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好劇《人民的名義》的姐妹篇《巡迴檢查組》正在熱播,作為觀眾最期待的電視作品,該劇一播出便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更少不了的是觀眾對這兩部劇的比較,畢竟大家是因為看到了《人民的名義》中如此大尺度的反腐力度和難以想象的政治手段才對第二部有如此的期待,所以觀眾也一直觀望著《巡迴檢查組》是否也能達到第一部那樣的高度。
不過或許因為《人民的名義》口碑太好,《巡迴檢查組》要想趕上或者超越前者,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目前的劇情來看,事實也確實如此。
雖然有著跟《人民的名義》相同的發展線,《巡迴檢查組》以"大案"為引子,派出"欽差大臣"查案,也通過於和偉的"大背頭"形象和宋春麗"替子伸冤"的線索來衝擊觀眾的眼球,並試圖為觀眾帶來新鮮感,但是這種效果遠遠不如《人民的名義》中達康書記的一句句"金句"來的實在,因為觀眾要的遠不僅這些。
跟《人民的名義》中正反兩派鮮明對立不同,《巡迴檢查組》從開場到現在,感覺一直都充斥著一種"不良之風"。一心想調離崗位的羅欣然、活躍於網路和各大領導面前的熊紹峰還有監獄畫面中的各種奉承和恭維,嘴裡說的都是不得罪這個不得罪那個,難道我們的社會現實是這樣的嗎?
當然,這部電視劇也並非沒有出彩和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在劇中檢查組組長和檢察院副檢察長熊紹鋒的談話就很有現實價值。
馮森指出"新時代有新時代的腐敗方式"。
在劇中熊紹峰既是橙州地區檢察院副檢察長,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網紅",經常會在網上發一些影片來"弘揚"和"宣傳"法治精神和法治觀點,這個劇情的靈感可以說是取材於現實,畢竟如今就是網路和自媒體盛行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爭當"網紅",如今一個有著超高人氣的網紅,其一言一行的影響力已經完全不亞於一線明星甚至政府官員,時刻在"引導"著老百姓的思想朝向。
這樣,問題就出現了。
還是以劇情為例,劇中熊紹峰雖然使用的是一個公益賬號,並沒有從中得到直接的報酬,但是一方面,在他的短影片內容上面被加上了廣告LOGO,那麼就是無形中為其打廣告,從而獲得廣告分成,另一方面,要想成為網紅,是需要大量的粉絲並且為其關注、點贊評論,從而獲取更多的流量,才能被更多人看到,而熊紹峰活躍的波動網是黃雨弘公司旗下的,那麼熊紹峰的網紅之路肯定少不了黃雨弘背後的"幫忙",然後黃雨弘再不斷利用張一葦給政法委書記夫人鄭雙雪加壓,妄圖給自己的兒子黃四海不斷地立功減刑,鄭雙雪為了兒子的清白只能再次給熊紹峰壓力,如此之下,熊紹峰的思想只要稍微一放鬆,產生為黃四海創造減刑機會的想法,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產生不小的影響力,甚至逆轉輿論的導向,這就達到了黃雨弘的目的。
除此之外,雖然熊紹峰沒有透過"熊檢威武"這個賬號獲得利潤,但是他已經在黃家的暗中操作下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網紅",那麼勢必會影響熊紹峰身邊人對他的態度,上司會更加重視熊紹峰,下屬也會因害怕得罪他而巴結奉承,朋友和一些企業家也會趁機拉攏和熊紹峰的關係,可以說這個"網紅"身份是完全可以透過很多方式進行變現,從中獲取更多的報酬,這點在馮森和熊紹峰的談話中也可以體現出來。
可以說如今的網路時代,給你1000萬粉絲往往要比直接給你1000萬現金更加誘人,因為前者可以得到更多的錢,這就是現實。
就像馮森說的,新時代有新時代的腐敗方式,我們也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更新我們的反腐形式,將一切腐敗行為都扼殺在搖籃之中,不讓其危害老百姓的生活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