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靠!”

《拆彈專家2》開場不到十秒,我飈出一句驚呼。

隨後幾分鐘,持續高度緊張,瞠目結舌。

只因為——

眼前的畫面太!炸!了!

中國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

佔地85萬平方米,連通海、陸、空,客運量和貨運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它不僅是香港地標,亦是國際級樞紐。

這麼一個至關重要的場所,發生任何意外,後果都不堪設想。

如果我說,它面臨爆炸危機呢?

邱禮濤這個“瘋子”,在《拆彈專家2》一開場,就引爆了核彈——你沒看錯,是核彈——讓香港國際機場在巨響聲中陷入漫天硝煙和一片火海,隨著巨大的蘑菇雲升起半空,整個赤鱲角人工島都被核平……

還記得三年前《拆彈專家》裡,邱禮濤“炸”掉了被視為香港的交通、經濟動脈的紅磡隧道。

當時就有人質疑:導演第一部就拍這麼大場面,續集怎麼辦?

現在,答案來了——

《拆彈專家2》裡,“炸機場”還只是“前菜”。

全片六場爆炸,場場驚魂

“中心廣場爆炸案”、“情侶綁架爆炸案”、“酒店爆炸案”……

直至世界上最小的核彈大衛·克羅炮出場,所有人倒吸一口涼氣。

除了機場,目標還有青馬大橋——香港最重要的交通幹道青嶼幹線的組成部分。

眼睜睜看著青馬大橋被攔腰截斷,衝擊波震得海水噴射出幾十米巨浪,火光與海浪交疊,震撼感官。

不得不說,“炸”這個字眼就是為《拆彈專家2》量身打造

開頭與結尾兩場核彈爆炸戲,堪稱年度大銀幕名場面,甚至可以載入華語片史冊。

這種全程高能燃爆的觀感,已然征服了首批觀影的觀眾。

豆瓣開分8.0,淘票票和貓眼開分9.4。

觀眾紛紛表示:劇情猜不到、從頭到尾沒掏手機、最後看得飆眼淚……

還有最簡單粗暴表情達意的一句話:

“今年看過的最好看的電影。”

好看在哪?

單純靠場面“炸”?

不夠。

要我說,《拆彈專家2》最“炸”的不是炸彈,而是,拆彈的人

如果放一般警匪片裡,“拆彈專家”這樣的人設呈現,必定是一腔正氣一身傲骨,是公理正義的代言人。

但,邱禮濤沒那麼俗。

或者說,他有更大的野心。

“潘乘風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這句臺詞,是對潘乘風(劉德華 飾)本人的詰問,亦是吊足胃口、需要觀眾親自拆解的一道謎題。

五年前的潘乘風,是叱吒風雲、前途光明的拆彈專家。

他會脫下防爆服裹住受害者以給對方安全感,會連案發現場的一隻小貓也細心救助。

至交&戰友董卓文(劉青雲 飾)這樣形容他:

“為了救人,命都不要。”

話裡有讚賞,也有隱隱的擔憂。

潘乘風專業素質過硬,樂於捨己為人,因此戰功赫赫,救下很多人。

能感受到,他對“拆彈專家”的身份倍感驕傲。

被炸傷失去了一條腿之後,他比常人加倍努力,憑著堅強毅力和樂觀心態把體能練到遠超警隊標準,只為再回一線,繼續做拆彈專家。

然而,執著發展到極致就成了執念,對自我價值的追求也漸漸激化性情中的自負。

隨著重回一線的希望渺茫,潘乘風的心態日漸偏激,扭曲。

曾經的拆彈專家,竟然成了別人眼中的“定時炸彈”。

時間來到五年後。

潘乘風“自爆”的引線似乎已被點燃——

他無故出現在多個爆炸現場。

不斷更換裝束,形色可疑。

還被拍下運送炸彈、與安保人員對打的畫面。

究竟是黑化,成為了反派組織的核心成員?

還是作為警方臥底,負責偵破國際大案?

失憶的潘乘風,面對死黨董卓文和前女友龐玲(倪妮 飾)兩套截然不同的說辭,陷入了迷茫。

他只能一邊逃亡,一邊查明真相。

觀眾也在導演精巧的敘事之下,墜入懸疑迷霧:

潘乘風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

或者說,他將選擇做一個好人還是壞人?

重重懸念,反轉連連,沒有看到結尾,根本猜不中答案。

《拆彈專家》裡,邱禮濤就給出幾場我意想不到的重頭戲:

以為不會死的人,死了;以為不會炸的紅磡隧道,炸了。

到了《拆彈專家2》,反型別的企圖更明顯,尤其潘乘風這個非典型英雄的設計,其心理狀態和角色呈現的轉換之複雜之豐富,極為大膽。

他呈現的是矛盾而飽滿的人性,絕不能僅以“好人”和“壞人”去簡單界定。

在混亂的情勢中,他不斷轉變,一度踏進人性的灰色地帶。

你看得見他的憤怒:

看得見他的脆弱:

也看得見他在被外界和內心雙重擠壓拉扯下的痛苦掙扎。

當他吼出那一句“我不是瘋,我是痛”時,被逼到崩潰邊緣的情緒頃刻傾瀉,既瘋又痛,很是扎心。

在真與假之間不斷尋找自我的潘乘風,是晁蓋也是宋江,是拆彈專家也是定時炸彈。

他的追尋和救贖,亦是“自我拆彈”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對龐玲的深愛,對警察手足的情義,對社會的責任擔當,又不斷與他心底的善良正義相呼應,最終匯成一個刺激又動人的結局。

可以說,潘乘風是近幾年華語片中最具突破也可能最具爭議的主人公。

他的魅力毋庸置疑。

劉德華在幕後特輯中坦承,角色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波動性很大,表演自然面臨更高難度。

而事實證明,他貢獻了極有深度和張力的表演,讓人能夠輕易共情。

先拿靜態劇照來說——

潘乘風和龐玲在三個不同時期的同框,光從眼神就能看出他的狀態差別。

人人讚頌拆彈專家時期,他春風得意,高調自信。

失憶後從龐玲口中得知自己參與警方行動,遲疑和茫然中又流露一抹光彩。

看似陌生人,心中卻依然有情,是對愛人的思念還是對同儕的關懷,這複雜情緒都化作眼中的隱忍試探。

華仔的帥,大家都說過太多次了。

30年前電影裡“六親不認的步伐”,現在還能火爆網路,人人爭相模仿。

賈玲的隔空追星,也代表了一眾迷妹的心情。

但我覺得他最帥的一點,不在於外表,而在於敬業態度和深不可測的實力。

潘乘風一體兩面,三個維度。

樂觀開朗,暴戾陰鷙,迷茫掙扎……不同時期的不同情緒充滿感染力,貴在一個“真”字。

有一場戲,他目睹昔日戰友傷痕累累卻無法上前。

從鎮定自若到強裝平靜,再到無比痛苦糾結,身體因為緊張而顯得僵硬,一片昏暗中他的淚光直戳人心。

戲裡潘乘風拆彈,戲外觀眾又何嘗不是“拆”開他層層包裹的一顆心。

除了拆彈,劉德華在片中有大量難度頗高的動作場面。

因為角色一條腿是“義肢”,從生理層面為表演提升難度。

而劉德華一方面把動作戲做得很

近身搏鬥拳拳到肉。

跳天橋、被車撞、一路狂奔,都親身上陣,給足臨場感。

另一方面,他也很注意細節。

右腿動作沒有左腿靈敏,以及跑跳時的障礙和痛感都有鮮明體現。

對真實的追求與呈現,在影片各大場面和各個細節處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當年拍《拆彈專家》,邱禮濤耗資1.8億港幣1:1還原紅磡隧道,然後把它炸成廢墟。

拍《拆彈專家2》,他採用更多實景拍攝,取景地囊括中環、旺角、機場地鐵站、廟街等人流量巨大的地點。

一場街頭追逐戲,潘乘風一路從天橋跑到密集樓房,各種攀爬、奔跑、閃躲,看起來緊張驚險。

排程上將環境利用到極致,就連他在花園街換裝取帽的設計都是現實中最佳方案,挑不出刺。

為了拍出最具衝擊力的爆炸場面,邱禮濤不僅祭出核彈大衛·克羅炮這個大殺器,還收集大量資料,研究資料,在實景微縮模型上反覆試驗炸彈的數量、位置,一遍遍模擬爆炸效果,極盡謹慎細緻。

經過長達一年的後期製作,影片視覺效果逼真震撼,充分滿足觀眾的感官刺激。

甚至有人說,香港被邱禮濤拍成了哥譚!

導演有多細心,對演員有多“狠”,舉個例子——

從《拆彈專家》到《拆彈專家2》的三年中,現實裡拆彈專家的服裝已經更新換代。

因此,這次劉德華和劉青雲穿的拆彈服也升級了,一套就重達40公斤!

包得緊緊的,不透氣,穿脫都需要人幫忙。

在40℃的高溫下拍攝,兩人經常一穿就是一整天,渾身溼透,體力耗盡。

但只有真實,才能帶來真情實感的感動和真槍實炮的震撼。

它很炸,很爽,但又不止是一部爽片。

作為觀眾可以得到驚豔的視聽享受,也能從角色身上找到可嚼的地方,感受導演的內在表達。

開場炸到結尾的一幕幕,讓我看到了港片最為推崇的“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簡直嗨爆了。

這個系列值得繼續拍下去,也必須拍下去。

邱禮濤和劉德華唯一要考慮的就是——

第一部拆C-4炸藥,第二部拆核彈,第三部還能拆啥?

16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鄭爽素顏出鏡錄節目,臉部浮腫像大媽,顯老十歲差點認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