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些明星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審美教育。
就像王菲女兒李嫣,3歲背熟《金剛經》,6歲辦畫展,9歲已經遊遍大半個地球。
“我都自己搭配衣服,裙子和褲子要看場合去穿。”
如此自信的時尚態度,和王菲、李亞鵬從小對她的審美引導有著極大的關係。
從小開始,他們就喜歡帶著李嫣去感受自然。
他們會帶著工具、揹著厚厚的《本草綱目》,往返于山林之間,教李嫣辨別各色植物。
又像“富養”女兒的李湘,在王詩齡很小的時候,就帶她去盧浮宮等藝術殿堂觀摩真跡。
8歲的王詩齡,就已經能畫出入選影視名人書畫展的作品,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可見一斑。
還有黃磊的女兒多多,學鋼琴、演舞臺劇、給自己設計禮服,可謂多才多藝。
當今,生活中的各種美盲現象,其實就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審美教育欠缺的縮影。
季羨林先生曾在他的隨筆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注重實際的民族。”
因為注重實際,小學的美術老師、音樂老師最經常“被代課”;
因為注重實際,太多家長認為:愛打扮的女孩肯定成績差,愛畫畫就是不務正業;
因為注重實際,花錢帶孩子去博物館、藝術展,還不如多給孩子買兩斤肉吃。
殊不知,這一切,正在悄悄地將我們的下一代,變成徹頭徹尾的“美盲”。馬雲曾在演講中說道:
“如果我們繼續以前的教學方式......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保證三十年後孩子找不到工作。”
在未來,審美能力可以說是一個人最核心的競爭力。
沒有欣賞美的能力,我們的生活裡就只剩下最粗糙、最無趣的一面。
懂得審美,才能生活得更加詩意、更有儀式感,更能從平凡生活中發現美好的小確幸。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慢慢培養他們審美的眼光,這於個人、國家而言,都是百利無一害的事情。
02
暑假,中國產兒童劇《舞法天女朵法拉》迴歸熒屏,無數家長瘋狂吐槽:
“辣眼睛的畫面,雷人的劇情......孩子犯了什麼錯,竟然給他們看這個......”
不止電視劇,當今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在挑戰著國人的審美底線。
敦煌研究院講解員@許鑫NixUx曾發過一條微博。
四川省安嶽縣有一尊石窟佛像,原本神態悲憫安詳,整體造型兼具唐代之渾厚和宋代之精美。
然而,當地信佛的村民,卻嫌棄佛像老舊,給塗上了油漆:
滿山的佛像,變成了廉價感十足的“喜羊羊”,在喜歡文物的人看來,實在是悲哀不已。
相信那些修補佛像的人,並不是有意破壞文物。
他們懷著對修護文物的熱情,有著滿滿的心意,卻唯獨缺乏對藝術的審美。
太多國人的審美,還停留在“紅紅綠綠的多喜氣”、“金燦燦的就是好”。
這是三四線城市父母給新婚夫婦用心佈置的婚房:
這是最受甲方好評的廣告牌設計水平:
這是已經多次改版和設計的小學課本,有人吐槽比30年前更醜了:
作為對比,日本的小學教科書已經美成了繪本:
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深以為然。
百度之前的總監劉超,就因為審美能力的低下,丟掉了月薪幾萬的飯碗。
在國際體驗設計大會上,他的PPT因配色混亂、低俗,成功做到了讓現場觀眾大喊:“你太Low了,下去吧!”
審美的能力,對一個人來說越來越重要,關乎到這個人的外在形象、職場表現、生活情趣。
如同美學家蔣勳所說:“一個人審美水平的高低,決定了他的競爭力水平。
因為審美不僅代表著整體思維,也代表著細節思維。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
03
畫家吳冠中先生曾經說過:“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吉林大學教授也曾在2018年畢業典禮上發表過這樣的演講:
“看看我們的校園裡,許多男同學穿著一條大短褲,露著帶毛的雙腿,穿一雙拖鞋,身披莊嚴的畢業禮服滿校園逛。你們覺得美嗎?
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斷一個人是否是中國人的標準,基本上就是服飾與行為。
相對於其他亞洲人,中國人的服裝搭配比如衣褲、鞋帽、鞋襪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體的,遠遠一看便知道是中國人。”
我們的中華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和根基,值得我們去尋找、品讀、學習。
可是現在,對美的麻木、對實用性的追求、美學教育的缺失,使我們漸漸失去了審美能力。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人生實苦,若沒有善於發現美的眼睛,該有多可悲?
如果一輩子匆匆忙忙,忽略過程的美,是怎樣的生活品質?
懂得欣賞美,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加豐盛,而不是麻木地湊合過一生。
願你我,能在對美的追求和探索中,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共勉。
-
1 #
-
2 #
懂得欣賞美,我們的生命才會更加豐盛,而不是麻木地湊合過一生。願你我,能在對美的追求和探索中,把日子過得活色生香,讓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
3 #
李湘的女兒王詩齡,情商非常高,聰明靈麗。
-
4 #
不夠嚴謹。我是被國家資助完成學業的,兜裡沒有錢。根本就沒發考慮美學不美學的東西。但我現在過的很好,比大部分人過得好。
-
5 #
做父母的都沒邁出國門一步,小孩以什麼資本出國漲姿勢?如果王菲女兒生在尋常百姓家,她的自信和底氣從何而來?!
-
6 #
我支援作者的觀點,只有槓精才天天跟自己的生活抬槓!再苦都有那麼一瞬間的快樂!發現美何嘗不是這樣呢?
-
7 #
我承認美學的重要性,可是太多人在用力生存,沒有天時地利,沒有人和,沒有環境,誰賦予給他美的靈魂?
-
8 #
生活從不缺少審美,關健在於個人喜好。有人喜歡色彩淡雅,有人喜歡色彩豔麗,因人而異,無關雅俗之說。過有品質的生活,我想這是每一個人的所想要追求的吧!當溫飽達到剛需,當收入小於開支,試問:有誰能夠瀟灑的只求個人品味,不管家人生活所需。任何的美都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當然,心存美好,目光所及處皆美妙!我不覺得衣著樸素比身穿奢侈品會有落差,每個人都不易,且過且珍惜!
-
9 #
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實用功利主義,焚香操琴詩書禮樂的古人也只是部分士大夫階級,大多數古人和現代人一樣,終身務農或者寒窗苦讀追求功名。中國的階級割裂現象很嚴重,現在依然如此。美學的缺失不一定是經濟原因,更是思想觀念原因,搭配幾套適合又不一定是名牌的衣服,多讀書多看報,多觀察體悟生活,把自己收拾的整潔乾淨,如此而已。但許多國人,包括我,總是懶得做出改變,或者沒有自信,認為自己所處的層次不配擁有好的品位。不過現在我身邊活得精緻認真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下一代總會更好的
-
10 #
其實科學家,為國家做貢獻的人最美。各有各的美法,心靈美,愛國愛家才美。一邊賺國人的錢然後移民其他的國家,那些所謂的“名星”美從何來?
-
11 #
“沒有欣賞美的能力,我們的生活裡就只剩下最粗糙、最無趣的一面。”因為美的東西總是被冠以不健康,小資調!所以,只剩下粗糙和無趣!
-
12 #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有特色,不能說誰高誰低,審美標準在於審美群體的認知。某種意義上來說,不能依貴族的標準而對平民的審美都得一亂棍打死吧!
-
13 #
呵呵,何不食肉糜?首先你得吃飽穿暖,能夠扛起生活的重壓再去追求美,再說美的定義是抽象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要強加給別人美的定義。
-
14 #
12歲打耳洞、帶耳釘?學校讓嗎?
-
15 #
小姑娘那是心裡不健康,通過美妝,能證明自己很美,懂妝容搭配,讓自己更自信的手段
-
16 #
我就是個美盲,我太難了
-
17 #
日子都過的緊巴巴了何來帶孩子去美,明星的孩子是有那個條件,普通人只能過普通的生活,好好學習才能讓自己更美,知識美才是最美的
-
18 #
我們70後的小學課本就很美
明星不美活得下去嗎?愛畫畫的孩子學習成績不一定差。但是很愛打扮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到哪去。因為時間是有限的。有大把錢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去看畫展。沒什麼錢的,當然是留著買肉吃了不吃好一點哪有力氣欣賞美。琴棋書畫,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的,不把語文,數學學好。哪裡有能力,學琴棋書畫。好吧,兒童劇,佛像,搖搖機,婚房是浮誇了些。但是不覺得廣告,小學課本有什麼問題。日本的教科書,才有毛病,那是什麼書,語文,數學,還是美術……審美觀是很重要,但是那是在吃飽穿暖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