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ins上傳出了一張高聖遠的手寫情書和接吻照。
緊接著,周迅和高聖遠官宣離婚“祝安好”。
其實從前幾年開始,周迅每個月都要在媒體上“被離婚”,但正面迴應還是頭一回。
於是這條訊息一飛衝頂,直接壓倒“霸榜”多日的大連疫情,不出意外,應該會成為今年最後一個娛樂“大瓜”。
雖然沒有了卓偉的“週一見”,但2020年依然是瓜田盛世。
從羅志祥周揚青分手,到鄭愷苗苗結婚,再到偶像男團R1SE成員接連戀愛……
正主下場親自錘可不比狗仔爆料精彩多了?
我們的公共場域中,從來不缺乏八卦的身影,隔三差五,就有一個大瓜甩過來,簡直讓吃瓜群眾應接不暇。
為什麼我們對八卦如此欲罷不能?
八卦是進化的結果?
八卦的誕生,要從原始社會說起。
羅賓·鄧巴在《梳毛、八卦及語言的進化》一書中認為,八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猿猴之間的社會性理毛,也就是互相為對方梳毛的行為。
透過互相梳毛,靈長類動物能建立起一種群體歸屬和聯結。但是梳毛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比如黑猩猩,一天中有20%的時間都用在梳毛上了,這樣梳毛時間就與覓食時間產生了衝突。
畢竟隨著群體變大,越來越多的個體需要理毛,咱也不能為了搞好關係不吃飯不是?
於是,語言登場了。
大概在7萬年前,我們的老祖宗——智人,學會了說話。
而一旦語言代替了梳毛,八卦也就誕生了。
但當時能進行語言交流的不只有智人,比如最有名的尼安德特人,他們的體格和智力遠遠高於智人,可最後還是被淘汰了。
為什麼呢?
因為大多數原始人的語言交流比較“低階”,只侷限於報警作用,智人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語言能力是最強的。
如果說尼安德特人的語言是“河邊有獅子”,那智人的語言就是“河邊有一隻成年獅子剛剛喝完水正在獵殺羚羊”。
語言發達,能夠傳遞更多資訊,大家可以透過語言交流彼此分享知識經驗,而不需要事必躬親,於是認知水平飛速提升。
豐富的語言所帶來的八卦欲能讓人在交流中知道誰的能力強,誰對自己有敵意,誰有更多的資源。
這種小道訊息足夠維護一個大規模的團隊,以此為依據能讓自己在部落衝突中不致陷入手足無措的地步。
所以,八卦其實是社會進化的產物,大家以後聚在一起八卦時,心中就可以湧現起無窮的自豪感。
看吧!就是這股八卦的力量,讓我們人類征服了整個地球!
為啥喜歡八卦明星?
不過,雖然八卦促進了社會進化,但似乎也很難解釋人類至今燃燒不熄的八卦之火。
畢竟盲腸也為人類的生存做出了貢獻,可現在卻處在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
所以,為啥八卦能延續千年,不僅不滅,反而愈加彭勃呢?
因為大腦。
我們的大腦對八卦有天生的偏愛,腦成像研究顯示,當人們聽到八卦訊息,尤其是聽到關於名人的負面八卦訊息時,大腦的獎勵中樞啟用程度最高。
而且,研究甚至還表明,明星的醜聞對大腦的刺激大於身邊的朋友遭遇麻煩。
什麼?那只是女人?男人不喜歡八卦?
來,上資料!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發現,在講評價性八卦的量上男女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
同時,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男性比女性每天八卦的比例要高7%,只不過男性會把它說成是“交流資訊”,而且相比於女性,男性更喜歡談論自己。
所以你看,男女都一樣碎嘴,唯一的區別只是關注點不同而已。
亞里士多德說:“求知是人的本能。”
八卦滿足的就是人們的好奇心。
你能敵得過你的大腦本能嗎?
上至名人緋聞下至家長裡短,大事小事都能讓我們八卦一番,不過相比於鄰里話家常式的八卦,我們現在似乎更喜歡明星緋聞.
尤其是熱搜的出現,大家吃瓜的熱情空前高漲,一個個活像在瓜田裡上躥下跳的猹。
為啥現在我們那麼喜歡八卦明星?
兩個字,安全。
我們的社會一直都是壓抑八卦的,背後嚼人家舌根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
那麼問題就來了。
我們都是智人的後代,骨子裡流著想要說別人八卦的血,更何況這也是我們的大腦本能,可這種想法又不得不受到文化的壓抑。
有。
其實,不管說什麼內容,一起聊天說話就已經能起到加強社會團結的作用了,只不過如果是關於人的內容,大家會更感興趣。
況且說別人閒話是有風險的,傳出去肯定傷了和氣,但明星就沒關係了,他又不認識我!
除此之外,人際關係的冷淡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的閒暇時間全被擠佔,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誰還有閒心打探別人的小秘密?
但明星就不一樣了,天天在熱搜上掛著呢,誰沒事不刷個微博?
就算這明星你不認識,熱搜都爆了,你還不得關心關心?不然怎麼和時代接軌?
也就是因為深諳此道,媒體也才更願意追逐明星八卦,畢竟,流量啊!
八卦居然還有意義?
自古以來,八卦都難等大雅之堂,但是,八卦真的不好嗎?它真的那麼不堪嗎?
不,小印在這裡要為八卦辯護!要為八卦正名!
八卦是有價值的!
首先最大的價值就是,八卦是社會關係的粘合劑。
鄧巴認為,人類社交人數的上限是150人,超過這個上限就需要人為地設定規章、制度,或者透過宗教、文化來維繫,而150人以下的團體,則不需要費力維繫,可以自然地形成一個團體。
那這150人以下的小團體靠什麼組織在一起呢?
沒錯,就是八卦。
八卦是一個允許多人參與的社交專案,它能讓我們迅速掌握群體中其他成員的資訊,極大地提高資訊交換的效率。
社交網路畢竟是非常複雜的,就算這個群體只有50人,僅兩兩之間的關係就有1200多對,如果算上多人組就更加複雜,我們不可能和這個群體中的所有人打成一片。當然,如果你是著名交際花,那咱們另當別論……
總之,在這種你和很多人都不熟,但又不得不與他們互相合作的時候,怎樣快速瞭解他們的情況呢?
只能靠八卦。
因為你不熟的人,別人可能會認識,而你或多或少總能從別人的閒談中瞭解到對方的一些情況。尤其是管理層,他們本身就喜歡神神秘秘的,如果沒有小道訊息的傳播,我們不可能迅速掌握當前的情況。
什麼?粘合社會關係太難體現了?
沒關係,八卦還有一個直接的作用——它能帶來純粹的快樂。
八卦會刺激大腦產生β-內啡肽,這是一種內源性阿片肽,阿片肽最主要的作用是對抗疼痛。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它會像鴉片一樣讓人覺得很爽。
用八卦打發時間,不需要像處理工作事物那樣榨取大腦的精力,從而實現生理上的放鬆。
單單講八卦本身就能獲得快樂,這種“別人不知道,我知道”的資訊會讓人產生權力感,同時又透過傳播這種資訊彰顯自己的表達能力,從而獲得自我肯定的愉悅。
而且,正由於人們普遍認為背後說人閒話是“不道德”的,八卦就成了一場冒險。
我們在八卦的時候,一邊擔心著隔牆有耳,一邊又享受著這種挑戰規則的戰慄。
人啊,就是這麼矛盾。
怪不得拉姆利將八卦比喻成“精神口香糖”。
美國哲學家埃利姆斯·韋斯科特在《惡習的美德》中就指出,那些把八卦看作是精神不健康的人,才是不人性的。
“道德純潔是聖人的特徵,但這種聖人般的生活需要冒著減少富裕程度、激情和挑戰的危險來成就,這才是不人性的。”
有格言說:明智之人談論觀點,平庸之人談論事件,卑微之人談論他人。
得,講八卦直接被劃分到卑微之人了。
小印覺得大可不必執迷於這種諺語。
相反,對自己的同類一點都不好奇,那才是奇怪呢
所以,別再說八卦不好啦。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審美?來30萬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這是你的專屬【文藝清單】這裡有你想了解的藝術故事和審美常識分析
也有你想要的電影、音樂、書籍、紀錄片以下是這個號的近期推送: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燒腦電影清單》
《被“少女感”綁架的中年女人》
《中國女鬼為什麼漂亮又痴情?》
即可領取粉絲專屬福利!
可以參與抽獎贈書活動!
入選後可獲得豐厚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