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三層,外三層,眾人圍繞在檢察官周圍,在人民檢察院的門口,領導正在聽官方的講話,一個高舉著錦旗的老人一邊喊著一邊向領導走去。
可就在眾人認為這是來感謝領導的情景,突然之間,老人開始推搡領導,一邊推搡,一邊謾罵,但是領導卻直接轉身走人,沒有一點表情,也沒說一句話,一身正義凌然。
這個嚴肅感滿滿的領導的扮演者,正是老戲骨韓童生。
這部劇名字叫做《巡迴檢查組》,這裡的重量級演員很多,而最吸睛的演員之一就是韓童生韓老師。
之所以叫他老師,是因為在這部劇中,韓童生老師飾演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有成,他轉身就走這一舉動,正體現了這個領導在避嫌,謹言慎行,對自己要求嚴格。
他的演技真的是"神級別",這個角色規規矩矩的樣子,也正是韓童生老師規矩人生的寫照。
棍棒童年下的規矩童年,有板有眼的勤懇生活韓童生的父親對他到底有多嚴?
每次父親回家,他都要畢恭畢敬像迎接客人一樣,給爸爸端茶倒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只要是父親不動筷子,他只能看著,看著父親的眼色吃飯。
有一次,他真的有點受不了父親的束縛,心裡盤算著和同學們一起出去抓蟈蟈,好不容易出去玩一次,真的不捨得回家,一直到半夜才回家。
父親早就準備好了棍棒,把大門緊緊鎖上,韓童生找了半天,找到了一條小縫溜回了家。父親在黑暗中觀察著他的一切,他剛要脫衣服鑽進被窩睡覺,父親又一下子開啟燈,拎起棍棒就是一頓暴打。
都說嚴父出孝子,在當時,棍棒底下成就出來的孩子,要麼就是被管得叛逆十足,要麼就是本本分分,韓童生是後者,父親對他的嚴厲一直影響著他。
丟下鐵飯碗,一心追求表演,勤懇工作塑造"國民老爸"形象韓童生從小就喜歡演戲,善於模仿電視上的各個人物,父親是京劇司鼓,他接觸戲劇的機會很多,從小的願望就是站在臺上,在眾人的期待下,唱自己想唱的戲,臺下的人為他歡呼鼓掌。
在學校期間,他就組織大家演出,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表演戲劇的好料子,但是畢業後,他並沒有去演話劇。而當時,有一個體面的工作,那就是管理局的工作,父親也十分看好這份工作。
來到管理局工作後,總覺得自己心裡有一個未了的冥想,那就是當演員,在工作之餘溜出去,來到話劇團出演一些角色,那段日子不僅讓他覺得充實,也讓他切實地感受到了快樂。
這份快樂真的是一種難得的緣分,他的愛人也在團裡工作,兩人日久生情,最終走在了一起。
在韓童生接受採訪時,他說道:"我是個妻管嚴,嚴厲的形象都是妻子來"演",自己是個慈父。"
兩人恩愛有加,一直沒有緋聞,他的工資財產全部上交。
志同道合的靈魂總會相遇,那些攜手相伴的日子裡,所有小事都是幸福的,正是愛人的支援,讓他放棄了鐵飯碗的工作。
在1978年,中央話劇院的導演去中央戲劇學院看錶演,正好遇見了韓童生,對他十分欣賞,當時的他決定放棄管理局的工作,報考藝校。
年齡偏大,外貌也不出眾,可以說是沒有優勢可言,但是他卻意外的被導演看中了。就這樣,他成功進入到話劇團,心裡帶著感激工作,他說:"只要有戲可演,有沒有工資無所謂。"
四字臺詞練百遍,沉澱十年才成名學歷較低,顏值不夠,但是卻被雷格生老師比喻成"璞玉",演藝道路真的是從零開始,從拉大幕的開始,到不為人知的演員,他整整忙乎了6年,就連一個角色也只有四個字的臺詞:"酈商闖宮"。
他知道這個角色來之不易,這四字他練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意想不到的是,導演卻臨時問他,你飾演計程車兵當了幾年?他的首領是劉邦還是呂雉?
這四個字表達的心情是怎樣的?是喊出來的?還是怒吼出來的?這讓韓童生當時就蒙了,他根本不知道這裡面的常識。
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個演員說出的每一句臺詞,都需要用心,也是蘊藏著很多底蘊的。演員不是演出來的,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用自己的心情和情緒對待,越是用心,越是可以真實還原。
為了有更多出演的機會,他抓住一切可能性,在1988年,話劇《命運的撥弄》正在排練,當時男主角盧卡申是一個小演員出演,怎奈這個演員始終沒有得到認可。
導演文興宇惦記著韓童生,想讓他來試試,凡事最可貴的就是暗自努力,韓童生早已經把這一角色研究透徹,臺詞也熟記在心。他的演技受到了文興宇一再好評。
而後,他出演的電視劇都是以父親為主,甚至有的時候演反派,都能入木三分。
在《高粱紅》中,他飾演出賣自己女兒的父親,結果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丟菜葉,一直追罵:"賣女兒,不學好,你個壞蛋。"
凡事都規規矩矩,不心存僥倖,在演戲上也絕不含糊。這讓他成為了接難戲的首選,有些難演的戲份,只要找到韓童生,就能讓大家過目不忘。
一個人的本事並不是演活了多少角色,而是在每個角色中花費了多少心思,反響和用心程度是成正比的。
生活也是一樣,它也好像一場戲,需要更多的人咂摸尋思。
保持謙遜,學會讓路,這才是分寸儘管大器晚成,儘管經歷了棍棒下的童年,儘管有很多磕磕絆絆,但是他依舊願意從零開始,不斷地學習。
有人問:"為什麼不見他經常出席活動?"
韓童生說:"老了,記憶力不行了。"
有時間就在院裡逛逛,琢磨琢磨人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人們不都是在生活裡,也都是在"戲"裡。
韓童生還說:"等到觀眾看膩了我,也就不接戲了,但是現在依舊要熱情地迎接每一部戲。"
這就是骨子裡的自信,心理上的踏實,對於被人喜愛的嚮往,正是彌補著童年時期父親對他嚴厲,但做一輩子規規矩矩的人,也屬實不易。
人這一輩子,總該留給自己些東西,那就是寫在臉上的平和,裝在腦子裡的刻苦,和藏在心裡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