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人只能經由失敗來學習,並且憑藉失敗的經驗來使自己變得更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我的偶像——李若彤。
2020年的李若彤,達觀知命,積極進取
一.愛是默默關注
提起李若彤,有人可能不知道,但提起小龍女,不管是處在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會喟嘆:“噢,小龍女——李若彤!”
1995古天樂李若彤合作《神鵰俠侶》
95版《神鵰俠侶》小龍女令無數觀眾印象深刻
最初被她驚豔到,是小龍女角色,真的如同小說裡走出來,一顰一笑,一個轉身,一個背影,甚至是她令人疼惜無比的掛在臉龐上的淚珠,都能讓我傷心三天吃不下飯。終於看到她出書了。在這本書裡,主要講了她的童年,她從業經歷,以及那段斥資一個億,傾盡心血十年,最終成為夢幻泡影的愛情。認識她是很早很早很早的時候了。大概是上小學四年級。看《神鵰俠侶》這部電視劇。二.若彤要退隱記得上小學五年級。有一天,在姐姐拿的雜誌上看到訊息——“李若彤退出娛樂圈,無緣再報答觀眾”。總之,報道只有一個核心:若彤對粉絲表示抱歉,要退出娛樂圈,因為談戀愛了。當時是陰天,可能是夏天,也可能是冬天。時間太久遠!我被五雷轟頂。那個時候,我們整天掛在嘴邊的字就是“神鵰俠侶”“古天樂”“李若彤”“楊過”“小龍女”,其它角色也是在心裡柔腸繞了千百度。
李若彤與王祖賢合作《浪漫殺手自由人》
95神鵰慶功宴上的聚會
“李若彤退出演藝圈了。”我將這件事告訴了發小,發小驚詫地睜大眼睛問:“怎麼退了呢?”然後是我們倆一起難過,躲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一傷心難過。二十多年後,再提起,是不是若彤,欠我們粉絲一句“抱歉”呢?茫茫人海,芸芸眾生,我們抬頭看見同一輪太陽在早晨升起,在地球不同的經緯度,在那些落雨的黃昏,我們也會看見不同的花朵凋零,在同樣的季節,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世間,有很多種緣分,真的很特別;比如,父母之間相識,給我們生命,我們與戀人的相遇,我們與那些默契有愛的朋友,我們忽然之間,因為一句話,一首歌,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與某個重要他人結的緣分!偶像與粉絲。即使不曾晤面,甚至也不曾交談,但是這樣濃烈而淡泊的愛,這種無條件的關注與共情,不亞於父母的血緣之愛。有時候常常想,若彤是我家親戚,該多好!三.再次有訊息,已是十年後後來,一直是上學,鄉下很閉塞,最多就是雜誌。在初中高中的時候,我會經常會去書店搜尋,看看那些店裡是否還有《神鵰俠侶》的貼畫,海報,卡片等。每次都失望,但也有收穫的時候。無意間會在某個旮旯小賣部,發現《天龍八部》的撲克牌。我喜歡95《神鵰俠侶》,因為裡面每個女子都很漂亮,我喜歡97《天龍八部》,因為裡面的女孩們,天生麗質。初中高中,每次到畫報亭或者新華書店,都是歌手的海報,比如Twins、蕭亞軒、蔡依林、孫燕姿梁靜茹等。是啊,我不是戀愛,我只是喜歡我喜歡的那位姑娘,她不是小龍女,也不是王語嫣,她叫李若彤。一日三秋 ,望眼欲穿,既然也可以用來形容粉絲對偶像的愛。是的,我們小時候叫偶像,不叫愛豆。現在大家順口了,叫愛豆。我想這些想念,是我所在的小學,初中,高中所見證的。當學生的時候,物質匱乏,又沒有任何娛樂,聽情歌或者想念自己的偶像,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時間一晃,已經是我在大三。那個時候,我在一家報社實習。每天需要編輯娛樂訊息,傳送到客戶手機端。那會兒,我也是有意無意間,總是想找到關於若彤的訊息。或者說,我喜歡的其他女明星,比如:楊麗箐或者趙雅芝。真的是特別的緣分。我小時候看過最多的電影的時候,是若彤的電影,是楊麗箐的電影,只是後來很多年後,我才知道,我首先是看了若彤的電影,後來過了很多年,才看到她的《神鵰俠侶》和《天龍八部》。並且,我完全分辨不出,神鵰的女主角就是《浪漫風暴》《一個字頭的誕生》《青春火花》《火燒紅蓮寺》《十萬火急》《大內密探零零發》《兩個只能活一個》裡的若彤。大三的時候,大概是2010年吧,娛樂訊息稱若彤父親去世,男友分手,抑鬱,帶外甥女。
2010年若彤替十妹帶筠筠
若彤與筠筠,彼此感情親密,亦師亦友
喜歡這麼多年,她像一位朋友一樣,忽然聽到這訊息,心都碎了!完全是兩個世界的人,卻能“感同身受”這樣的苦痛,其實,關於人生,感同身受不了。四.突然好想你 突然聽到你的好訊息再次聽到若彤新劇出來是關於若彤和發哥航班偶遇談心,《女人俱樂部》在拍,到後來,我一天一夜在刷完電視劇。其實,這段時間,她整個人還是很憔悴的。她的所有報道和綜藝節目,我都細細品味過。十六年後若彤和古仔,雲南飛機偶遇。到現在大家都有人念念不忘“古彤CP”一下。
95神鵰拍攝結束慶功宴上的聚會
古天樂和李若彤神鵰拍攝結束後二十四年再相聚
跨界喜劇人裡,若彤幽默的天分再次令人驚豔。如果人生不曾體會過悲哀,就不大體會到歡樂和幽默。過得太幸福太順遂的人,是體會不到卓別林的電影裡的快樂。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後來,凡是我結識的粉絲裡,基本大家都見過若彤本人了。後來,若彤陸續在各大節目中出現,後來就不知不覺格外疼惜這個傻姑娘了。那不得不說說若彤那段“人神共憤”的“感情”了。五. 最早期與父親的互動,對女孩子至關重要昨晚看完了若彤的新書《好好過》,在書中,若彤還是提到了那個郭姓男士。是的,在小時候聽到若彤因為他而放棄事業,那一瞬間,不知道怎麼,就是對這個人特別沒有好感。後來,聽聞種種,越發對這個人沒有好感,只剩下厭惡和唾棄。一個人想結婚,一個人想戀愛,目標都不一樣,愛情如何能持續十年。只能說,一個愛得無懼無畏,一個愛得極端自私。當一段感情裡,是其中一個人永無止境地做努力,滿足對方的要求,那麼有一天會疲倦,當滿足了那個人的全部需求,那麼對方也就不願意再為感情去做自己的努力與付出了。好的感情,是彼此尊重,接納對方,併為對方做自己的改變,而不是要求對方改變,或者要求對方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昨晚看到若彤的書的時候,我終於釋然。愛是一種選擇,分手也是。愛是變化的。你可以愛一個人十個月,但是你能確保愛一個人十年嗎?不管對方付出了什麼,你付出了什麼,在不愛的時候,說什麼都對不了。十年足夠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激情和痴迷,消耗殆盡,彼此消耗殆盡,當一段關係的付出不再是相互的,不再考慮彼此的需要和感受。愛情是一把雙刃劍,會讓一個人明媚如春光,也會毀滅一個人,在一個再日常不過的平凡的下雨的晚上。一包龍鬚糖換取了一個女人十年青春和一個億資產。現實社會,我聽過太多的女人因為錢而離開一個男人,卻沒有聽過,哪個女人為男朋友還債一個億或者幾千萬。
李若彤應該是一個比較中性的女生
關於龍鬚糖的事情,我是聽粉絲朋友說過的。有人說,女孩還是要富養。這不得不提起若彤的原生家庭。絕非富養這麼簡單。若彤一直說,自己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若彤的媽媽是沒有見過外婆的,也就是說,若彤的媽媽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算是寄養的。所以,若彤的媽媽在是從家裡沒有獲得特別的愛的。童年早期愛的匱乏會導致一個人安全感的不足,也導致過度依賴他人。而這種不安全感,在若彤身上,更加暴露無遺。
再穿中學校服
若彤在家裡排行第七,家裡一共十個孩子。大姐、二哥、三姐、四姐、五姐、六哥,她排行第七,下面是雙胞胎弟弟,八弟和九弟,以及十妹。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在他的人格理論中講到,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出生順序,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性格特點氣質型別,以及成年後個體的伴侶關係。在家庭演播室室中,在若彤的新書《好好過》裡,也提到,家裡孩子多,爭搶玩具成了日常。孩子太多,每次飯一上桌,就一掃而光,孩子吃飽了,而父母沒有吃飽。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將人的需求分為這幾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物質匱乏的影響下,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的安全感。若彤的三姐、二哥和三姐都是出社會很早的,也是為家庭和其他兄弟姐妹首先做出犧牲的孩子。相對於若彤,其實是可以算做中間位置的孩子,和四姐、五姐、六哥,算是中間位置的孩子。處在中間位置的孩子,要麼會非常懂事,要麼就會讓父母操碎心。通常,父母把愛給了最小,期待給了最大,中間的孩子,受到了很大忽略。在今天,城市裡兩個年輕夫妻,養一個孩子都心力不足,想一想,十個是什麼概念?!若彤的爸爸在廠裡上班,他要走很長路,省兩站巴士錢。家裡十個孩子,兩個大人,加起來十二張嘴,吃穿用度,想一想,若彤的父母得多勞累。而他們通常是需要加班趕工來補貼家用。小時候,鄰居一旦投訴,若彤的爸爸是不問理由就要懲罰他們幾個孩子的。其實,這點,若彤小時候心裡是很介意的。有一次,若彤看電視節目,一天換了三身衣服。爸爸忙著趕工,就訓斥她,以後肯定是一個貪慕虛榮的人。一個青春期的愛美的女孩,被歪曲被誤解,並且這樣的誤解,是一直沒有再修正,溝通的。而若彤後面談的男朋友,都不夠成熟,也這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若彤會愛上一個在我們看來,幾乎一無所有的郭姓男士……甚至賠上了自己全部的家當和十年的風華正茂。
因為熱愛運動而度過人生低谷
若彤在書中也講到,十個孩子,平時經常吃蘋果和桔子。有時候也是芒果。但是芒果不能切開,所以,就是一人一個的。在她的新書《好好過》裡還提到,小時候家裡孩子多,母親帶孩子外出游泳完去餐廳,結果將若彤落在了餐廳裡。回家後才發現,少了一個人。其實,這樣的事情,在一個孩子心裡還是很恐怖的。安全感的匱乏。雖然父母拼盡全力愛每個孩子,還避免不了處在中間位置的孩子,心裡的被忽視感。這種忽視感,很容易被誤解為不配得感。當潛意識有不配得感後,在我們長大成人後,是很容易在親密關係裡,沒有有原則和底線,認為自己不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味忍讓妥協對方,直到最後被伴侶嫌棄最終拋棄。由於若彤和父親早期缺乏愛的理解與溝通,所以,這樣的方式,延續到了她少年時期的叛逆早戀,再到她後來全家反對的那場戀愛。年齡差,離異,破產,郭姓男士在相處中雙標,還理所應當說,我沒有要求你啊,這是你自願的。潛臺詞是:你心甘情願付出,以後我拋棄你,你也是活該的。
沒有人想到,即使萬念俱灰過,李若彤依然自信而美麗
若彤講到,郭姓男士,常常應酬多,喝到大醉,不管多晚,若彤都會去開車去接。而若彤卑微到是不可以隨便進去親自去找那個喝到酩酊大醉的人的,只能一直等,一直等,等到崩潰。不能去親自當面找他。每次爭執,郭姓男士,只會用巧克力來糊弄,而不是正面溝通或道歉。他還要求,若彤放棄工作,迴歸家庭。何來家庭,連承諾都沒有,有什麼資格接受一個愛你的人的付出?真正的愛是無條件地接納與喜歡,而不是進行情感操控。這和軟禁有什麼區別?!當在一段穩定的感情中,雙方都是彼此獨立的個體,過度的付出,沒有自我,最終註定會失去一份感情。若彤以前在採訪中講,自己的男朋友學歷比自己高。
李若彤和囡囡
最初的確是彼此的差異吸引,而讓一段感情能夠良性發展下去,一定是以愛與尊重為基礎。而若彤講,相處十年裡,對方不曾拜見自己的父母,而她卻逢年過節,盡了女朋友和“妻子”的義務。好的愛情,是彼此都有付出,彼此照顧彼此的需求和情緒,為彼此相互做最大努力。或許,在那段感情裡,若彤是想證明給大家,她沒有看錯人,她愛的是這個人。因為至今為止,還有人口口聲聲說她另有所圖。如果非得給愛情貼一個動機,我想說,所有人的愛情,都是一場相對平衡的社會交換。當一個人,只有毫無保留地去愛過一個人後,TA對愛情,事情,對他人,才有一個相對客觀理性的看法。或許,若彤只是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才一味退讓,迎合對方的無理要求,而忽略自己。恰恰如此,她才在這段感情裡,徹底失去了主導權和作為戀人最基本的最該有的被尊重,被呵護,被疼惜。在新書《好好過》裡若彤寫到,最初令她感覺愛情來臨是的是郭姓男士在街頭小攤上給她買的一包龍鬚糖!就是這包龍鬚糖,在每次想要結束的時候,被魔咒一樣,沒有及時止損,卻拼命堅持。若彤曾在採訪中講,她不喜歡《天龍八部》王語嫣的角色。事實上,王語嫣相當專情。只是她錯付了感情。而在97版中,王語嫣終於和段譽結成美好姻緣。其實,若彤是更討厭曾經那個為愛情一切都不管不顧的自己。商人重利輕別離。一個久經商海,歷經半生情海的人,豈不懂得戀愛攻心這件事。他深知,若彤這樣的女孩子,不稀罕什麼鑽戒名牌包包豪宅豪車,而是一包龍鬚糖就足夠!這不得不說是與童年時期物質匱乏有關。
李若彤常常陪伴父母
而在最早期,若彤對父親的做法是不滿意的,或者說,從深層講,她與父親的關係,是沒有母親好,是有一些芥蒂在的。因為父親對若彤缺乏理解與愛的溝通。
恰好,若彤結束長達十年的戀愛後,父親病逝。在這種突然的了悟中,若彤是內心覺得對父親有所虧欠的。若彤最終覺得,她死心塌地十年的男人,並沒有父親好,而父親是一直反對這件事。畢竟,最初全家十二中,有十一位家庭成員一致反對那段不看好的戀愛。而至此,若彤的叛逆期,才終於結束。而若彤要經受親人離開,愛情失敗,對自我的深深懷疑。崩潰加虧欠,最終造就了若彤心裡的抑鬱。她不得不獨自面對一段特別辛苦,特別灰暗的人生鍛造之路。六、愛別無所求,只需成全自己紀伯倫在《論愛》這首詩中,講到:“愛所給予的,只是他本身,愛所獲取的,也只是他本身。愛不是佔有,也不會為誰所佔,只因愛是自足的。”2013年,若彤飛機上遇見發哥,併合影留念。也是發哥的啟發,若彤開始迴歸工作。她在書中也講到,她太長時間放棄了演戲,對於《女人俱樂部》曾志偉的邀請,若彤擔心極了,恐懼極了,她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她經過一夜考慮,決定勇往直前。也正是《女人俱樂部》,開始讓她走出了抑鬱,恢復到了正常的生活。雖然,電視做宣傳,她出席活動的時候,還是可以看見滿臉憔悴和眼神裡的疲倦。直到後來,她頻繁參加活動,參演影視劇,才逐漸恢復了精氣神。恰好,2020年,狀態極好,一直在社交平臺和粉絲網友有互動,還出了《好好過》這麼一本精彩的書!
2020年我們遇見全新的若彤
2020年的若彤
若彤新書《好好過》
愛情經歷過,才懂
若彤在《好好過》這本書裡,提到自己常常會給媽媽打電話,也逐漸影響其他兄弟姐妹關心父母看望父母的習慣。其次,她的性格里,還是有些小龍女的影子的。身在演藝圈,為人正派,不流於世俗和潛規則,有原則有底線。她在書中,也講到關於親子關係的一些觀點,也非常值得身為父母的粉絲和網友的學習和借鑑。當然,我更想在結尾,和大家分享,關於若彤對愛情婚姻的理解與感悟: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對事情看法都不盡相同。在不斷成長的同時,隨著自我經歷和經驗的不斷疊加,心中的憧憬與希望都不同。但歸根結底,幸福感是個無比虛無的東西,它看不見,摸不著,只有當事人才最清楚自己內心的需求,也只有他們,才能定義自己想要的幸福究竟是什麼樣的。當下,我已經懂得適當降低自己的要求,也可能人在歲月中漂泊,於是看法與理解也有所不同。我已經成熟到能夠照顧好自己,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定要求對方必須每天陪伴著我,現在我仍會有要求,只是這個要求變了,變為對方的陪伴是有心,且有效的。兩個人過日子,需要的是彼此身心契合,這個人需要懂得我的感受與想法,瞭解情緒背後隱藏的真相,與此同時願意分享生活的點滴,用心聆聽,悉心經營。不是隻要求對方,我也一樣。我所渴求的幸福,是能與一人過一生。當下與以前略微不同的是,我會保證彼此都有各自的獨立空間和朋友圈。當下的我,不會為了要步入婚姻,而隨便找一個錯的人過。一個人也能好好過,也要好好過,總比找錯人要幸福地多。我一直覺得感情如酒,與一見鍾情或者兩小無猜的感情相比,我更喜歡細水長流。也因此悟出,感情需要交給對的人。結束語:人生漫長,無論你單身還是結婚進入家庭,請先愛自己,再愛你他人。愛有十分,請三分給他人,七分留給自己。獻出你的心,但不是交給對方保管。站在一起,但別捱得太近。保持你的獨立特性,也適當為這段關係做調整和變化,引導對方為你付出,但不要過度索取。拿出真心,須看人。對的人,才值得我們傾盡一生的珍貴時光來呵護與陪伴。七年,人的細胞會全部更新完畢。不管你談了多長時間戀愛,又如何無法釋懷,如果你失戀,請務必給自己一些時間!允許自己慢下來,梳理解鎖那些不曾放下的過往和執念,接納生活中那些不如意,當蝴蝶破繭後眨眼,花木依舊繁多,白雲漂浮於湛藍天空,生活依然充滿四季的芬芳。有生之年,好好過,儘量讓自己和身邊重要的他人,都能好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