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秋天,在一場備受矚目的“新星音樂會”上,一個人一唱成名,一首歌一炮而紅。這個人,就是當時海政文工團的青年歌手,日後成為中國歌壇“偶像人物”的蘇小明。而這首歌,就是至今仍傳唱不衰的經典軍旅歌曲——《軍港之夜》。
臨危受命,為歌曲一夜無眠;不抱希望,作品卻在一日之內風靡全國;譭譽參半,歌曲卻在批判聲中越來越火,成為真正的“時代之聲”。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回到那個靜悄悄的“軍港之夜”,感受那陣溫暖恬靜的歌聲……
一定要唱中國海軍自己的歌
提起蘇小明,相信許多朋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首觸動無數人的《軍港之夜》了。不過,蘇小明與這首抒情軍旅歌曲的緣分,卻顯得有些“意外”。1980年,總政組織全軍青年演員調演,海政文工團的老團長決定:派團裡的“新星”蘇小明去參加調演。聽到這個訊息後,蘇小明喜出望外。可是,當團長接著往下說時,現場卻尷尬了起來……
原來,當時的蘇小明雖然已經小有名氣,但是她擅長的卻是《紅河谷》《划船曲》這類外國歌曲,沒怎麼唱過中國大陸的歌曲,更別提中國軍人的歌曲了。所以,當老團長問她準備演唱什麼曲目時,她只能報上了幾首柔情滿滿的抒情歌曲,甚至還報了幾首鄧麗君演唱的經典歌曲。聽到這些曲子,老團長的眉頭皺到了一塊:不成,一定要唱中國海軍自己的歌。
大方向定下來了,剩下的就是要找人創作了。於是,就在下班前幾分鐘,著名詞作家馬金星(《泉水叮咚響》的詞作者)與著名作曲家劉詩召(《愛的奉獻》的曲作者)就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給你們一個晚上,寫一首海軍的歌。
僅用幾個小時就創作出“時代之聲”
時間緊,任務重,兩位創作者“壓力山大”。馬金星蹬著單車連忙趕到家中,準備創作。而另一邊的劉詩召也在家中急切地等待著歌詞的到來。不過,令劉詩召十分訝異的是,馬金星僅用了一個多小時,就給他送來了一份完整、優美的歌詞,這讓劉詩召對他刮目相看。可是,這一個多小時背後的辛酸,卻沒有多少人知道。
1975年,“文革”的浪潮漸漸平息。馬金星也由“漏劃富農的狗崽子”搖身一變,成為了“革命幹部”,回到了北京的文藝部隊中。壓抑了多年的情感終於得到釋放,馬金星覺得神清氣爽,充滿了幹勁。他上高山、下海島,與無數戰士一同度過了一段最難忘的時光。一年後,當他到舟山群島的螞蟻島上體驗生活時,聽到了大海漲潮的轟鳴聲,感慨頗深。當晚,他難以入睡,隨手寫下一首小詩:“客浮至漁村,不眠更已深。枕上浸大潮,小窗懸銀盆……”這就是《軍港之夜》的雛形。
時光荏苒,四年過後,當馬金星接到了“創作海軍歌曲”的任務時,他喜出望外:自己的這首小詩,終於能派上用場了!於是,他將自己對海軍士兵的關懷、對大海的熱愛傾瀉而出,一邊做飯,一邊作詞,飯吃完了,詞也做好了。“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軍港之夜》的歌詞就此誕生。
歌詞寫好後,馬金星又蹬著單車,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劉詩召的家中,將歌詞交給了他。看到歌詞後,劉詩召也是十分欣喜。不過,由於時間太過緊張,他立即把頭腦冷靜了下來,投入到了曲譜的創作中。當時,在他的腦海中,有一個問題是最重要的:應該把演唱這首歌曲的蘇小明,定位成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呢?深思熟慮後,劉詩召選定了“漁家女”的身份,這樣既親民,又親兵,既接地氣,又帶有著清雅的美感,實屬一舉奪得。
於是,劉詩召就以南海漁歌的音調特點,為歌詞譜上了曲,完成了團長佈置下來的任務。第二天,當搞定了伴奏與配器後,二人就“分道揚鑣”,馬金星跑到了海軍吳淞碼頭的一艘掃雷艦上尋找靈感,劉詩召則趕到了北海艦隊去體驗生活了。當二人再次聽到這首歌曲,歌曲已經火得“紅透半邊天”了……
一唱成名、火遍全國
雖然兩位創作者對這首臨時趕製出的作品十分滿意,但是二人卻都對它不抱希望。當時,李谷一的《鄉戀》正在被大肆批判,國內許多人都十分抵制這類柔和的“抒情歌曲”,這讓劉詩召的心中忐忑不安。另一邊的馬金星,更是對此有著深刻的感觸。
就在《軍港之夜》創作完成的不久前,馬金星正因為創作的《泉水叮咚響》,而身處輿論的風口浪尖,還差點被扣上了“反黨亂軍”的帽子。而這首“軟綿綿”的《軍港之夜》,比起《泉水叮咚響》的“柔靡”,顯得有過之而無不及。歌曲能唱不能唱都不好說,更別提火不火了。
誰料,自蘇小明在這場調演中演唱完《軍港之夜》後,歌曲立即就引發了空前巨大的反響。而在不久後舉辦的“新星音樂會”中,蘇小明的歌聲更是席捲了全國。當時,蘇小明與《軍港之夜》被安排在音樂會的最後,壓軸登臺。
樸素而柔美的歌聲、口語化的演唱方式、濃厚的深情,瞬間就觸動到了在場的所有人。第一段剛剛唱完後,臺下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整首歌演唱完畢後,現場更是立即淹沒在了山呼海嘯般的掌聲與歡呼聲中。蘇小明還在觀眾熱情的呼聲中,連續返場6次,創下了一個“小記錄”。一時間,這首《軍港之夜》幾乎人人都喜歡,人人都會唱。而蘇小明也因此成為了一代歌壇偶像、一代人共同的回憶。
批判與爭議驚動海軍司令
然而,正當蘇小明與《軍港之夜》大紅大紫時,批判與反對的聲音也甚囂塵上。馬金星與劉詩召的擔心,成為了現實。許多文章將歌曲定位成了“鹹水歌”,把歌曲定位成“海上妓女”的歌曲。
一位《解放軍歌曲》音樂刊物的老編輯直言:軍隊的歌曲應以反映部隊生活為主,內容應該是革命、健康和向上的,《軍港之夜》格調不高,當兵的就要提高警惕,怎麼能唱海軍戰士睡覺呢?海軍機關的一些領導更是反應強烈:這樣的演員,部隊不能留,要處理。甚至就連海軍的部分首長也表達了對歌曲的反對。
爭論聲中,許多士兵都受到了牽連。一位海軍戰士就因為在有線廣播中,播放了蘇小明演唱的《軍港之夜》而受到處分,被關了禁閉。1980年年底,這場爭論達到了高潮,許多部門多次不點名地批評海軍,批評歌曲。許多領導更是直接下達指令:對蘇小明,請海政文工團領導找專人“好好幫助他,在演唱上處理處理”,參加元旦、春節演出時,務必讓她唱《十送紅軍》。
這些爭論與批判不僅影響到了海政文工團的演出,更傷害到了許多人民的心。事情越鬧越大,終於驚動了擔任海軍司令的葉飛將軍。思考良久後,葉將軍大手一揮:蘇小明沒問題,《軍港之夜》也沒問題,可以唱。由於司令員的明確支援,許多反對歌曲的人都閉上了嘴。最終,在總政、海政兩級文化部分的反覆討論下,蘇小明與《軍港之夜》終得正名,成為了她的保留曲目,得以傳唱至今。
一轉眼,距離歌曲的首唱已經過去了39年。當時的批判者一定想不到,這首“軟綿綿的靡靡之音”,竟會成為中國軍旅歌曲的代表曲目,併成為中國海軍的“宣傳歌”,吸引了大批青年人蔘加海軍。由於巨大的宣傳作用,許多人還將《軍港之夜》當做“《我愛祖國的藍天》的姊妹歌”。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海浪把戰艦輕輕地搖,年輕的水兵頭枕著波濤,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現在,每當這段熟悉的歌聲響起時,我們仍然會無比感動。雖然蘇小明已經漸漸淡出歌壇,但是這首《軍港之夜》卻依然在傳唱。時光的浪潮可能會沖刷掉一些砂礫,但永遠無法撼動屹立的礁石,這就是經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