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米特meet
上週末,電影《少年的你》爆了,被很多影評人贊為“21世紀以來大陸最好的華語青春片”。37萬人,在豆瓣打出了8.4分的高分。
周冬雨搭配易烊千璽,兩人的演技加上壓抑的故事,看完後有人說哭完了兩包紙巾,有人說“很想哭但又壓抑得哭不出來”。
大概每個人都能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自己的青春,以及這背後的家庭。
01.青春,有時候很糟說到青春,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Sunny、溫暖、朝氣,但這部電影裡的青春,從頭到尾充斥著眼淚、傷痕、壓抑、殘酷、現實。
但你又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一部分人真實經歷過的十六七歲。
女主角陳念是聽話的優等生,每天拼命學習的唯一動力,就是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學。
但就在距高考只剩兩個月時,同學胡小蝶因忍受不了同學的霸凌跳樓身亡。胡小蝶的死,改變了陳唸的命運——她死後,霸凌的物件輪到了陳念。
校園霸凌有多可怕?十六七歲的孩子,可以有多“壞”?
陳唸的椅子被潑上紅墨水,下樓時被推下樓梯,放學後被堵在巷子裡打,就連回家,那些人也會在她家門口拿著小刀等她。
關鍵是,沒有任何人幫得了她。
父親不知去向,母親自身難保,老師管不到學校之外,警察無法給她24小時的保護,除了忍耐到高考結束,她沒有任何辦法。
她一心只想通過考大學改變命運,但她就是這麼倒黴,偏偏無力反抗,只能任人宰割。
直到她遇到了一個叫小北的混混,同樣的年紀,同病相憐——她在學校的邊緣,他在社會的邊緣。
小北經常不是打人,就是被別人打,臉上很少有不掛彩的時候,沒讀過什麼書,也沒錢,靠給別人當馬仔養活自己。
可是優等生和小混混,卻因為內在同樣的傷走到了一起——同樣不被接納,同樣遭受暴力,同樣以手無寸鐵的姿態對抗世界。
兩個少年像是終於找到了一個依靠,他保護她,給她危險的生活一點安全感;她指引他,給他灰暗的生活一點希望。
很多人問,是什麼讓原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少年,變成了這樣,只能像兩隻驚惶的小獸一般,抱團取暖,舔舐傷口。
是同學太壞?老師不作為?警察太無能?社會太險惡?不,陳念和小北還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沒有來自父母的支援,只能單打獨鬥,一往無前。
這部優秀的青春片,說的是少年,拷問的是家庭。
02.青春,如何一點點變質
青春最殘酷的陰影,大多來自家庭,就像陳念從未出現的父親,無能且不成熟的母親。
她會在寫作業的時候突然關掉家裡所有的燈,不敢出聲,因為找母親要債的人又來了。陳念被同學欺凌,母親卻全然不知,因為她又去外地躲債了。
她母親常說的話是: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合格的媽。算媽欠你的。你一個小孩子家,他們不會把你怎樣。一個不負責任不懂事的母親,有時候會養出一個格外懂事的孩子,比如陳念。
她會在自己滿身傷的時候給母親打電話,不說自己如何被欺負,只問“你的錢還夠用嗎”。因為她知道,所有身體的傷心裡的痛,母親都無法幫她承擔一分一毫。
而小北,比陳唸的境遇更糟糕,他這樣描述自己的成長經歷:
我爸跑了,我媽帶著我活不下去,她也沒什麼本事。後來她認識了一個男的,那個男的不要她,因為有我。
有一天她從外面買了肉包子回來,我高興啊,肉包子不是每天都能吃的。可是我吃著吃著,她就開始打我,一邊哭一邊打。
我後來回去找過她,她搬家了。
典型的所謂的“問題孩子”成長的家庭構造。小北幾乎從未得到過父母的愛,小小年紀就要學會成人世界的灰暗規則,滿身戾氣,不是打人,就是被打。
陳念問被打得滿臉是傷的他:“疼嗎?”他說:“陳念,你是第一個問我疼不疼的人。”
就是這樣一個從小不被愛的男孩,因為得到了少女的一點關心,就甘願為她赴湯蹈火,而這一切都來自原生家庭投下的陰影。
陳念如此,小北如此,另一個成績優秀卻總是霸凌別人的女孩魏萊,也是如此。
魏萊來自物質條件優渥的家庭,父母卻也是失職,比如父親在她高考失利後,一年不跟她講話,母親聽說她欺凌同學也只是一味袒護:
我們家孩子不是那樣的人。
為什麼不去調查她同學的父母,怎麼他們家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就那麼差?
與其說青春是殘酷陰暗的,不如說這幾個少年的家庭就沒有Sunny,顛沛流離的人生,在原生家庭裡就已經寫好的基調。
03.走過青春,長成大人原生家庭是我們來到世上的第一把保護傘,當這把傘早早就壞了,雨水來臨,我們只能被澆得滿頭滿臉。
無疑,電影中的三個少年都拿到了一把壞傘,父母給他們的,就是三種典型的自帶創傷的原生家庭。
陳唸的“無能”型父母。不能給孩子好的成長環境,還把下半生的希望都押在孩子身上,典型語錄是“是媽媽(爸爸)沒能力沒本事,以後我們就都指望你了。”
小北的“冷漠”型父母。一直對孩子不管不顧,不曾盡到身為父母的責任,孩子的過去他們不曾參與,孩子的未來他們也毫不關心。
魏萊的“溺愛”型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優秀的,不能接受孩子的失敗,典型語錄是“我們家孩子不是那樣的人,肯定是你們家孩子有問題”。
而這樣的父母,大多也喜歡不顧孩子的想法,單方面控制孩子。
這三種父母,有大多數失敗家庭的影子,我們可能也都見過這樣家庭走出來的孩子。
他們被父母帶到這個世界,卻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單打獨鬥,自己長大,要麼成為隱忍懂事的陳念,要麼長成橫衝直撞的小北。
這部電影,是我們曾走過或者旁觀過的青春,讓我們更熟悉的,是很多攜帶創傷向前的人,所成長的家庭。
前幾天,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父母看完《少年的你》後的反思,他們意識到自己要跟孩子共同成長,也擔心孩子曾經受過這樣的委屈。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後知後覺,父母覺得孩子總會走出青春期,總會長大,這段時間過去就好了。
但是,這並不代表長大的人,就是一個健康快樂、沒有傷痕的成年人。就像陳念說的: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我們的成長,總是免不了吃很多隻有自己知道的苦,被欺負過,被騙過,被不公平對待過,最終我們會變成怎樣,就看最初的家庭能給到怎樣的支援。
這部電影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問號:我們要怎樣保護我們的少年,保護他們易碎的青春,讓他們放鬆地呼吸,更自由地生長?
也許,家庭就是這一切的起點。
願每一個少年,都能長在Sunny下,走在春風裡,不必受傷,不必躲藏,如同最後的陳念和小北。
-
1 #
-
2 #
原生家庭是我們來到世上的第一把保護傘,當這把傘早早就壞了,雨水來臨,我們只能被澆得滿頭滿臉。
-
3 #
星期天和我兩個孩子去看的,大的女兒正好高三,不錯的一部電影。看了,對孩子,對我們家長也會帶來很深的思考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把保護傘,孩子遇到事情時自己的選擇也非常重要,會影響一生,青春的孩子也要考慮清楚。
-
4 #
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就是,論一個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
-
5 #
生了就要好好養,養不了還不如不生
我們就是如此後知後覺,父母覺得孩子總會走出青春期,總會長大,這段時間過去就好了。但是,這並不代表長大的人,就是一個健康快樂、沒有傷痕的成年人。就像陳念說的:從來沒有一節課教過我們,如何變成大人。願每一個少年,都能長在Sunny下,走在春風裡,不必受傷,不必躲藏,如同最後的陳念和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