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開始今天的主題論述之前,我們先看一組資料,直接上圖。

10月份以來,好萊塢的三部大製作電影,在國內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票房滑鐵盧。

需要注意的是,這三部電影各個來頭不小,並不是那些僅僅為了圈錢才引進的批片。

三部大製作前赴後繼,先後倒在中國市場

《沉睡魔咒2》作為一部續作,懷揣著投資者“圈錢”的理想翩然而至。

2014年《沉睡魔咒》的票房近3億元,5年之後票房卻僅為3.3億元。

可別忘了,從2014年的296億,到2018年的609億,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體量可是翻了一番啊!

《雙子殺手》更是來勢洶洶,李安+威爾史密斯的組合已經有足夠的票房號召力,更何況還有“3D+4K+120幀”的宣傳噱頭呢?

可是2.3億的結果仍然不如人意,堪稱威爾史密斯在國內摔的第一個大跟頭。

李安也會因為這部電影的失敗,暫時失去投資者的青睞。

就在我們為好萊塢的失敗捏一把汗的時候,《終結者:黑暗命運》不服輸地闖進來,想要風捲殘雲,吸收掉這段時間的票房餘量。

老當益壯的施瓦辛格想到了自己終將會老去,可是他卻沒想到這部被宣傳為“告別之作”的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如此不給自己這個巨星面子。

三部好萊塢頂尖製作,卻以相同的姿勢匍匐在了中國電影市場上。

那可憐的票房數字,似乎都在證明一句話:觀眾不認可。

幾家歡樂幾家愁,和愁雲慘霧的好萊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產電影的迅速崛起。

廢話不說,上圖。

無論是主旋律的《我和我的祖國》還是偏商業化的《中國機長》,或是小眾的青春文藝懸疑片《少年的你》,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和票房成績成正比的,是電影的口碑。

這也證明了一件事:觀眾愛看。

不認可好萊塢電影,卻愛看中國產電影,這之間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呢?

想當初,我們對中國產電影大都是敬而遠之,因為知道爛泥扶不上牆,所以索性眼不見心不煩。

而好萊塢電影因為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以及令人歎為觀止的特效製作,成了我們走進電影院的首選。

這些結論我們可以從每年的票房佔比中得出,請看下圖。

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從2018年開始,好萊塢電影在內地市場中的佔比越來越小。

好萊塢電影在國內取得的巨大成功,離不開它的三板斧。

第一板斧,視覺效果。

走進電影院,欣賞到“值回票價”的特效,是吸引我們買票的源動力。

從2009年卡梅隆導演的《阿凡達》,到2010年的《盜夢空間》,再到現在火爆全球的超英系列電影,視覺效果始終是好萊塢的撒手鐗。

尤其是每一次視覺革命,好萊塢都是排頭兵,為了追求更純粹的視覺體驗,中國觀眾往往會選擇原汁原味的好萊塢影片,而非國內的“半路和尚”。

第二板斧,精彩故事。

在好萊塢,電影已經和藝術沒多大關係了,它是完全依賴於工業發展的特殊藝術形式。

在我們看來那些感人肺腑的好萊塢電影情節,其實都是編劇們通過一定的規則撰寫出的流水線作業,而不是依靠所謂的靈光乍現。

視覺效果始終是吸引觀眾走進影院的不二法寶,而曲折離奇的情節和故事則是拴住觀眾坐在座位上的唯一途徑。

從動畫《瘋狂動物城》,到科幻片《星際穿越》,再到《愛樂之城》,好萊塢電影都在遵循著這一法則。

第三板斧,彩蛋效應。

也許我們已經數不清上映了多少部超英電影,但是我們一定記得所有的故事都是從2008年的《鋼鐵俠》開始的。

從《鋼鐵俠》的彩蛋開始,我們便上了漫威的“賊船”,從而一發不可收拾。

故事的結尾連線著新的開始,就這樣一點點地吸引我們一直追下去。

而這裡提到的“彩蛋效應”並不止於電影彩蛋,而是我們和電影角色產生“同呼吸共命運”的共情心。

陪伴角色成長,見證角色的成熟,讓我們忘也忘不掉,放又放不下。

所以美劇一季接一季,續集電影一部接一部。

注水越來越多,我們卻深陷其中。

好萊塢在國內的三連敗,雖然還不足以證明“好萊虎”威力不再,但是也足以為那些電影投機者敲響警鐘——

中國觀眾在成長,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了。

不要以為雜糅一些視覺效果,套用一個模板故事,請來三兩個好萊塢明星,我們就會全盤接受,甚至熱烈追捧。

那樣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造成現在好萊塢電影在國內的困境,不外乎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中國產電影的崛起。

中國產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在市場上的爭奪一直是“你進我退,你退我進”的態勢,而近些年中國產優秀電影的井噴,是造成好萊塢困境的主要原因。

動作電影,你會選擇看《戰狼》還是《終結者》?

動畫電影,你會選擇看《哪吒》還是《雪人奇緣》?

科幻電影,你會選擇看《流浪地球》還是《雙子殺手》?

更不用說那些有著地域限制的劇情片了,《我不是藥神》和《無名之輩》的爆發,代表了中國觀眾對中國產電影的熱切期待。

隨著技術團隊的不斷交流,中國產電影隊伍已經逐漸壯大,在電影特效方面已經縮小了差距。

特效已經不是好萊塢的特有優勢,中國產電影正在迎頭趕上。

只有從內往外自我革新,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和質的發展。

第二個原因,好萊塢的固步自封。

“彩蛋效應”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短期內能夠讓他們蹭到前作的口碑紅利,但是也會阻礙主創的想象力。

就像漫威的超級英雄系列電影,票房席捲全球,誰還會去想別的電影方向?去漫畫堆裡扒一扒,又是一部十億美元級別的鉅作。

但是電影不應該被侷限,更不應該僅存在於續集之中。

創新,是電影發展的最大動力。

可是現在的好萊塢,暮氣沉沉,毫無活力,和香港電影如出一轍。

反觀國內近兩年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流浪地球》、《哪吒》等,哪一部不是嘔心瀝血、前無古人之作?

雖然好萊塢肯定會捲土重來,但是他們肯定注意到了近期的失敗。

剛看到一條最新訊息,《神奇動物3》又要開拍了。

尊重國內觀眾,是他們應有的態度。

如果他們還想投喂那些垃圾食品,低到塵埃裡的票房便是我們能給出的最好迴應。

最新評論
  • 1 #

    這仨片在美國也不行啊,你要說什麼?不說別的,你放個《小丑》試試。

  • 2 #

    攀登者,怎麼就只有8.6億了?那2億你吃了?

  • 3 #

    好萊塢是被自己的政治正確還有追求全球市場拍閤家歡英雄片打敗的

  • 4 #

    寶萊塢早就比好萊塢拍得好看了,中國觀眾太后知後覺了,10年前就不再看美國電影了,印度電影早已強過美國。

  • 5 #

    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好萊塢也看,中國產的也看才是王道。一部《雙殺手子》120幀要400塊,全國還沒有幾家,看不起啊!鹿小姐的電影900塊更是看不起!

  • 6 #

    放小丑試試,全給你打趴下。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楊紫與當紅小生“假戲真做”?沈夢辰遭杜海濤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