才能體現對這件事的感受,《大秦賦》很多時候,所表現的就是,秦為什麼能夠滅六國的原因,而不是這種直接的結果,你把原因搞明白了,秦滅六國也就水到渠成了。

前期花了很大篇幅來講秦國的宮廷政治,又是是來講趙姬嫪毐,呂不韋華陽太后等人的宮廷鬥爭,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傳聞或者八卦首先來說非常好看,拍出來也有一定的歷史根據,所以導演表現這個也不是很離譜。

但最重要的事,表現這幾個人的根源糾葛,本質上就是在說明秦國的勢力結構,就以嫪毐之亂前作為分析,實際上當時的秦國被三種勢力所控制。

以華陽太后為首的楚系勢力集團,以趙姬為首的趙系勢力集團,還有就是以丞相呂不韋為首的外庭勢力集團,這三股勢力共同左右著秦國政治的走向,尤其是阻礙這秦始皇的親政。

為什麼前期鋪墊了那麼多,古代一個國家的興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君主的優劣,君主年幼的時候,那就看輔政大臣的能力。

透過表現呂不韋讓我們看到了秦國的宰相是個什麼樣子,你再看看郭開在幹什麼,看看黃歇在幹什麼,透過對比就你明白秦國內政為什麼好,他國的為什麼一團糟糕。

透過嫪毐之亂,《大秦賦》對前期秦國政治做了總結和梳理,尤其是這作為嬴政親政的一個節點,對於秦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從大的方面來說就是,表現秦國的內亂,同時也能反襯出其他國家的內亂,春秋戰國時代,以為國君的動盪,導致國力急劇衰退的例子很多。

戰國後期,每個國家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內耗和內亂,但是秦國迅速平定了內亂,這也彰顯出秦國穩定的內政能力,同樣的看秦國最強的競爭對手趙國。

倡後直接和春平君偷情被趙王發現後,趙偃直接氣死了,末代趙王趙遷繼位,趙國陷入徹底的無序和混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透過宮廷變化的對比,你也能預感到秦趙兩國日後命運的走向。

(02)什麼是好的戰爭描寫

大家都《大秦賦》詬病最多的就是戰爭場面太少,那我們就來看一看描寫戰爭的典範佳作《崤之戰》是如何描寫一場意義重大的戰爭的。

《崤之戰》是秦穆公東進道路上的巨大失敗,從此秦國從高處跌落,用了好幾代君主才慢慢恢復國力,可以說是秦國乃至春秋時期,國際關係的轉折點。

這篇文章好多人都學過,儘管這是個暴露年齡的話題,但文章的精彩之處,是過了多久都不過時的。

這篇文章並沒有著重寫戰鬥場面,而是重點寫了戰前各方的一個情況,尤其是秦穆公和幾位大臣的對話,透過對話我們就已經瞭解了局勢,後面秦穆公的失敗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蹇叔是秦國大臣,反對出兵,理由是勞師動眾而無所得,秦穆公不停勸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們帶兵從東門外出發,為此蹇叔提前哭了一場,並且知道自己的獨子這次是回不來了。

行軍到半路,一個叫王孫滿的小孩子,看到秦軍的行軍儀態和妝容,就能推斷出秦軍如此輕佻,這是要失敗呀。

走到半路,遇到一個商人弦高,先送上四張熟牛皮,再送十二頭牛慰勞秦軍,一番交涉後,秦軍滅了滑國就準備班師回國了。

這時候這場大戰的另一個主角晉國才出場,開始也是大臣的一段話,晉原軫曰:

“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故,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

翻譯過來就是,秦軍不仁義,必敗,這是上天給我們的機會,一定要抓住,前面鋪墊了各種對話,就是為了把起因和背景交代清楚,戰鬥只用了一句話。

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這一天,(晉軍)在餚山打敗了秦軍,俘虜了秦軍三帥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回。

之後又描寫了秦穆公的捶胸頓足的懊悔和三個被俘的將軍被放歸回秦國,全文並不重在描寫戰爭過程,而是對秦晉役之戰的起因、醞釀和結果作了細緻入微的描繪,意在揭示秦國敗績的原因:一是出師錯誤,這在蹇叔哭師一節中有詳細的原因分析;二是驕兵無禮,這是王孫滿觀師所說明的道理。

這是被後世尊為經典的戰爭描寫,具體寫了事情的背景和前因後果,這才是一場好的戰爭記錄,而只知道寫打打殺殺,那隻能是乏味無趣,且讓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03)戰爭不是隻有戰鬥

《大秦賦》主要是表現秦國最後統一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電視劇表現的已經非常明顯,主要向我們展示了戰國後期各個國家的表現,從這些表現中,我們就能看出來最後的結局,而且也充分表現了戰爭的勝負,不僅僅是取決於戰鬥本身,而是多種複雜因素所決定的。

比如說李牧厲害吧,打仗需要箭簇,郭開在後方反而是囤積鐵器,搞的邯鄲城鐵價暴漲,李牧只能從燕國來弄鐵器,這一方面是表現當時趙國的內政混亂,另一方面也是下表現國際局勢。

都說李斯很忙,透過李斯的行動,我們基本上可以看到其他國家在幹什麼,齊國在忙著搞文化之爭,楚國在忙著搞內鬥,韓國忙著搞陰謀詭計,韓非在裡面也算是完敗給了李斯。

韓國派去的一個鄭國,反倒是幫了秦國的大忙,從此糧食產量猛增,秦國統一有了最堅實的基礎,而且秦國命名此渠為鄭國渠,彰顯出秦國對人才的重視和渴望。

而且看到最後,大家似乎發現,只有趙國在認認真真搞軍事,其他國家似乎毫無作為,你看的沒錯,這才是真實的戰國後期形勢。

六個大國,只有趙國在軍事上可以與秦軍多次戰鬥,魏國毫無作為毫無波瀾,直接就是等死,韓國太弱,除了陰謀詭計什麼也沒有。

燕國最後被逼的沒辦法,來了個荊軻刺秦王表示一下自己的決心,齊國更妙,一直遠離秦國,最後是開門投降了。

楚國呢,楚國雖大,但兵力不集中,像一個龐然大物,在最後的決戰到來前,他是不會主動出擊的,但是楚國的故事很好看,電視劇還沒演到,我就不劇透了。

當然了,歷史不算劇透,但是作為秦國統一道路上最大的障礙和最大的慘敗,楚國後面的戲份應該會很重,尤其是昌平君羋啟,這個秦國的丞相,最後做了末代楚網,這樣的大反轉,作為歷史迷還是很期待的。

總之秦滅六國,絕不是單純的打仗這麼簡答,我覺得《大秦賦》雖然算不上完美,但是許多地方處理的還是不錯的,尤其是著力表現了統一前,各國的方方面面和其他方面的明爭暗鬥,這才是真實的歷史。

單純的一場又一場的打鬥,真要那要拍出來,很多人又該說乏味了,而且看得人毫無懸念,因為結果你不早都知道了嗎。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才是《大秦賦》所要展現給我們的東西。

20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預測票房超17億,只看預告片就哭了,岳雲鵬新電影未映已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