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如此直觀的把時間與空間展示在觀眾面前,《星際穿越》該是頭一個。

作為災難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承擔的更多是一種對生命的思考,而既然人類作為主角,那這種思考就更細化成對人性的考量。

其實看電影沒必要一同思考如此深刻的問題,畢竟我們不靠它吃飯,也不能靠它完成生命的“昇華”。

我們在看熱鬧與感動之餘,體味一種電影傳達的意志就好。

在電影中,我們看到苟且存在於地下,卻心懷整個世界的人們。

是求生的慾望將他們維繫在一起,也是求生欲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

第一次看,我被電影中,時間與人情的劇烈衝擊感動得一塌糊塗。

當垂垂老矣的布蘭德教授,用最後一口氣承認了自己的彌天大謊時,差點摧毀了剛建立好的電影世界觀。

當時,對這個老頭討厭至極,他忽悠了如此多的人,耗費了如此多的“糧食”,卻只為了完成另一個遙不可及的計劃。

第二次看,我卻發現了更多謊言,每個主角都帶著謊言求生,而巧妙的是,這些所謂“謊言”卻最終拯救了世界。

在談每個人之前,我們卻應該先看看電影中,幕後的最大謊言。

地球行將就木,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片淨土,卻被漫天灰塵一次又一次遮蔽希望。

有句臺詞細思極恐。

女教師篤定地對庫伯說:

“阿波羅計劃是假的,它只是美國當年用來搞“政治”的手段而已。”

而這個“闢謠”,竟由政府統一修訂了教材,並試圖深入學生內心。

為什麼?

因為在極端環境中,掌權者需要人民斷掉“逃離”的念頭,乖乖地種地,解決燃眉之急。

不得不承認,這個做法竟然無可厚非。畢竟飽暖思淫慾,溫飽實現不了,其他都是扯淡

只是在一些人眼中,為了達到目的,沒有什麼歷史是不能更改的,沒有什麼底線是不能重新整理的。

何其諷刺!

不信?還有更恐怖的,只是被一句臺詞帶過了。

電影中的掌權者,甚至曾試圖通過炸彈解決人口與食物不匹配問題。

“謊言”二字,在這些面前,顯得多麼光明與磊落。

庫伯的孩子成績第二,卻沒有機會上大學。

學校的說法是他還不夠好,而大學資源那麼少。

為何?庫伯不明白,自己交的稅都去了哪裡?

當他在引力指引下找到NASA的藏身之處時,答案才揭曉:一小部分人在舉群體之力探索太空。

而這個群體卻無權知道這件事。

只因為他們不會同意這件事。

於是,謊言在此又是神聖的,它掩蓋了真相,為的是避免真相反過來殺死真相的載體。

如此悖論,就是這樣自然而然存在著。不禁讓我尋思:假若這一天真的來臨,我們將是哪一波人?是試圖拯救世界的NASA,是無奈燒光自己莊稼的農民,還是等待一個炸彈“解脫”的難民?

為了眼前的麵包,還是為了子孫的立足之地,可能絕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出理性的選擇。

影片中最偉大的男主,實際上也撒謊了。

作為地球上僅剩的可用航天員之一,也是兩個孩子唯一的父親。

他選擇了前者。

第二次看,我一時間也沒了解到他究竟是為了人類的使命,還是為了終結片頭的那場抹不去的噩夢。

他是自私的,他要拯救人類,還要女兒墨菲支援自己圓夢。

墨菲在他身上繼承了智商與情商,立馬發現了他的謊言:原來父親根本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家。

只有目的,沒有歸期。如果說“父親”的概念是帶領孩子成長,那麼拯救世界的庫伯無異於一個失敗者。

即便他拯救了人類,卻也在女兒心中留下抹不去的疤痕。

因為他要聽從自己內心。

影片最後,正當壯年的父親,握著垂垂老矣的女兒的手,能說他兌現了當年的承諾嗎?

父母的決定,就是兒女人生的方向盤,有些“為你好”,有些“必須做”,其實是父母未完成意志的延續。

墨菲丟掉了童年和父愛,卻繼承了他拯救地球的意志,她放不下曾經那個謊言,終於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等到了謊言終結的瞬間。

就如後面庫伯的臺詞,“You got to leave something behind”。

曼恩博士,馬特達蒙,代表了整部電影最暗黑的一面。

受不了深度的孤獨與死亡的逼近,他用謊言求生。

最諷刺的是,馬特達蒙擁有一張最典型的“老實人”面孔。

而這種面孔一旦露出獠牙,撕咬出的傷口永遠最深,且最難癒合。

“我希望是我們的星球。”

他從最開始就已經計劃好了後面的每一步。

最終,空間站在庫伯面前無聲地爆炸,曼恩博士也終於避免了等待死亡的恐懼。

只是從劇情來看,曼恩造成的破釜沉舟局面,反倒促成了庫伯進入黑洞,完成最為關鍵的一步。

由此不禁思考,曼恩博士錯在哪裡?

有多少人能承受一個人等死的恐懼,有多少人能禁受住有希望求生,卻要放棄人性的誘惑。

電影塑造的這個人物,是人也不是人,卻是一個無限真實的人。

如果說是未來的人類要拯救自己的祖先,那他們除了製造蟲洞之外,一定也把人性的弱點編織進了整個計劃中。

他們掌握了更高緯度的技術,也掌握了更細膩的自己。

所以,蟲洞與人性一樣難搞,生活在低維空間的人類,是掌控不了的。

若要試圖掌控,等待的就是空間站無聲的那個爆炸——電影展現得很明白了。

再看《星際穿越》,科幻的成分已經沒有第一次那樣震撼,而對人的考量卻更加深刻。

尤其在細節方面。

當團隊面臨曼恩和埃德蒙的同等選項時,艾米莉亞用種種客觀原因試圖說服大家。

因為埃德蒙是他男友。

庫伯不同,他堅持選擇曼恩的星球,並逼迫艾米莉亞說出她與埃德蒙的關係。

因為他要足夠的燃料回家。

即便艾米莉亞請求他也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每個人卻都包裝成為了大家好的樣子。

於是,這便成了謊言。

曼恩在一開始曾有一段臺詞,很直接:

我們可以深沉而無私地關心自己的親人,但是對於那些不認識的人,我們少有付出。

當然這句話,我無法完全認同,似乎是因為西方與東方價值觀的差異。

但是,他的這句話如果涉及的範圍是整個人類群體,又似乎是成立的。

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無私為他人謀幸福,因為這並不現實。

我們的底線就是曼恩博士:決不能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因為即便他苟活一時,卻滅絕了整個人類的希望,當然包括他自己)。

馮唐曾說:我能理解損己利人,我也能理解損人利己,但我不理解損人不利己。

損人不利己,就是互相損耗,沒有贏家。

可是作為人類群體,總要有贏家存在,才能繼續延續下去。

所以,謊言在《星際穿越》中,已經上升為一箇中性詞。

於是,我們再回到開始,庫伯對女兒墨菲的謊言:

我必須存在,他們選擇了我。

而再此之前,老教授對他說:墨菲這一代將是地球上最後一批人類。

也許,就是這句話真正撼動了一個父親的角色。

但是,他卻不能實話對墨菲說:我要去,是因為不想看到你死去。

這樣,墨菲一定更加不能接受。

於是,這個謊言是中性的,也是偉大的,是沉默的,也是人性在抉擇時候的爆發。

庫伯在最後,依舊撒謊了。

他欺騙艾米莉亞,要與她一起去尋找最後的希望。他卻在最後一刻把希望留給了艾米莉亞,自己脫離空間站,掉進黑洞。

這個首次完全為別人犧牲的行為,讓他得到了未來人類的關鍵資訊,拯救了自己和地球。

在此之前,庫伯並沒有任何犧牲的概念,他一直認為自己能回家,能再見到女兒。

如果未來的人類能創造出高維空間,能製造蟲洞,能像神一樣存在,那為什麼不能直接把關鍵資訊傳送給地球人,為什麼還要人類遠征,還要無數的人犧牲?

答案也許就在這裡。

他們需要人類學會主動奉獻與犧牲,因為私慾帶來的,終將是如曼恩一般在太空爆炸。

也許在他們眼中,所有進入太空尋找生路的人類,都是被動求生,只有庫伯,是主動把生路留給艾米莉亞。

劇終時,庫伯起航去尋找艾米莉亞,在新星球上繁衍生息。

所以,這時候就產生了兩個人類群體。一個是在土星上空生存的人類族群,一個是在新星球上生存的人類族群。

那未來更高維度的人類,是哪一波的後代呢?

影片沒有答案。

但是老年墨菲一定要求父親去尋找艾米莉亞,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什麼訊息。

只是高維度人類選擇庫伯的原因,到底是為了讓人類學會建造空間站,還是讓他學會犧牲,然後把這個精神傳遞給更多後代,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也許,存活至未來的高維度人類,只有庫伯一脈。

最新評論
  • 1 #

    太硬核,看了三遍沒全明白

  • 2 #

    據說要看180遍才能看懂。

  • 3 #

    第一次看熱鬧,第二次看才明白有些人的偉大,如果世界末日來臨,有多少人能考慮子孫後代,這是個問題。一部電影能拋開男女情感做到成功,註定成為經典。《星際穿越》對人性的描繪不只是浮於表面,更戳到骨子裡,灰暗與光明只是一步之遙,也是滅絕與生存的界限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韓國比馬東錫更強壯的男人,馬東錫終於碰到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