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2》終於開播了。
我從兩年前《大江大河1》時欠大家的債,也終於能還上了。
目前《大江大河2》統共才播出了6集,我忙不迭就開寫,除了欠債兩年實在難受外,最主要是這幾集一路高能,對手戲火花四濺,臺詞精彩紛呈,宋運輝這個蛻變中的小狐狸與一群老狐狸掰手腕的過程委實好看,即使只有6集,資訊量也巨大到一篇文裡塞不下了。
值得好好聊一聊。
1 聽話聽音
給沒看過《大江大河》 的讀者簡單普及一下宋運輝的職場背景。
王凱飾演的宋運輝是知識改變命運的80年代大學生,化學專業出身,畢業後分配到金州的化工大廠,從底層做起,技術過硬,也抓住了很多契機,升遷飛速。
在金州廠時,他機緣巧合與官僚出身的廠書記水書記結下深厚的師徒緣分,也在出身上烙下了水書記的派系印記。
在金州廠時,宋運輝主持的技術改造被水書記大弟子閔忠生攫取為向上攀爬的階梯,他與水書記算是被閔忠生擺了一道。
在職業生涯的分岔路口,他希望調動到籌備中的東海化工專案去施展拳腳,水書記支援並協助了他。
《大江大河2》的開篇,就從東海專案籌備組開始講起。
國家壓縮基建投資,東海整個專案在被叫停的邊緣,只差一紙文書就要被正式終止。宋運輝作為專案組裡牽頭技術方面的副組長,想找到專案審批的關鍵人——路副司長,去闡釋東海專案的技術優勢,但分管審批的領導,是誰都能見到的嗎?
時間不等人,這時,宋運輝想到了坑過自己的閔忠生師兄——其大舅哥是部裡另一位司長,於是宋運輝打電話向閔忠生求助,這一部分的對話,異常精彩。
宋運輝開篇闡明來意:我需要您大舅哥李司長幫我引薦一下。
閔忠生不是什麼樂於助人的性子,何況要搭上大舅哥的人情,習慣性推拒
宋運輝一語道破閔忠生在這件事上必須幫忙的共同利益:你不幫我,專案解散,我回金州,看你咋辦?
閔忠生心中一凜,嘴上還要挽尊說個場面話
宋運輝太瞭解他了,不為所動,繼續將軍
閔忠生服軟,給出承諾,宋運輝拿下一局。
不到一分鐘的電話,當真是刀光劍影。同樣的意思,宋運輝在閔忠生的大舅哥李司長面前也表達了一遍,但從老江湖的角度看,這番話還是鋒芒露得多了點,難免會讓李司長忌憚。
宋運輝已經不是第一部裡那個醉心於技術的純專家人才了,他的師父和師兄早就用現實給他上了課,但他畢竟還年輕。
第二段讓人頭皮發緊的臺詞,來自部委下達東海專案的人事任命。在向路司長彙報卻不歡而散後,宋運輝為了挽救事實上已被叫停的東海專案,繞開了直屬部委,以填補技術空白的理由,從別的部委得到了支援,東海專案保住了。
這一段,就是在向東海專案籌備組宣佈人事任命。
馬主任是籌備組正主任,未來東海廠當之無愧的一把手,書記兼廠長。
排名第一的副廠長,卻是從第二輪提交方案開始就已經只做輔助工作的老韓,負責技術裝置這塊最重要的工作,老韓自己聽到排位和分工,也愣了一下。
接下來管人事的老高、管財務的老劉,分別排第二和第三位的副廠長。
而挽救了整個東海專案的大功臣——技術大拿宋運輝,被任命為排名最末的副廠長,分管業務也是非常籠統的“技術”,
對他的打壓還沒結束,東海其他四位廠長被留在北京繼續從事技術與裝置的核心籌備工作,宋運輝卻被趕回東海,統管最苦的打樁基建工作。
宋運輝面對這種打壓也只能接受,但他表示,讓我回去可以,我不能是光桿司令,希望組織能幫忙把金州廠的技術骨幹調來,做好這個基建工作。
部裡領導也不能光打巴掌,於是同意了他的要求,給了一顆甜棗。
這一段之高能,社畜——尤其是體制內的社畜,一定心有慼慼焉。
面對直屬部委撤銷東海專案的決定,宋運輝的做法是繞開直管領導,從相關部委那裡拿到資源與支援。雖然保住東海專案的最終結果,直屬部委也能受益,但他的做法是官場大忌,不打壓不足以震懾後來者,誰都繞開直屬領導做事,以後隊伍怎麼帶?
有人說宋運輝本就年輕,就算功勞大,論資排位的話,也許本來也不靠前。說這話的人一定是忽略了這一段落裡五個人的座次:馬主任穩坐正中,一左一右是宋運輝和主管人事的老高,最邊上才是老韓和老劉。
職場上的座位從來不是亂坐的,特別是體制內。東海這個坐次一定是綜合了籌備組內原有排序和籌建工作中各人的貢獻,也就是說,大家公認的排序裡,宋運輝本應是排位第1或第2的副廠長。
排位是打壓,職權範圍也是打壓。宋運輝負責技術,但他前面還有個排位第1的副廠長老韓負責技術和裝置,等於他沒有真正說了算的分管領域。
而趕去東海做打樁機建不僅僅是苦,也是徹底被排除出核心籌備工作,被排除出裝置採購與技術對接,作為一個技術出身的廠領導,這就等於被邊緣化。
宋運輝能做的,也就是把自己的人手調到東海,免得籌建工作掣肘,然而被路司長三言兩語一挑撥,搭幫結派、自立山頭的嫌疑就洗不清了。
這個禍端,很快就引發了嚴重後果。
宋運輝帶著一群技術骨幹兢兢業業做好了基建工作,也算勞苦功高。北京籌備工作告一段落,四個廠領導回到東海,視察了基建工作後,馬廠長向宋運輝宣佈了下一階段的工作安排,在工廠即將迎來裝置安裝除錯的關鍵期,宋運輝又一次被甩到了一邊,被安排去建碼頭。
這一段對話,老狐狸的功力可太深了。
明明是來摘桃子的,卻還要讓你感恩戴德,用最漂亮的理由堵得無話可說,只有等待宋運輝反應時的下意識吞嚥動作,才暴露了這個老江湖的嚴陣以待。
可要命的,就是他的話雖有七分假,也有三分真,搶了你的桃子,再吊一根胡蘿蔔在你眼前,能不能吃到要看你的本事和運氣。宋運輝能完全不理會這根胡蘿蔔並怒斥對方不要臉嗎?不能。這就是老江湖的手段了。
聽鑼聽聲,聽話聽音,能迅速領會劇中這些對話的弦外之音,大概就是一個合格的社畜了。
2 聽音識人
除了辨音,我們更能從這一段段對話裡,看出每個角色的性格與作風,甚至摸到他們的背景。
宋運輝與路司長當面闡釋東海專案的技術優勢時,路司長作風強勢,甚至在宋運輝扔出“東海專案隨時可以透過改造裝置實現技術升級”的重頭優勢時,神來一筆,讓東海專案把這一塊的成果給東海專案的競爭對手——部裡要支援的濱海專案。
此後,他又一句話就讓宋運輝去濱海專案任職。
見對方不領情,又不留情面地譏諷宋運輝權勢心重
而在宣佈東海專案的組織任命時,坐在正司長旁邊的他,存在感遠遠超過正司長。
你們也可以思考一下管人事的李司長為啥去開會了:)
這些段落中,一個作風強硬、做事不留餘地、正司長都壓不住的年輕副司長就非常鮮活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他絕不是從基層摸爬滾打上來的。再結合他打網球的愛好和對發達國家技術非常熟稔的事實,八成有留學經歷,那麼他的背景也就呼之欲出。
要我說,他早在一二集就已經露出了真容——宋運輝不知道,咱們開了上帝視角的觀眾不應該毫無察覺啊。
開篇東海專案組上下人心惶惶,都擔心東海專案被叫停,這時老馬走進來,對圍著自己的組員說了一番話,大致是專案方案沒啥問題,但上面的意思,是要等宋運輝到專案組以後再上報。
這就令所有組員對遲遲不到組的宋運輝有了看法,相當於他還沒到,已經先被老馬挖了個坑。
為什麼說老馬是在給宋運輝挖坑,而不是在如實告知領導意圖呢?從後面的劇情我們知道,部裡之所以覺得東海專案不如濱海專案,就是因為產能比不過,那麼唯一勝算就是突出強調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而這一點只能是掌握了前沿技術的宋運輝才能做到。
以老馬在部裡的人脈,他絕不可能毫無察覺,但他卻遮遮掩掩,說的話強調了宋運輝遲到的負面影響,卻沒有強調宋運輝不可取代的作用,這不是順手挖坑又是什麼呢?
一個非技術出身的正職廠長兼黨委書記,面對宋運輝這樣一個如此年輕又如此能幹的的技術類領導,眼看他神通廣大把不可能硬掰成可能,又在逆境裡帶著自己的嫡系把基建工作做得滴水不漏,不心生忌憚抓緊回來摘桃子,那才見鬼了。
第六集裡,早有準備的宋運輝在廠裡裝置進口受阻時,光速接手了工作,看馬廠長失落的表情與身形,與當初宋運輝在圖書館裡偶遇的水書記是何等相似啊。
這樣能以隻言片語就刻畫人物之複雜的對話,比比皆是。
比如沒有利益衝突時就可以推心置腹的閔忠生。
比如雖然脾氣急但也有幾分正義與熱血的老韓。
比如腦子和眼界都過於有限的雷東寶。
所以,拋開再次鬼打牆的小雷村戲份,《大江大河2》的開篇部分,真是精彩極了。
3 聽音見成長
在一段段對話中,我們不僅能觸碰到一個個複雜的角色,也見證了宋運輝這個角色的成長。
上一部裡,他還是被水書記恨鐵不成鋼的執拗技術人,這一部裡,他成長飛速,且都有跡可循。
前面詳細分析過,被閔忠生擺了一道以後,他學會了如何與這位腹黑的大師兄打交道——扔出對方無法拒絕的利益,或以對方無法承受的風險相威脅。
而被部委以任命和分工打壓時,宋運輝能當場掏出這張寫滿自己嫡系技術骨幹的名單,在自己明顯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當場,提出了集體調動要求,這個時機把握也是相當精準。
宋運輝未必有拉幫結派的主觀故意,但也絕對做好了被部領導穿小鞋的準備,這波防守,是金州廠的宋運輝絕對做不出來的。
到了宿舍三叔來找他推銷裝置時,宋運輝敏銳地捕捉到了國際形勢變化可能對裝置引進產生影響這個訊息,此時,他的視野早已跳脫出單純的技術前沿,開始以更高的站位看待東海專案和整個產業了。
掌握了這個訊息的他並沒有藏私,而是在被再一次邊緣化時,共享給了廠長老馬和分管技術的老韓,到這時,你已經很難分清他這是無私,還是在留後手。
而當他第一時間得知裝置禁運想要通知老馬時,面對出爾反爾的老狐狸,他吞下了嘴邊的話,自己帶著技術骨幹做足了準備,進而在緊急會議上輕而易舉地拿下來主導權。
是的,宋運輝就是被水書記、閔忠生和馬廠長這樣的老江湖們一步步教著、帶著、欺負著,才從純粹的技術人員,漸漸入了官場的門。但技術出身、眼界寬廣的他,初心尚還在,公心還放在私心前,他走出的,也是一條不同於這三位的上位之路,有小算盤,但更多是陽謀。
很多人說,《大江大河》的宋運輝線,是國產劇裡少有的真正精彩的職場戲。
雖然我更願意稱之為官場戲,但沒錯,它的優點,正是當下無數國產劇最欠缺的部分:
它真的在把每一個角色,當成一個成熟的社會人去刻畫。
每個角色說的話、做的事、站的隊、吵的架,都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由角色的出身、背景、性格和利益所決定的,沒有一句話是無緣無故,沒有一件事是橫空出世。
每個角色站在他們自己的角度都邏輯自洽,也絕不是黑白分明的扁平化。
而與之相比,大把國產職場劇中的角色像是沒讀過書、沒上過班、沒有過正常家教,更沒有被社會教過做人。
我承認,《大江大河》這樣的劇本有著天然的觀看門檻,很難得到當下主流收視群體的熱烈追捧。
但我這樣的社畜,在整個觀看過程裡,是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智商與情商被尊重,每一個毛孔,都透著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