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遊戲》全球總票房6.9億美元,居全球影史票房第126位。未在中國上映。成本0.8億美元。影片型別:科幻、冒險。導演:加里·羅斯。製片國家:美國。2012年上映。
每當我開啟一部電影,我的第一個疑問就是:這部電影的什麼地方讓觀眾喜歡?
首先,《飢餓遊戲》當然是劇情設計的不簡單。不是簡單的殺戮、搏鬥,而是涉及到人性、愛、感情、信任與背叛。一種特別複雜的感情糾葛。尤其是,把男女主一組設計為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情人,卻又是殺戮物件的梗,實在是太過癮了,這對於編劇是極大的挑戰,但對於觀眾來說是極大的懸念噱頭。而隨後的12個區的貢品,卻又為形勢所迫,採取了合作抱團的模式,但又是敵人。而聲稱愛他的夥伴,卻又成為叛徒。一場戲必須有衝突,有衝突就必須有正方和反方。劇中透過結盟,形成了反派。這種思路很棒。本來應該是同病相憐的被殺戮物件,現在成了正反派決鬥。黑人小女孩的設計,也特別好,體現了人性的溫暖和戰鬥的友誼,不結盟者的自然結盟。
女主被圍堵在樹上,使用殺人蜂殺死對手,這情節設計巧妙。而戰鬥沒有隻有搏擊那麼簡單,還有場外的公關,導師也在場外幫助她,努力爭取贊助商的支援。而比賽規則的兩次改變,也對推動劇情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這種劇情設計太糾結了,對編劇的要求極高。而觀眾也一直是掂著一顆心在看,看劇情究竟向什麼方向發展。
其次,《飢餓遊戲》最大的吸引點,是懸念。一個未知的可怕的懸念。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個謎底的揭曉時刻。遊戲規則殘酷而充滿懸念。
其三,是情節設計技巧。比如在女主射箭環節,第一箭偏離,大家鬨笑,第二箭正中靶心,卻無人關注,那麼,第三箭女主直接射中宴會烤豬口中的蘋果,舉座震驚。這樣的情節設計,不俗。最後女主得了最高的11分。在進入搏鬥場後,女主沒有完全聽從導師的建議,差一點被殺死,冒險搶走了一件裝備,這也是情節設計之妙:一定不要按照觀眾能夠預料到的路徑來走。
其四,是場面的宏大。看的出來,顯然是電腦製作的畫面。但看起來很壯觀,也是預算大幅消耗的地方。奢華的場景也許是真實的,但也許是電腦製作,更可能的是二者的結合。但無論怎樣,大大提升了電影的檔次和觀眾的觀感舒適度。注意到餐廳凳子的設計了嗎?
第五,是化妝和服裝設計。化妝、特別是服裝設計,是電影中一個必不可少、卻又可多可少、或好或壞的重要環節。但本片中的化妝、特別是服裝設計,顯然是大手筆、大製作,背後是金錢和人才的支撐。特別是貢品少年的服裝設計,亮眼。火焰裙的創意和設計真是很漂亮。
第六,當然就是野外生存技巧,以及和對手鬥智鬥勇搏鬥的場景和情節。充滿了懸念、刺激和震撼。
第七,是科幻感。比如女主在酒店開啟電視遙控器,牆上就出現一幕幕城市各處的場景。很酷炫。科技感、未來感十足的電腦設計製作的城市。形狀奇特的飛行器。科幻感爆棚的控制中心。0.8億美元的投資,沒有白費。
第八,進入搏鬥場之前的生存技巧訓練,也很有趣。生火、搏擊、攀登、射箭、偽裝等。
第九,是共情設計。要注意女主在電影開端,就勇敢地替換妹妹作為貢品。表現了極大的愛、擔當、犧牲和善良,而且還叮囑母親要照顧好妹妹。這一點共情設計至關重要。缺乏這一點,電影就失去了靈魂。這也是編劇書籍《救貓咪》的核心觀點。
第十,當然,女主的表演是成功的,一些即便細膩的感情變化,都能表達的恰如其分。
第十一,細節的雕琢。比如關於嘲笑鳥胸針的梗。電影是在講故事,但電影的故事象是一棵大樹,除了主幹,還有根,細枝和樹葉,還有大樹周圍的青草和花朵,還有大樹上的昆蟲和飛鳥,這才能成為一棵真實的、完整的、豐茂的、美麗的大樹。
第十二,還要一些有趣的設計。比如在大樹的樹窟窿裡隱藏的攝像頭。整個天空是一個大天幕,可以投射影像。天幕內的事物比如大樹、豹子、火災可以自由設計和新增。降落傘投放物品,傳遞物資的金屬罐子,也是非常有趣的設計,這是孩子們的最愛。用學舌鳥來傳遞訊號。用樹葉來治療蜂毒。皮特的化妝偽裝術也令人感到有趣。
第十三,情感表達。雖然是動作、冒險片,但影片並沒有僅僅侷限在動作設計上,還有感情的溫度。比如在搏鬥逃跑後,有一隻蝴蝶落在女主的手指上,女主讓蝴蝶飛走還略帶希冀的表情,都在凸顯影片對感情的精雕細琢。在黑人小女孩死亡之後,用唱歌和天空的影像,用採擷的潔白的花束,來表達女主哀傷的情感。從而使影片具有了一些散文詩樣的詩意。這是有味道的。
第十四,我注意到攝影多采用移動鏡頭,在動作片中,常使用這種拍攝方式,以增加影片的動作感、緊張感。在搏鬥中,基本上都採用了移動手持攝像機的方式拍攝。也注意到其攝影技巧的嫻熟:目光所及,必給鏡頭。
影片的長度是1小時20分鐘,我注意到,影片一半的時間,都是在完成各種鋪墊。
這部電影讓我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有兩點,一是感情模糊不清的三角戀;二是結尾不夠精彩,比較平淡。象這樣規模宏大的電影,一般要有一個高潮結尾,或者是至少二重反轉結尾,才夠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