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並不合格的好學生而言,曾經影響到我的不是坐在課堂上看的語文書,而是《夢裡花落知多少》
當我厭煩了枯燥的算術題與死記硬背的英語短句時,唯有來到那奇妙的冰雪王國,尋得一絲慰藉,捧著《幻城》沉沉睡去。
郭敬明的小說,不止影響了一代人。
我甚至在某一時期內,百思不得其解,他那小小身軀為何能夠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為什麼他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被稱之為天才?
這是一種狂熱的崇拜之情。
但當清醒過來時,我才發現,眼前一切皆為幻象。
人紅了之後就喜歡包裝自己,站在世人面前的他已不再是他。
一旦被撕下臉皮,就會原形畢露。
此事曝出後,郭敬明就再也沒有消停過,負面新聞漸漸壘成了小山。
郭敬明因寫作走上了明星路,從他10年寫作生涯來看,不管是抄襲也好,還是模仿也罷,他依然受到了讀者認可。
但郭敬明一直以來都志不在此,寫作只不過是他的一件外衣。
嚴格來說,他不是一名稱職的作家,他更像是一位優秀的商人。
他不會屈居於舒適圈內安然度日,他的最終目的是要打造自己的商業帝國。
2010年,郭敬明成立了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向娛樂圈進軍。
01.上綜藝做嘉賓當評委。
02.製作電影當導演搞投資。
這時候的郭敬明,才是他真實一面,懂營銷,懂策略的“郭精明”
《小時代》四部曲,包括一部同名電視劇,在評分都沒有超過5.0幾乎部部低口碑的情況下,累計票房竟然超過了20億,這確實叫人大跌眼鏡。
口碑越差,賺得越多?難免引起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
《小時代》講述了什麼?它想表達什麼?
或者說它傳遞給觀眾的資訊,讓觀眾們明白了什麼?
其實一句話就可以總結:在拜金的青蔥歲月裡無情踐踏著用金錢堆砌出的時代,就叫做“小時代”
要說郭敬明是最懂讀者的作家,是最懂觀眾的導演,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質疑。
作為《小時代》導演兼編劇,郭敬明從來都是站在觀眾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在意的並不是作品本身,而是觀眾的體驗和感受。
《小時代》赤裸裸道出了人性貪婪和對於物質追求的渴望,它把人們隱藏於內心深處難以啟齒的原始慾望擺在看臺上,讓觀眾們盡情去意淫,去索取。
往往觀看者表面上是排斥的,但內心卻是嚮往的。
郭敬明利用觀眾軟肋量身打造了《小時代》
它滿足了部分觀眾的獵奇心理,給予了大部分普通觀眾對於“金錢欲”逆向價值觀的正面解讀。在使用者們欲拒還迎後,輕鬆把鈔票賺到手,這得益於大資料的研究。
作為影視高階產品經理人,郭敬明這一波操作,算是給業內同行們好好上了一課,當然也惹來了眾怒。
近日,編劇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餘飛、編劇宋方金等在社交平臺釋出了111位業內知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的聯名信。
聯合署名還有瓊瑤、白一驄、高群書等。
著重強調就是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
接下來,在過去的一天時間裡。
聯名信又新增了45名影視從業人員加入到抵制郭敬明、於正兩人的行列中。
聯名信人員名單增至156人。
郭敬明在經歷了抄襲事件,炫富門風波,小時代口水戰,再到登上各大綜藝擔任導師,言傳身教,互噴互罵,最後又遭到業內聯名抵制,奮起圍殺。小四到底擊碎了誰的膝蓋,才能惹來如此眾怒?
12月4日《如果聲音不記得》上映。
目前累計票房3.32億,又是一部強行煽情,中低投資成本製作高回報的典型影片。
依然是郭敬明的固有套路,口碑越差,賺得越多。
在校園霸凌裡談著情,在抑鬱症患者裡說著愛,不倫不類的奇幻設定賣慘實錘,結果反而是大獲成功,讓那些苦於撰寫精緻劇本,講好故事的編劇圈大多數人心理防線崩塌。
追溯郭敬明的成名之路,初期並不算一帆風順。
在魯豫訪談中,我們瞭解到,郭敬明去上海上大學期間,非常羨慕同學們奢侈的日常生活。
他們拿著最新款手機,穿著名牌戴著名錶,他們經常出去聚餐出入高檔場所,而他只能拿著破舊手機,穿著運動服,不敢逛街不敢出去吃飯,有一段時間他會覺得這個城市根本不屬於他,甚至是拋棄了他。
言語間毫不掩飾自己對金錢名利的渴望。
小四賺到錢後,第一時間做的事是什麼?
那就是肆無忌憚的炫耀。
只有這樣他才能找到存在感,只有這樣別人才能尊重他重視他,而這種感覺實在是太上癮了,一發不可收拾。
在各大流量綜藝裡,郭敬明成了座上賓。
他是高高在上的導師,受人敬仰,每個人跟他說話都要客客氣氣。
他毫無顧忌的發表言論,淋漓盡致展現著自己的學識,賣弄著自己的成功之道。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呆在舒適圈裡賺你的錢也就算了,但你非要站在爭議風口逆流而上,招搖過市。
這就像是在跟業內示威,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炫耀。
你管我用什麼方式,反正我賺的錢就是比你們多,我的流量就是比你們大。
這無疑激化了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的矛盾。
群起而攻之,愈演愈烈。
在《演員請就位2》中。郭敬明執導《我的星星》全程套路煽情,表現平平,但出於情面,各位導演評價都稍顯客氣。
但反過來,郭敬明卻犯了“炫耀病”大加點評。
說得爾導是一無是處,最後才導致了暫停錄製的尷尬場面。
郭敬明無時無刻不在製造話題,哭得梨花帶雨,像極了“白蓮花”
郭敬明把在節目裡的表現迅速轉化為熱度,而這些熱度隨即就可變現為收益。
畢竟在娛樂圈,曝光度就等於商業價值。
疫情期間,影視業遭到重創,活少錢少,已經讓影視從業人員陷入困境。
當大多數人沒飯吃的時候,被資本看好的極少數人卻仍然可以高調撈金。
更何況他們還曾劣跡斑斑,怎能不惹眾怒。
他們不僅拿走了錢,還拿走了功與名和接下來吃不完的紅利,其實這多少有一點嫉妒在裡面,如果行業形勢一片大好,大家都有錢賺,也許就沒有此次聯名抵制事件了。
不過,歸根結底來說,郭敬明多年來從未正面迴應抄襲事件,這是他永遠逃避的話題。
從《夢裡花落知多少》到《爵跡》總是是非不斷。
不管是有意為之,製造話題,還是被自我光環衝昏了頭腦,孰真孰假,我想郭敬明都不會站出來解釋什麼,因為這裡蘊藏著巨大的“流量商機”
越是雲裡霧裡,就越有賺頭。
這裡面的水實在太深,但郭敬明卻早把它玩透了。
此次聯名抵制事件就如一顆炸彈在娛樂圈裡被點爆,引起了軒然大波。
對於影視行業健康發展,先做人後作品的德行引起了外界重視,也值得人們去深思。
在聯名信名單裡,有人曾這樣說道:他早就被編劇行業除名了。
人家是來賺錢的,你卻非要跟人家談節操?
這不是對牛彈琴嘛,哪會有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