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導讀:“真人秀的魅力在於你沒辦法完全去預判。”

文 | 黎河

確實,丁輝逆襲失敗了。

這個帶著全網許多人夢想寄託的大齡實習生,也終究沒有上演影視劇中的神話。但他卻以加油團成員的身份回到觀察室裡,小撒與小丁素未謀面,但一見如故。或許我們沒有看到理想的故事結局,但全新的故事和感動已經開始書寫了。正如丁輝在最新一條微博中提到的那樣,“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具備絕對天賦的人給一個努力的平凡人的肯定,對我而言就是最大的激勵。”

“如果做一個職場節目的話,它就應該是現實的。”製片人李文妤試圖迴應《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給觀眾帶來的這種遺憾。

墜入真實的殘酷職場,

“去面對,而不是逃避”

如果說第一季完全是面向初入職場的大學生,講述的也是良師益友的烏托邦場景;那麼第二季顯然引入了更多成人世界的殘酷,想讓更多人知道“真正的職場並不如第一季看上去美好”。

這一季節目除了繼續講述8位實習生在一個月內爭奪2個轉正offer的故事,在考核規則上全面升級,如果課題表現不佳,會面臨淘汰的風險。甚至一些小的細節都加劇了這種現實的殘酷性,例如不同於第一季直接分組的規則,四位帶教律師們首先各選了一名心儀的實習生,剩下的四人則體驗到了真實的“職場冷板凳”。“我們把幾個月的時間濃縮成了30天,這本身就是一個真實場景的濃縮。”

這種真實成了一種天然的情感培養皿,在節目總導演張以豪看來,“只要經歷過這些的人,一定能夠發現這些其實就發生在我身邊。”

於觀眾而言,李文妤也希望“焦慮在這裡,你必須去面對它,而不是去逃避它”。節目因此不那麼討觀眾的歡心,但它卻更符合真實的職場生態。澎湃有戲有一條評論很有意思,直指這種不令人“氣悶”的原因,“一方面,領導沒有那麼多含情脈脈和善解人意,相反,職場有著叢林法則的一面,有很多的偏見和誤解,甚至也有很多的不公平。另一方面,同事的為人處世也不見得符合你的三觀,他能力也許不及你強但晉升卻比你快。”

“真人秀的魅力在於你沒辦法完全去預判。”總導演張以豪回憶起選擇丁輝的原因,“只是認為他是真實情況中的一類人,並沒有說刻意製造一些爭議。”

所有進入到節目的實習生其實已經經歷了幾次比較嚴格的筆試和麵試,而且伴隨著整個導演團隊從節目層面對他們持續地觀察,“我們和他們溝通,就像朋友一樣聊天,去了解他們的性格、愛好、成長環境等。”在張以豪看來,這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就像我們在私下接觸才發現丁輝有他另外的一面,比如裸辭、比如會像大哥哥一樣照顧大家……”

“觀察”是一種方法論,

多元視角書寫豐富圖鑑

“我們每天都在觀察實習生,以及其他人對他們的評價。在後期的時候再透過聚焦和放大,讓觀眾也能產生共鳴點。”在李文妤看來,節目中呈現的雖然只有8個實習生,但大家看到的相當於8個群體。

對於節目的核心受眾而言,一方面他們帶著對職場同樣的好奇心,職場乾貨的傳遞就變得格外重要;另一方面,他們能從實習生身上感受到同樣的經歷、價值觀和個性。

這也是為什麼節目組會選擇丁輝的原因所在。

“當一個人在27歲到30歲期間,他已經在職場上滾了幾年,學生氣褪去後會產生一個迷茫期,他們大多數人都想要去改變。”他“陰差陽錯”地成為實習生,很大程度也與主創團隊的這種洞察有關係。

“當你30歲還在靠賣命賺錢的時候,當你30歲覺得到了事業的瓶頸期一籌莫展的時候,也可能到了30歲你依然還在被家人、愛人懷疑的時候,我們誰都會想要逃離,但是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還是破釜沉舟,就看個人了。”王釗律師最後和丁輝說了一段話,希望他去把基礎知識繼續夯實,希望他活成自己想要的丁輝,而不是外界所定義的丁輝。而這句話對看節目的每個人也似乎具有同樣的意義,我們或許能夠從“丁輝們”身上感受到某種共鳴,但我們終究還是要去做出自己的選擇,過上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

為了讓觀察的視角更加多元,《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在人物關係圖譜上也變得更加豐富,除了實習生內部(同事),以及他們與帶教律師(上司)之間的互動,還加入了中年級律師、HR、客戶等的出鏡頻率。

而在碰撞出全新火花的加油團中,徐靈菱律師作為上一季的代表性人物,能夠幫助觀察室裡的嘉賓以及觀眾找到節目和真實實習生活的平衡點;範丞丞作為零零後,也代表著一代年輕人對職場的看法;而周深的發聲則成為一種普通人引發共鳴的關鍵渠道。“我們這一季做的是95後職場圖鑑,但我們不僅僅希望只有95後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張以豪看來,加油團們不僅能從不同年齡層次分享看法,還能從各自不同的身份、角色和立場來解讀人生。

既“專業”,又“日常”,

你想要怎樣的offer?

為什麼能夠讓那麼多人產生共鳴?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中出現了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法律案例,“節目中出現的案件和人物都是曾經真實發生過的,這也能幫助實習生們進入到一個真實的情境,發生真實的關係。”

這同樣對觀眾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例如面對實習生們遇到的需要分析的家暴案例,徐靈菱律師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向大家科普了相關法律條文和觀眾不熟知的法律對受害者的保護方式,這些對社會上、家庭中,將要踏進婚姻裡的弱者來說都是很有意義的。在這一季節目中,一共大大小小20多個課題,“我們除了自己查閱相關法律資料外,還會給到專業律師或教授看一遍,保證最終呈現的課題和案例,一是可執行的,二是專業的。”張以豪說。

“專業性這麼強的一個職業,我們肯定是不能夠出任何的低階錯誤。”為了讓職場的呈現更加真實嚴謹,張以豪表示,每一期節目都會邀請專業律師來審看,小到每一個詞每一個字,如果有問題都會停下來討論。而在剪輯時,節目組一是要去儘量真實地還原現場他們的講話、行為等,二是要儘可能地給予拍攝物件一些保護。張以豪表示,“不能去惡意做一些鏡頭的疊加,這在觀察類節目中太可怕了。”

能夠看到,這一季節目以職場為核心,開拓出“親友”“工作”“追求”等多元話題構建展現完整的社會結構網,從而更進一步地反映人生百態。對觀眾而言,一檔節目兼具品質和深度,方能從中找到情感共鳴和寄託。除了探討人生關照現實外,節目能否挖掘出更大的審視視窗,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價值和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也從聚焦平凡開始,在普通人身上探尋時代的脈搏,鼓勵觀眾關注當下最現實的生活,用影像促進不同職業、不同身份和年齡之間的彌合與認同,我們也已經看到了力量所在。

據瞭解,節目組已經考慮去換一個職業進行更多的呈現,但具體要聚焦到什麼職業還在調研中。“我們也想聽聽,現在很多年輕使用者心中的offer是什麼。”李文妤說。律師所代表的“高光時刻”背後更真實的樣貌,透過《令人心動的offer》兩季節目變得更加清晰。至於未來會怎麼樣?在張以豪的標準中,他希望新的職業既有大部分人不瞭解但渴望知道的“日常”,又能在很多地方和大部分人產生共情。

20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花30元,一大早跑去看劉德華《拆彈專家2》,看完想說6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