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博熱搜爆了。
周迅高聖遠官宣離婚。
兩人同時在微博裡發文“祝安好”,正式將這段僅維持了六年的婚姻,添上了句點。
訊息一出,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很多人都紛紛惋惜,那個婚禮現場笑得那麼開心燦爛的女孩,終究再一次和自己的“愛情”擦身而過。
但其實,他們的婚姻危機早就出現了端倪,從2016年開始,兩人的離婚傳聞就沒斷過。
他們一個事業重心在內地,一個經常住在國外,兩人是聚少離多。
身為丈夫的高聖遠,似乎更是早就想抽離出這段婚姻。
和周迅工作室解約;
清空了個人社交平臺上所有與周迅的合影;
不顧已婚的身份,被曝經常泡夜店。
而今天一早,更是被曝出了和新女友的親密照……
終於,也掀開了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最後一層面紗,讓兩人不得不對這段婚姻做了好聚好散的迴應。
其實,喜歡周迅的朋友都知道,她每段公開的戀情,相愛時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分開時也都是坦坦蕩蕩。
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一句“祝安好”,與其說是她留給這段婚姻最後的體面,不如說這就是她一直以來的愛情觀。
就像她在《奇遇人生》裡的那段內心獨白:
“我覺得婚姻一定是美好的。我相信愛情,但你說我有沒有不安全感,我非常有。因為愛情應該也是一人一個樣的吧。”
面對感情,她始終有一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執著,更有一種從心而動的灑脫。
她願意在每一段愛情裡盡情地燃燒自己,哪怕碰過壁、受過傷也永遠不會後退。
2
“愛情是我人生唯一的驅動力,我算一個為愛而生的人。”
瞭解周迅的人,都知道她是個敢於追愛的姑娘,她從來都是願意去享受戀愛過程的人。
關於周迅的感情史,在她早前拍得電影《如果·愛》中,很多人都以為女主角孫納的北漂經歷,就是周迅的真實寫照。
可她卻說:“我當年去北京不是為了事業,而是為了愛情。”
1993年,19歲的周迅,遇上了來杭州演出的竇鵬。
當時的她喜歡音樂,喜歡搖滾。
於是也對玩音樂,玩搖滾的竇鵬有了心動,後來甚至為了他甘願放棄安穩的生活環境,義無反顧跟著他從杭州來到了北京。
剛來北京時,兩個人都沒有穩定的收入。為了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下去,周迅打遍了所有認識劇組的電話,只要有出演的機會,她都會努力爭取。
為了這段感情,她覺得吃多少苦都值得。
只是當時的周迅還太年輕,她不明白,在現實面前,很多時候愛情根本經不起任何的推敲和考驗。
分手那天,她唱著竇鵬寫的《恍惚的眼前》:“模模糊糊看到我的眼前,還是恍惚的一片”。
一曲歌畢,五年的青春,從19歲到24歲,也全都隨這段感情的離散而被埋葬。
拋開一切跟著戀人去北漂,最後卻徒留一身傷痕,任誰都不會甘心。
但她放過了彼此,關於這段初戀,她只剩很久很久之後的一句迴應:
“我不後悔,倒覺得有些可惜。要是沒分手,搞不好連孩子都有了!但跟一個人在一起,光有愛不夠……”
人們常說,治療情傷的最好方法是投入下一段感情。
對周迅來說亦如是。
1997年,周迅受邀出演電影《蘇州河》的女一號牡丹。
於是,從上段傷痕累累的感情逃亡出來的周迅,也藉此機會離開北京,前往上海拍戲。
在電影《蘇州河》中,周迅是為愛痴狂的美美,而男主角馬達一角則是由賈宏聲出演。
戲裡,兩人在影片中飾演一對情侶,愛得難捨難分;戲外,只第一眼,賈宏聲就被這個未曾受過表演訓練的女孩吸引到了。
兩個人日久生情,愛得熱烈坦蕩。
只是太過濃烈的開始,一旦迴歸到索然無味地生活中,也會加速感情的崩裂。
最終,賈宏聲先提出了分手。
很多人說,周迅愛上的男孩,身上都有幾分文藝氣質,朴樹便是其中一位。
在電影《那時花開》中,她和朴樹第一次相遇,當時作為導演的高曉松回憶起他們兩人初見時的場景,記憶仍然清晰。
“在一個破舊的小學裡,演員們各自介紹。周迅說,我叫周迅,演員。然後朴樹就低著頭站起來說,我叫朴樹,演員。”
在這部電影中,朴樹用17種語言說我愛你。
而彼時的周迅也正值最好的年紀,她用那雙能把空氣看穿、把心靈看穿的眼睛,迴應著著這場告白。
這份羈絆和戀愛也被他們延伸到了戲外。
那時在片場,周迅睡在車中時,朴樹常會在車門口守著,他不允許任何別的人打擾到她,甚至為此和高曉松發過火。
兩人也一度被公認為娛樂圈金童玉女般的存在。
但就像見證著這段感情的高曉松說的:“兩位藝術家在一起燃燒得過於燦爛,也就註定會燃燒得太快。”
這段感情終究也沒能走得長久。
然而兩顆純粹靈魂的交錯相遇,雖凋零得太快,但正如煙花般美好,只要曾絢爛地開過,便足矣。
3
與朴樹分開後,周迅一度只專注於自己的事業。
然而,她總是太感性,容易入戲太深。
在拍攝《射鵰英雄傳》時,她遇到了那個“滿足了她對男人一切幻想”的李亞鵬。
於是,再一次,墜入愛情的康河。
戲裡,他是郭靖,她是黃蓉,他們相愛相守了一輩子。
可惜,戲終究是戲,任憑周迅再入戲,李亞鵬也不是心裡只有她的靖哥哥。
這段曾轟動過娛樂圈的戀愛,也在一年後悄無聲息地分開。
只是過往的感情,她都能以釋然的語氣淡然面對,唯有這段感情,被她稱為“劫難”。
“那是一段對自己,對愛情,對人生都抱有懷疑的時間。因為我不明白,為什麼每一段感情我都很用心的去經營,可是到最後都沒有太好的結果。”“但是我又覺得,感情的事情不就都這樣嗎?在每一段感情中學會成長,何況這段感情帶給我的也不全是不好的東西,它讓我學會更隨緣的去看待所有事。”
對她來說,愛過、痛過、全心全意地付出過、到最後,也就只好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很多人說,周迅是靠愛情與演戲去認識世界的。
毋庸置疑。
在與李亞鵬分手後,她曾花了兩年時間去修復自己的創傷,但在認識了造型師李大齊後,她又全然像“好了傷疤忘了疼”一樣。
她會把他寫進自己的歌裡,高調取名為《大齊》。
她也不止一次地說,“大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遇見他是我這輩子最美麗的邂逅”.......
因為這段愛情,第一次讓她覺得,自己是被滋養的那一方。
好友劉若英就對她有過一句特別誠懇地描述:
周迅是那種不會保留情感的人,她一旦愛了,就會全部拿出來。
所以,即便她在愛情裡吃過苦、也摔過跟頭,但若重新遇上愛,卻仍然願意為之飛蛾撲火、奮不顧身。
過去如此,今後也不變。
4
相信愛、期待愛、願意愛、也永遠擁抱愛。
這是她一直以來關於愛情最直白的信念。
就像楊瀾曾問過她的一個問題:你在感情裡受過那麼多傷,下次會不會學聰明一點?
她當時笑得明媚,卻輕輕地搖了搖頭:“學不會,也不想學會。”
於是,學不會的她,2014年,直接在微博上甩出了男友高聖遠的百度百科,然後公佈了他們的結婚照。
照片中,她眉眼彎彎,明亮的宛若少女。
在婚禮現場,她對高聖遠說:“我,周迅,願意嫁給高聖遠,成為他的妻子。”
那天,她是那麼地開心,那麼誠心地接受著每一位親人朋友送給她的祝福。
後來,她笑著笑著就哭了。
參加婚禮的很多朋友也真心實意地替她高興,因為所有人都以為,她終於收穫了屬於她長長久久的幸福。
周迅對愛情的態度,就像作家夏白傑說的那樣:
如果結果是註定的,那就更要走好過程,過程給予你的永遠比結果多,因為沒有真正的結果,我們永遠都行走在過程中。
是的,如果明天不可捉摸,未來無法預料,結果真的也沒有我們想的那般重要,所有的成長都在前行的每段旅程中埋下伏筆,我們只要享受就好。
如今,周迅已經46歲。
鏡頭下的她不再有從前的青澀和稚嫩。可那雙眼睛裡卻多了一些東西,那是隻有在歲月磨礪下才有的成熟和通透。
所以,姑娘願意相信:
即便曾在感情中跌倒過,失去過,也頭破血流過。
往後的她,依然還是會愛得熱烈純粹、活得坦蕩自由。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