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誰翻車何炅也不會翻車!”
2020年還沒過完,就發生了一件大事:萬年難黑體質的何炅,翻車了…
熱搜上,滿屏的#何炅收禮#
甚至就連人民網評,也發出官方的通報批評:
娛樂圈內不良收禮風氣蔓延,應該從法律角度進行學術,別讓不正之風荼毒年輕人。
何炅發生啥事了呢?
這一切還要從一場綜藝說起
整個風波的起因,是有人扒出了何炅過往的一檔綜藝節目。
裡面沈夢辰說海濤去她家拜訪的時候,送的禮物都是粉絲送的應援禮物,甚至標籤都木有拆。
然後何炅插了一段話。
他說粉絲在送禮物的時候,買的那個不乾膠,有的時候太粘了,撕都撕不下來,就只能自己用。
在這種情況下,他有20多個保溫杯,50多支筆。
因為貼了標,斯不掉,就只能自己留著用。
還說彭昱暢粉絲送的按摩椅很棒。
現在所有的主持人用的那個按摩椅,就是彭彭粉絲的應援禮物。
但何炅在另外一個節目中,又呼籲粉絲不要送禮,他表示粉絲們的愛豆上節目,不管是誰,他們都會好好照顧。
一方面說著讓大家不要送禮,一方面又在“享受”粉絲們的應援禮物,前後的差距,就引發了很多爭議。
有網友就表示對何老師的濾鏡,碎了一地…
另一方的觀點是,“粉絲應援這件事已經是娛樂圈的一個正常現象了。收粉絲應援的不僅是何老師,還有工作人員,劇組,媒體甚至明星本人。”
還有何炅在節目中提到過的已經有“50多支”的鋼筆。
按照44000元每支的價格,意味著何炅家的鋼筆就得值20多萬!
22日,何炅深夜迴應此事並致歉,表示:“不再收任何的禮物。”
越扒越深,原來何炅等主持人只是衛視應援問題的冰山一角……
如果藝人粉絲送給何炅的應援禮物,僅停留在普通保溫杯和鋼筆這個消費層面上,或許此事因何炅的致歉而劃上句點,
但隨著吃瓜群眾扒出歷年粉絲送給何炅等快樂家族成員的應援禮物名單後,風暴再度來襲。
粉絲送給自己喜歡的偶像送應援禮物,似乎已經成為行業內一條不成文的慣例。然而何炅這次之所以引爭議,是因為他收的“應援禮物”,都是其他明星的粉絲送來的。
何炅作為湖南衛視常青節目《快樂大本營》的王牌主持人,每週都會在節目上和不同咖位的藝人打交道,
為了表達對明星偶像的支援,替自家偶像與其他明星以及工作人員打好關係,粉絲們通常會購買禮物進行應援。
有網友列舉各家粉絲在《快樂大本營》錄製期間,給快樂家族幾位主持人送的應援禮物,其中不乏高奢品牌:愛馬仕領帶、Prada保溫杯、萬寶龍鋼筆……甚至有人送金條。
玉器、銀錠、金條,什麼貴重安排什麼。
玉石的價格,市場上那是高的離譜,104克重的和田玉價值多少?
不玩玉石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絕對價格不菲!
何老師是娛樂圈的常青樹,以提攜新人著稱,口碑很好,極少有負面新聞。
這次意外“翻車”,終於將“飯圈經濟”推上風口浪尖。
整個事件看下來,大家心疼未成年吸血父母,滋養愛豆和工作人員,也明白他們不想委屈自己家的愛豆,輸了排場。
但是這樣,久而久之飯圈的不正風氣便會養成。
事實上各家粉絲攀比送禮,早就不是飯圈的新鮮事了,這裡面還涉及到很多畸形的飯圈文化
飯圈指的是粉絲圈,飯圈文化指的粉絲圈自發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
最近幾年,好多人都感受到了飯圈文化的瘋狂…
“瘋了!追星的人是不是腦子都瘋了啊?!”
社交平臺上的隨口吐槽,只要帶上明星的名字,就會收到飯圈粉絲的圍攻。
從《快樂大本營》的角度來說,這個節目早就危機四伏了。這兩年的各種事實早就告訴我們,珍愛生命,遠離粉圈。
可是《快樂大本營》不但沒有繞著走,還越來越和粉圈站到了同一個陣營,越來越成為粉圈龐大體系的重要一環。
粉絲除了綜藝節目應援,還有劇組應援等各種形式。
各大明星在機場收禮物早已見怪不怪。如果恰逢生日這樣的重大時刻,收到的禮物就更多了。
然而,送禮物,也只是“飯圈經濟”的冰山一角。
飯圈是一種亞文化,這種文化和錢沾上關係,就變成了飯圈經濟。
送禮物要錢,接機、送機要錢,租廣告位宣傳要錢,組織投票打榜也要錢……
某次給鞠婧禕投票打榜,粉絲共花費至少945萬。
蔡徐坤過生日,粉絲們不僅定製好了一個價值12萬元的麥克風,還包下了各地的廣告屏應援。
粉絲送禮,明星收禮,你情我願。咱們外人,除了看戲,本來也沒什麼好指摘的。
事實上,很多明星,正是靠“飯圈經濟”火起來的。靠資本、粉絲不斷地燒錢、刷榜,贏得注意力,進而上位。這也成了流量明星的成名套路。
隨著流量愛豆興起,粉絲文化的攀比之風也盛起,曬的禮物越貴,證明自家愛豆越有錢,越紅。所以從零食飲品進化為奢侈品金條。
如果送的差,應援做的不好還會被網友和其他家粉絲嘲笑。比如鄧倫粉絲集資9萬塊,送的全是燒餅。當時也是全網嘲。
飯圈是集體行為,人們因愛追星,自發組成的一個團體,所以飯圈成員,永遠是年輕的女孩子。
但是很重要的一點卻是:她們往往是未成年。
多數花著父母的錢,省吃儉用,守護著金銀堆裡滋養的愛豆們。
聽起來很諷刺。
但“一群窮人賣命打賞著一群有錢人”的魔幻場景,在娛樂圈裡稀鬆常見。
比如,焉栩嘉的粉絲花了60萬打投,為他贏了一個拍立得,而他轉手送給了女友。
當粉絲一心覺得自己為偶像付出很多的時候,卻沒有想過這樣的付出,不僅對偶像沒好處,甚至還成為了別人的獲利工具。
而沉迷於粉絲的吹捧、沉迷於鮮花和掌聲、沉迷於不切實際的資料,這樣的明星,也永遠走不遠。
他第一個想到的,是這樣的行為沒辦法對粉絲的父母交代。
明星也許不缺這個錢,但是這對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點一滴攢出來的。
胡歌知道之後,直接發文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作為演員,我有對這份職業的敬畏,更有對電影藝術的尊重,我不希望用特殊的方式來製造盛世假象。
贏要光彩,輸不丟人 作品行不行,自己負責自己承擔。”
這短短的幾句話,實際上卻是每一個明星和粉絲都應該牢記的。
追星,是為了有一個閃閃發光的榜樣,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
明星是人,我們也是人,為什麼一定要把他們包裝成神,然後匍匐在他們腳下的。
試想一下,如果收禮做資料的人是教師、醫生,他們會承受什麼樣的攻擊,為什麼放到娛樂圈,卻成了“風俗習慣”?
點個“在看”,杜絕娛樂圈壞風氣,別讓歪曲成為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