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下這部,《決戰中途島》,作為一部戰爭電影,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樣,而且有一處難得一見的場面。
先來說電影本身,小弟稱之為“戰爭科普電影”,這是有別於傳統戰爭片的一種存在。
在我們印象裡戰爭電影是什麼樣子?基本大家能聯想經典戰爭電影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兵臨城下》《硫磺島來信》《這裡的黎明靜悄悄》,乃至前不久的《血戰鋼鋸嶺》這些作品。
多數經典戰爭片給我的感覺就是通過渲染場面慘烈和角色深度刻畫來達到“挖掘人性+反思戰爭”的目的,這個沒有問題,不再多言。
但另一種戰爭片就比較少見了,就是《決戰中途島》的這樣式兒。
我們可以稱之為主旋律戰爭片,但這是相對於老美,對於中國觀眾而言“什麼旋律”跟我們無關,在我們眼裡本片除了電影奇觀作用之外,恐怕就是“科普”功能了。
因為這部電影從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到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這6個月內的故事都給你講了一個遍。
從美國人被日軍揍得灰頭土臉開始,到美國人發憤圖強準備雪恥,一幫頭禿的學霸整天窩在小屋裡研究日本密碼,期間還穿插了轟炸東京,珊瑚島海戰,以及約克城號3天被修復的奇蹟(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最後還是沉了)等等,最後美國在戰局不利的情況下以少勝多,成為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說白了就是廣撒網,群戲視角,事無鉅細的戰史都有展現。最終給人的感覺就是,用電影的手法拍了一部“紀錄片”。
《決戰中途島》就是這樣,是一部連小白都能看得懂的外國戰爭故事,哪怕你對這段歷史完全不了解也沒有關係,電影把這段往事說得清楚明白。而且所有出場的角色,都是真實歷史人物。
PS,電影之後我還查了一下,就連尼克·喬納斯飾演的那位角色,打下日本自殺轟炸機,最後被俘讓人沉水裡那位,都有真實記載,企業號二等機械兵布魯諾·蓋多(電影有改動,史料記載他是被綁在裝滿水的油桶裡溺入海中的,電影裡改為了鐵錨)。
歷史學家們,乃至部分軍迷絕對會對該片嗤之以鼻,因為電影描述的內容就跟小學課外讀物一樣,毫無深度,平鋪直述。
當然這樣的敘述方式,也導致什麼殘酷戰爭的渲染、反思戰爭、刻畫人性等,統統欠奉。
對了,《決戰中途島》還是PG-13級——家長指導,血腥慘烈場面那是不可能有的。
但話又說回來,這部電影其實也給觀眾提供了一個臺階,毫無門檻,面向福斯,這是本片的定位,噱頭就是場面了。
導演羅蘭·艾默裡奇,拍過《獨立日》《2012》的導演,最擅長大場面,但敘事水平一般,通常是平鋪直敘,也談不上深度了,完全是“感官系”的導演,這一點在《2012》裡就能看出。
所以這也是這位很會玩大場面的導演,出道這麼多年來一直不碰戰爭片的原因,我們常見那些戰爭片的特色他玩不轉。
但《決戰中途島》恰好是這樣的型別的戰爭電影,倒是跟他很合拍。故事平鋪,到了關鍵環節就直接上大場面了,一同狂轟濫炸,倒是熱血養眼,能把前面溫吞水般的敘事忘掉。
《決戰中途島》這樣的戰爭科普類電影,並不是獨特的,1970年美日合拍的那部《虎!虎!虎!》也是這樣型別,就是對大事件的描述。
而且不錯的一點就是意識形態,相對比較中立,敵我雙方都有刻畫,可見“宣傳”不是主要目的。
PS,當然不能完全沒有“意識形態”,還是有所偏向性的,比如本片大部分內容都是按照主流歷史史料拍得,包括魚雷換炸彈,命運5分鐘等等,但並沒有強化這些內容,而是聚焦于飛行員的無畏。
還有“抗日奇俠”南雲忠一,電影裡表現的還是相對客觀。
所以一說戰爭片,有的觀眾覺得不想看,包括女觀眾覺得血腥殘忍,也怕看不懂。沒事,這部電影絕對沒有問題,沒有門檻,完全可以當娛樂片看,就看狂轟濫炸就行了。
PS,比如我這種偽軍迷,我一直錯覺珍珠港和中途島之間隔了很長時間,結果看完電影才認識到,原來只有6個月,日本剛把美國背刺了,沒過多久就讓人家給揍了。
什麼?認不清角色,沒事,本片的幾位主演都是熟臉,漫威的反派、DC的反派、速激的反派。。。
可見本片的選角還是煞費苦心,關鍵是竟然跟原型挺像,尤其伍迪哈里森飾演的尼米茲。
關於電影的部分,到此為止,下面說說電影裡難得一見的場面,相信很多喜歡軍事的朋友,都是衝著這一處來的:
人類戰爭史上最危險也是最華麗的戰術:俯衝轟炸!
從上往下加速俯衝投彈,這種現在早已被淘汰的奇觀戰術,就像遊隼獵食一樣,從天而降一頭扎水裡,根本剎不住車,誰知道最後懟在什麼上面,絕對是玩命。這才是《決戰中途島》最大的看點!!
投彈的藝術在那個沒有雷達、制導,只能扔“鐵餅”的二戰,扔炸彈絕對是一門學問。
咱不說B-29這種配備轟炸瞄準具的專業轟炸機,單說可以掛載炸彈的單引擎戰鬥機(比如零式戰機就可以掛炸彈),如何瞄準目標?
因為飛機高速飛行時,投擲炸彈會由於具有慣性,在下落過程中難以命中目標。所以有一種專門的投擲機動,就是下滑轟炸的方式,建立一條角度較小的俯衝航線,機頭對準目標朝下俯衝,目標套入瞄準具,可以提高精度。
但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戰機速度太快,俯衝角度比較小,投彈精度並不高,能不能命中還是隨緣(如下圖)。
在這種基礎上,英國人就發明了一種更誇張的戰術就是俯衝轟炸。在一戰的時候就被英國皇家空軍採用。後來被廣泛運用,直到產生了專門的俯衝轟炸機。
這種戰機的機身是特殊設計的。首先飛行速度不高裝甲很厚能夠承受部分炮火,其次能承受大角度俯衝和拉起的過載,還有俯衝減速板,所以俯衝角度可以更大。
俯衝角度有多大,電影中有所展示,可以達到70-80°大角度,俯衝航線接近垂直!
此時,只要把目標進入瞄準具,保持俯衝角度和航向,到達一定高度可以投彈!這種可以在保證精度的情況下,還能保證速度!不知道要比B-29這些大轟炸機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投彈結束,馬上拉昇飛機,拉得起來就是孫猴子,拉不起來就是猴孫子。
這種投彈方式的精度,別說軍艦了,連小小的坦克都能打,而且打得都是對方最薄弱的“腦袋頂”,炸彈的威力輔助以加速度,什麼裝甲也扛不住。
《決戰中途島》裡貝斯特就是用這種戰術,用炸彈把赤城號航母的甲板給砸穿了,炸彈砸到第二層才爆炸,引爆了彈藥庫,一發入魂。
“耶利哥號角”電影中,貝斯特他們駕駛的是著名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而且有個細節,投彈的時候有專門的投彈輔助器,向前把炸彈甩出去,為的是要把炸彈朝外甩出螺旋槳旋轉半徑。
二戰中最著名的俯衝轟炸機,就是德國的ju-87“斯圖卡”,這玩意空戰菜的一逼,專門為了俯衝轟炸設計,最高可達600km/h的俯衝速度,快趕上噴氣式飛機的速度了。而且投彈精度高,據說牛逼的飛行員能把炸彈扔人家煙囪裡。
德國閃電戰打得漂亮就靠這玩意,不僅波蘭人怕,蘇聯人也肝顫,德軍王牌飛行員漢斯烏里希曾駕駛“斯圖卡”摧毀了500多輛蘇軍坦克。而且斯圖卡俯衝的聲音被稱為“耶利哥號角”,能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這位說了,這麼個投彈方式,不被打下來嗎?而且飛行員能受得了?
問得好,這種投彈方式,除了一頭栽地上外,真不容易被打下來,因為你的正上方才是漏洞。
就拿中途島海戰舉例,早期二戰軍艦的防空火炮,其佈置和射界都是給魚雷機準備的。
誰家炮火很少往腦袋頂上打,就算能打到,也是一個及其彆扭的仰角。
想要收拾俯衝轟炸機,多數靠協防交叉火力。但當時的戰場上,又不止俯衝轟炸機一種,比如貝斯特的好基友林賽,他是開魚雷機的。
當時的戰場上就是這兩種飛機協作,林賽帶著魚雷機佯攻,負責吸引對方防空炮火(真的是佯攻,魚雷一發也沒命中,還把命搭上了)。
最重要的一點,魚雷機把對方的零式戰機吸引到了低空,給俯衝轟炸機清掃了空域,後者在火力網中找空隙鑽進去,一頭紮下去,投彈爆炸。
投彈成功之後,那就倒黴了。
因為俯衝轟炸機太笨重,飛得慢且彈盡糧絕,俯衝拉起的時候既沒有高度又沒有速度,基本就是當靶子,對方戰機和炮火隨時可以欺負,所以這個時才是俯衝轟炸機最難的時候。
那麼高的加速度、全憑頭鐵,所以轟炸機的名字叫“無畏式”。
所以二戰後期,俯衝轟炸機就不行了,包括德國“斯圖卡”都被英國空軍欺負的轉移去了北非戰場,後來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這種玩命的戰術也消失了。
綜上,這才是《決戰中途島》最大的看點。
所以不管怎樣,這應該是第一次在電影中如此詳盡的展示了俯衝轟炸這種戰術(1976年那部《中途島之役》效果一般),且異常華麗,把這種戰術的危險和奇觀效果真的體現出來。
PS,說起《中途島之役》,該片最為可取的地方就是引用了大量紀錄片鏡頭,就是當年約翰·福特在戰場上拍得中途島戰役紀錄片。
沒錯,電影裡那位被掃射的拍電影老頭,就是約翰·福特,這是也是真事,福特導演為此還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當時好萊塢還有其他導演上戰場拍攝的,被稱為“五虎將”,Netflix推出的紀錄片系列《五人歸來:好萊塢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說的這部分典故。
或許電影不免誇張,或者該片也跟大家想象的戰爭片不一樣,但不要緊,俯衝轟炸真的是肉眼可見的刺激,第一人稱視角。
彩蛋1:鸚鵡螺號
中途島海戰中,美軍第二波艦載機出擊後一直找不到目標,在燃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大隊長指揮官麥克拉斯基(盧克伊萬斯)還是決定繼續搜尋。
結果找到了一艘高速航行的日軍驅逐艦“嵐”號。
於是美軍機群偷偷尾隨“嵐”號驅逐艦,很快找到了日軍的四條航母,把其中三條炸成了煙花。
這艘掉隊的驅逐艦,引導了美國的勝利。它為什麼掉隊,因為一艘潛艇——SS-168鸚鵡螺號(以《海底兩萬裡》裡的著名潛艇命名)。
這段電影也有展現。鸚鵡螺號潛伏,發射了幾枚魚雷都脫靶,“嵐”號為了阻止潛艇上浮才留下來,扔了一通炸彈之後,就去追趕大部隊,結果莫名其妙的成了勝負手。
好玩的是,這才是鸚鵡螺傳奇故事的開始。
包括他們1942年跑去東京灣擊沉了一艘驅逐艦,竟然完好無損的回來了?!還合影留念呢(後來被用到了宣傳畫中)!
作為潛艇裝載了2門152毫米艦炮,一度被當做小型驅逐艦用,敵機來了就下潛,敵機走了就上浮當炮兵,給登陸突擊隊提供火力支援,打完軍艦打坦克,還打下了一架飛機。
在鸚鵡螺號22個擊沉戰果中,有一多半是艦炮。。。
所以人稱“上天入地鸚鵡螺”,他退役之後,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繼承了這一艦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很有意思。
我原本對二戰一點也不感興趣,正因為從這些趣聞和故事中找到樂趣,才慢慢開始對二戰史產生興趣,當然前提條件是,謹防假冒,後來我才發現,當年讀過的不少二戰故事都是假的。。。也是很鬱悶,所以,其實需要看一些戰爭科普電影。。。。
彩蛋2:王牌飛行員
電影中,主角貝斯特的事蹟是真的,扔了3枚炸彈,其中1枚炸彈扔進了赤城號的升降機裡,砸進了機庫引爆了炸彈和魚雷,最終一枚炸彈擊垮一艘航母,創造了歷史。
運氣好是真的,但人家也是膽大頭鐵+技術高,之前就是他們隊裡的投彈冠軍,作風不要命。
也把貝斯特的搭檔——“《阿麗塔》裡的雨果”嚇成那樣,這孩子心說我怎麼攤上這麼一位。。。
對了,這位的名字,他叫理查德·貝斯特,隊友給他起了一個外號“迪克”,所以他的名字就是“Dick Best”。
沒錯,就是你字面理解的意思,外國也有吊炸天這一說哦(只是不知道這個外號是他炸航母之前的就有,還是之後才有的)
但也挺可惜,貝斯特因為吸入了過多鹼性氣體(電影中有展示),1944年就退役了,有了可以吹一輩子的戰績,不過這位挺低調,2001年逝世享年91歲,被安葬在白宮旁。
-
1 #
-
2 #
這還叫主旋律戰爭片?全篇弘揚的都是人性光輝,即使戰況最危急的狀況都沒有鼓勵士兵用自殺襲擊的方式實現戰術目標,比宣傳“為了XXX向我開炮”的電影強多了吧
-
3 #
俯衝轟炸機對航母最有效,航母甲板面積大,易於命中,挨一發至少會炸壞飛行甲板會失去戰鬥力,但是對戰列艦效果差,戰列艦頂部投影面積比航母小的多不容易被擊中,而且戰列艦主要裝甲是水平裝甲,設計就是用來挨大口徑艦炮的,挨兩發炸彈一般也問題不大。美國在中途島以後航母上俯衝轟炸機比例較高,後期發現日本航母打光以後俯衝轟炸機對付日本戰列艦比較吃力又增加了魚雷機的比例。
-
4 #
糾正一點,魚雷機這次不是佯攻是主攻,但是都被零打的死死的,所以無畏們有了機會,另外你也可以琢磨一下日本人的魚雷炸彈互換的原因,就是一般反艦以魚雷為主,大量記錄還有本小說叫戰爭與回憶裡,特地說了這段陰差陽錯
-
5 #
看完電影。可以想象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在他二十幾歲的時候,就是一位魚雷機駕駛員。
-
6 #
誰說俯衝轟炸機太笨重的?不說別的,就說中途島,99艦爆表示不服!加賀號的6架99艦爆,就參於了防空戰,參於了對VT6魚雷機的攻擊!偽軍迷就不要說話了,蹭熱點,讓人笑話!
-
7 #
不在電影院看美國電影
-
8 #
說起俯衝轟炸,首先想起的就是二戰德國的容克
-
9 #
二戰那會只有俯衝轟炸機的命中率有保障,水平轟炸,魚雷機命中率都比較低,戰果也很有限!
-
10 #
搞什麼人性,要什麼反轉,就是平鋪直敘的開幹。
-
11 #
中途島海戰——“大E”傳奇的開端
-
12 #
剛看完,真就是俯衝轟炸的軍教片,其他機種都是醬油,劇情就是中途島戰役花絮趣聞集合。
-
13 #
感覺魚類機更危險,飛得慢
-
14 #
俯衝轟炸丟了炸彈後受到炮火威脅就少了,防空火力要先伺候沒投彈的飛機。
-
15 #
果然二戰是戰爭題材電影的最佳選擇
-
16 #
比無畏中途島好看多了
-
17 #
抗戰轉折點應該是平型關格勒戰役嗎?
-
18 #
說道俯衝,不得不提一下斯圖卡,撕破天空的恐怖嘯叫會讓對方徹底絕望。
昨天看過了,場面恢巨集,俯衝視角伴隨著撲面而來的彩鈴京遊戲彈幕,絕對震撼!珍珠港事件亞利桑那號戰沉、杜立特上校轟炸東京後轉轉飛中國浙江,被當地游擊隊老百姓掩護、中途島大戰這些場景都有展現(一張票看珍珠港、轟炸東京和中途島,你說說值不?)。。再說說中途島海戰本身,除了精準的情報分析外,一場海戰中擊沉敵方三艘航母,還真是有運氣成分在內!嵐號驅逐艦的精準導航,讓美機航油耗盡前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聯合艦隊航母編隊;南雲忠一在得知附近有美軍航母時命令用炸彈更換原先已裝機的魚雷,正是甲板下機庫裡到處堆放的未來得及整理回彈藥庫的魚雷,使得貝斯特能一發入魂導致魚雷殉爆。或許這些都是珍珠港的英勇的亡魂們在冥冥之中在保佑吧!電影最後展現主要演員所飾演的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照片更是讓觀眾有機會緬懷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