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
首先,相聲的特點決定了不能重複演出相同的內容。別的藝術形式,比如歌唱,跳舞,戲曲,你可以連續唱相同的一首歌一齣戲相同的一支舞無數遍,觀眾一樣喜歡看,效果幾十年也是一樣好,甚至你不能修改,有一點不一樣觀眾可能不接受,他們要的就是與雷同,這裡的雷同是必須的。
但相聲(也包括小品)就不行。它要製造笑果,靠的是把包袱甩忽然甩出來,觀眾對於包袱是始料未及的,第一次聽到會笑起來。但包袱如果雷同就絕對不行。雷同的包袱你再甩第二次第三次觀眾早有準備,就笑不出來了。而傳統相聲段子就那麼多,橋段基本固定,對於常聽相聲的觀眾來說裡面的笑點他早有印象,再次聽到後難以笑出來。所以對於相聲演員來說,難點就是每一次說相聲裡面都必須有新內容。而對於歌手就不必。他可以相同的一首歌連唱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而不必重新創作。一個歌手可以憑一首歌不需改動就吃很多年。而相聲演員想憑一段相聲不改動吃很多年?完全不可能的。
而創作新段子又談何容易。郭德綱在使完了幾乎傳統段子後,又自創了一系列“你”字系列,“我”字系列。不管有沒有抄襲成分,能在幾年內不依賴傳統段子的格局而自創出來這麼多新橋段,真的是非常非常不錯的。當“你”“我”系列基本挖掘盡了以後,就只能在于謙的家人身上找笑點了。
要說相聲創作,能跳出傳統相聲的格局創作出全新的段子,幾十年來這樣的人並不多。侯寶林被尊為大師,而他的段子以傳統居多,一些貌似新的其實也是架構在傳統的格局基礎之上的。能創作出全新的相聲架構,近年來有馬季、姜昆等人。說實話郭德綱創作的新段子其實水平並不算很高。但我們不能強求他。
同樣的事情,用在歌曲或者戲劇上就不是問題。觀眾要的就是每次都一模一樣,每個環節上都一樣。
其次,郭德綱現在開相聲專場掙的錢,跟他的流量對比是不成正比的,他現在每年開專場第一是因為喜歡相聲。
第二順便可以帶帶徒弟,每年怎麼也得往外捧一個吧,有的徒弟小劇場很火爆但到了幾千人的專場就不太靈了。第三,也是為了延續流量,今年疫情期間德雲社養著這麼多人,就算每月發基本工資,每月還得交社保,醫保之類的吧,這得多少錢?
郭老師自從藏秘排油以後好像沒有接過廣告代言,今年好像給雙匯做了廣告代言了,看來今年收入也是有點入不敷出了。所以郭老師以現在的流量無論新段子還是老段子,他都賣的出票,他每個專場都能賣滿了就行,他這場相聲只對買了票的觀眾負責啊,這場觀眾覺得開心值回票價了就行了,至於大部分說郭德綱沒有新段子的觀眾,大部分是沒有花錢的,既然你沒花錢,也就不用在這糾結新老段子的問題了,相聲還是現場的藝術。
再者說了,周杰倫、張學友這些明星每年開的演唱會,唱的也是以前的歌啊,你們怎麼不去質疑他們呢?
最後,如果想讓郭德綱繼續創新,必須得是相聲再次沒人聽的狀態。(都是同行的襯托,就這麼簡單,市場經濟就是很殘酷的,相聲藝術要活下去就得向大眾低頭,得迎合世俗審美。這方面老郭成功了,同行基本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