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內地70-90這個年代的觀眾來說,除了港劇、新加坡劇,中國臺灣省製作的電視劇(簡稱:臺劇)也是觀眾記憶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臺劇被引進大陸播出,影響力風靡一時。
不同於香港地區TVB和亞視兩家電視臺針對性的PK,在臺灣電視史上,有三家電視臺實力相當,同時佔據著重要地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它們就是觀眾們口中的“老三臺”。
老三臺指的是臺灣省在1960、70年代創辦的三家無線電視臺,分別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8年)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臺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臺的節目長大,對老三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臺灣電視公司,全稱“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視”、“TTV”,是中國臺灣省第一家電視臺。1962年10月10日,臺灣電視公司正式開播,開啟了中國臺灣省電視史。
中國電視公司,全稱“中國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視”、“CTV”,是臺灣地區第二家電視公司。中視於1969年10月31日正式開播,中視的開播改變了臺灣省內臺視獨家播映的局面,並全部以彩色播映,將臺灣省的電視由黑白帶入彩色時代。
中華電視公司,全稱“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視”、“CTS”,是臺灣地區第三家電視公司。華視也是臺灣省第一家榮獲國際品保ISO9002認證的無線電視臺。
臺灣電視劇發軔於60、70年代,當時的臺灣還是蔣氏父子統治時期,所以那個年代的臺灣劇有著明顯的政宣色彩。1962年,臺視播出了第一部閩南語電視劇《重回懷抱》,此後不久,臺視又推出了臺灣電視史上第一部自制國語電視劇《浮生若夢》,引發不少業界關注。
1969年,中視播出的親情倫理劇《晶晶》轟動一時,引發電視劇製作熱潮,此劇的插曲全部由鄧麗君演唱。1971年,隨著華視的成立,臺灣電視劇市場逐漸呈現三足鼎立的競爭態勢。
1974年,華視推出長達256集的武俠劇《保鏢》,此劇講述了中原鏢局將揭發嚴嵩禍國殃民罪狀的血書護送進京,鐵衣衛陸續派出殺手阻撓鏢隊,正邪雙方屢次展開交手的故事。該劇以趙家三小姐趙燕翎為主角,可以說是一部大女主戲,據說當年蔣先生非常喜愛這部劇的女主角,因此本劇一直沒有設定男主角。
二十年後,臺灣著名導演陳明華再次翻拍了《保鏢》這部劇,更名為《天地英豪》(大陸引進時又稱《中原鏢局》),在90年代風靡一時,此是後話。
有競爭才有進步,競爭促進了電視劇製作水平的全面提升,老三臺當時在電視劇製作題材上各有所長,特色各異:臺視擅長社會生活寫實劇,中視注重民間狹義及家庭親情劇,華視喜愛古裝武俠傳奇劇。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電視劇的發展經歷了逐步爬坡和跌升階段,70年代中期《保鏢》《包青天》等電視劇取得極高收視率,並開始暢銷海外市場。
但是,整體來看,這一階段臺灣電視劇深受島內政治大氣候影響,電視劇政治性大於藝術性,重宣教輕娛樂,政宣色彩濃厚。電視節目內容重點還是新聞和宣教節目,娛樂性和親民性的“軟性”電視劇並不多。
直到進入80年代,港劇的風靡和兩岸關係的破冰,使臺劇在追隨港劇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從此臺劇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