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去年,陳凱歌和黃建新接到上級領導的號召,希望由他們牽頭,創作一部以愛國主義為主基調,獻禮建國70週年的主旋律電影。

陳導和黃導經過一番思慮,最終定下了“歷史瞬間、全民記憶、迎頭相撞”的創作主題,希望聚焦重大歷史事件下普通人和國家命運相連線的故事。而這一想法得到了上級領導的支援,於是他們在一百多個重大歷史事件中,選取了七個,並找來各個不同年齡段的導演來掌鏡。

起初,他們計劃籌備兩個攝製團隊,由他們三四分,按時間軸逐一聽從導演調配。但考慮到每一位導演的創作獨立性,最終一口氣開了七個攝製組,單獨服務於每一位導演。

正是如此,才有了今天158分鐘,7個獨立的故事,7份沉甸甸的感動。

命題電影也可以有血有肉

有人說,《我和我的祖國》就是用七個故事展現了新中國從成立時的貧窮到現在繁榮富強的70週年崛起之路。個人認為這樣的觀眾只看到了影片的“皮”,沒能領略到“骨”,或者說“命題作品”的濾鏡太厚重,下意識便看輕了影片。

一個一個來說,《前夜》展現了“四萬萬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雖然管虎導演是因為人沒到場,被動選擇了《前夜》,但他的確不負所托,給《我和我的祖國》開了一個好頭。同樣是講開國大典,管虎另闢蹊徑,將焦點對準大典前夜的準備過程,沒有過多的展現人物性格和背景,直接呈現問題,解決問題,節奏緊湊,一氣呵成。

《相遇》這個詞本身就非常值得玩味。兩個原子核相互吸引碰撞,進而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品質更重的原子核,同時釋放能量,才有了原子彈爆炸成功。可兩個原子核相遇的背後卻是兩個青年男女再也無法相遇的遺憾,張譯這個無名英雄不僅付出了健康,還錯過了愛人。張一白用冷靜中略帶柔軟的方式,講述了小人物奉獻精神背後的悲歡離合。

《奪冠》最具反差萌,徐崢式的喜劇風格一覽無遺,將小學生的愛情和女排奪冠雜糅在一起,看似不著調,其實四兩撥千斤。年幼的鼕鼕或許並沒有那麼在意女排比賽的結果,只是重視街坊鄰居們的心情,所以放棄了親自將禮物送給小美的機會。莫名多了一抹浪漫色彩,像是在看中國版《兩小無猜》亦或《怦然心動》。

《迴歸》是唯一的女性導演薛曉璐執導,分兩條線展開,一條是中英雙方政權交換的大歷史背景,一條是修表工、警察和護旗手等小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分秒必爭為切入點,細膩又緊張刺激,眨眼便是滄海桑田。

《你好北京》是甯浩和葛優強強聯手,葛大爺真的全身都是戲,把北京普通市民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故事雖然是在奧運會的大背景之下,卻通過四川男孩對父親的緬懷,引發汶川地震的引子,詼諧幽默中展現小人物“之光”。

《護航》是最年輕的文牧野執導,也是唯一一部採用非線性敘事的短片,和《我不是藥神》一樣,對人物關係的展示,以及主人公內心情感變化的拿捏,都恰到好處。一個從小渴望藍天的飛行員,選擇捨棄小我成全大我,“護航精神”令人敬重。年輕導演不拘一格,用他的方式講了一個颯爽的故事。

依舊少年,充滿詩意

為什麼要把《白晝流星》單獨拎出來講呢?因為它是總導演陳凱歌執導,且是七個故事中最特別的。其它幾部都是以都市為背景,三部北京,一部上海,一部香港,只有它將焦點轉移到邊遠而荒涼的落後地區。

陳凱歌認為:“我們的國家國土遼闊,我們的關注點不能只在東部發達地區,也應該注目那些暫時落後的地區,《白晝流星》是關於改變的故事,一個人如果能夠遇到歷史時機被改變的話產生的力量是不得了的,再貧困的地方也是中國國土,再窮的孩子也是中華兒女。”

“白晝流星”被編劇文寧賦予了三重意味,即神話色彩、脫貧攻堅和載人航天,這個充滿了詩情和想象力的名字,撕開的是最真實的貧瘠,展望的也是更深遠的未來。

有觀眾吹毛求疵,覺得陳凱歌任人唯親,陳飛宇的表演和田壯壯、劉昊然不在一個層次;有觀眾覺得兩個少年騎馬踏進神舟返航基地如入無人之境,還和宇航員如粉絲見面會般親密接觸,不合邏輯;更有觀眾覺得將“扶貧”和“載人航天”聯絡在一起十分生硬,感覺不到情感的共同之處。

對於第一點,個人覺得陳飛宇作為新生代演員,縱然有生澀之處,但在本片中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他的旁白拉開了整個敘事意境,連線了固執的哥哥和正常世界交流的橋樑,憨憨的莫名可愛。

對於第二點,對於任何藝術式的渲染,只單純用邏輯來思考是不可取的的,舉個例子,《白夜追凶》中兄弟二人共用一個身份和外界交流,這在生活中可能瞬間就被識破,但在影視作品中則會被粉飾。

最後,《白晝流星》是從“天·地·人”三個維度展開故事鋪陳。“天”是神舟十一號飛船,也是數十年來航天工作者和全國人民的航天夢;“地”是飛船著陸的祖國邊陲貧困地區;“人”則是無數扶貧幹部和貧困少年的縮影。

“扶貧”不能只是身體和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扶貧”,李叔讓少年們受到觸動,而載人航天的成功著陸則是從思想層面,令少年們從迷惘落魄到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標。兄弟不再流浪,腳下的土地永遠是最堅固的港灣。

這種小人物在重大歷史事件面前受到觸動後的自發“轉變”,才是陳凱歌想要表達的。

“呼吸式”觀影牽動人心

優秀的串聯電影其實有很多,比如《真愛至上》,主要講述10個愛情故事竄成的喜劇雜燴,浪漫、甜美且幽默;《荒蠻故事》由六個喪心病狂的獨立短片組成,講述了以航班、飯館、路怒、罰單、肇事和婚禮為主題的復仇故事;《天註定》由六個喪心病狂的獨立短片組成,講述了以航班、飯館、路怒、罰單、肇事和婚禮為主題的復仇故事。

但這些影片大都是由同一個導演執導,亦或是由幾個看似沒有關係其實存在關聯的人主演,在故事性和整體性上畢竟容易把控。

像《我和我的祖國》這樣七人七色,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不是個體的精彩就能承受的重量,總體把關必不可缺,陳凱歌除了“吾土吾民”的主旨滲透外,節奏的把控更為重要,要從情緒上使人飽滿,但也不能滋生疲勞感,這是《我和我的祖國》難能可貴之處。

《前夜》整體上偏正,間接穿插一些笑點,完全調動起觀眾的精神力,安靜觀影;《相遇》偏向文藝,用長鏡頭和打斷的獨白,渲染情感;但此時觀眾的情緒已經複雜化,為了避免過度壓抑,《奪冠》緊跟其後,用類似於《請回答1988》那樣的街坊鄰居間的親密無間和孩子單純的情感,將故事拉回到溫情中,令人哭笑不得。

隨後的《迴歸》和《你好北京》也是一靜一動,一正一接地氣,時而令人激動緊張,時而令人輕鬆愉悅。最後的《白晝流星》和《護航》則是用蒼茫的大漠戈壁和一望無際的碧海藍天,展開意境,將故事的主旨推到極限,也將觀眾的心情調動到極致。

有人說,《我和我的祖國》做到了“呼吸式”觀影,絕不會讓你產生疲憊感,凱歌導演是要壓榨觀眾的每一抹情緒。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兄妹情深!張天愛哥哥照顧的無微不至,凌瀟肅說出二胎家庭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