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之一,金庸的名字恐怕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正是因為他與古龍等人在武俠小說上日復一日的耕耘,才在國際社會上為中國武俠小說開創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就連現如今一度在國際上熱門的修真小說,其實也隱約有一些他們的影子。金庸能夠將武俠小說這一普通的文學體裁發揚光大,也說明了他本身有著不可多得的才華。
在上世紀的香港,就有三名出色的文人,和金庸一起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當中的金庸自不用多說,而剩下的三人,或許有些人對他們並不是很熟悉,但僅憑他們的名號,便也能夠對他們的才氣略知一二。
比如說,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黃霑,儘管早在2004年就因病逝世,可他至今都仍然還是香港歌壇公認的“詞壇教父”,其才學品行可見一斑。
與李小龍不打不相識儘管黃霑和金庸、倪匡和蔡瀾四人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不過黃霑的出生卻稍有不同,他本來是廣東省廣州市人,8歲時才和父母一起移民去了香港。
儘管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不過到達香港以後的黃霑,很快地就和當地人打成了一片,最有意思的是,黃霑竟然和後來的另一名風雲人物李小龍成了小學同學,二人更是有了一段不打不相識的插曲。
在我們的印象裡,李小龍是一名功夫巨星,其實有關於李小龍的武術天賦,在他小學時期就頗有體現,當時的李小龍在校內就已經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可以說是威風八面。
而黃霑與李小龍的初次見面竟然是打出來的,由於聽說自己的表弟受到了欺負,年輕氣盛的黃霑也是氣勢洶洶地找上了李小龍,作勢要為表弟討回個公道,於是二人便開始了一番較量。
理所當然地,在第一次遇到李小龍這名天才功夫少年的時候,黃霑就被好好地教訓了一番。
不過,事情卻並未簡單地到此結束,黃霑輸給李小龍以後,卻是始終不服氣,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他一有空就要去挑釁李小龍,並再次被打趴在地上,最終,黃霑的這種屢敗屢戰的精神受到了李小龍的賞識,二人成了一對好哥們。
我們也可以從這個故事中看出黃霑的性格,他雖然有些意氣用事,但卻有一股永不服輸的狠勁,倘若一個人能夠保持著如此強大的精神力量,又有什麼事情是無法成功的呢?
果不其然,後來的黃霑就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大才子,在香港樂壇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要說黃霑為何從曾經那個血氣方剛的少年成長為了著名詞曲家,這當中同樣有過一番波瀾。
敢想敢做,年少輕狂或許是黃霑天生就與文學有緣,在報考大學的時候,他選擇了香港大學中文系,也算是確定了自己下半輩子的人生道路。
在大學期間,黃霑的才氣就得以初顯,他參加了李香蘭的電影《一夜風流》的製作,成為了當中的一名配音員,雖然這時候的黃霑已經有了投入影視行業的基礎,不過他也沒有多想,而是和無數同學一樣,畢業後來到了一所中學成為了老師。
然而金鱗豈是池中物,教師這份工作終究還是容納不下在文學、藝術上均有著傲人天分的黃霑,在參加工作兩年以後,黃霑漸漸地感覺到自己與教師這份工作有些格格不入。
於是,黃霑毅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次轉型,他放棄了自己原先的飯碗,改而投奔了“麗的”電視臺,成為了一名主持人,於是他便踏入了一片從未涉足過的新天地。
透過時間的積澱,黃霑成為了一名小有名氣的音樂人,工作也是一換再換,轉眼間還搖身一變當了幾回電影人。
對於黃霑所寫下的不少歌曲,相信大家也是耳熟能詳,比如徐克導演的《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就是黃霑所著的,他還說“笑傲江湖嘛,就是這樣子”。
據說在寫成這首歌之後,黃霑和徐克、羅大佑等人一起在錄音棚裡一醉方休,或許正是由於這樣的肆意妄為,所以才使得最終《滄海一聲笑》的成曲顯得是慷慨激昂,更是將情感宣洩得淋漓盡致。
人老心不老的大才子在這一年,黃霑已經將近50歲了,驀然回首,原來黃霑依然還是曾經那名同李小龍以拳會友的激揚少年,這種意氣風發的性格即使在後來也從未消退過。
如那些血氣方剛的少年們一樣,此時已經是功成名就的黃霑同樣也會罵人,不過黃霑的“罵”卻不是那種滿口髒話,反而是不帶髒字的一種諷刺,在調侃之餘逼迫對方奮發圖強。
劉德華就曾經被黃霑“罵”過,1992年,還未展露出歌手才華的劉德華髮行了一首歌曲,叫做《情是那麼笨》,而黃霑這名資深音樂人聽過這首歌之後,卻是對這首歌發表了一番嘲諷。
黃霑表示自己沒見過寫歌這麼笨的作詞人,言語間便已經是將劉德華的作詞天賦貶低到了極致,要知道,作為“詞壇教父”的他給出的評語幾乎是可以將劉德華蓋棺定論的。
好在黃霑雖然像年輕人一樣逞口舌之快,卻並未真正的放棄劉德華,在後來的一次見面中,黃霑邊笑邊拍著劉德華的肩膀,告訴劉德華不要灰心,畢竟人都是會進步的,曾經的批判也只是一時的。
而此時的黃霑也是承認了劉德華的歌曲,還親自為劉德華的《真愛是苦味》譜了曲,或許正是由於黃霑不留情面的批判,才讓劉德華在詞曲方面有了驚人的進步。
作為一名碩果累累的音樂人、詞曲家,黃霑的才氣和性格不可謂不是獨一無二,儘管他以肆意妄為、髒話連篇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在外人眼中是“老不正經”的代名詞,不過,正是這樣的他,才在香港音樂史上留下了與眾不同的一道痕跡。
2004年,黃霑因身患癌症,最終與世長辭,一時間在整個香港都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小結:黃霑一生中譜寫了兩千多首歌曲,對於當時的香港樂壇可謂是至關重要,儘管我們都知道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可謂是人才輩出,可要說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史,卻必然離不開黃霑的故事。
以一己之力推動流行樂的發展,在這樣傲人的成績之下,黃霑卻能夠始終保持做自己,這種才氣中透露出些許豪情的模樣,便也是黃霑一生的真實寫照。
從成名早期在錄音棚的託心相交,到對樂壇後輩不動聲色的俏皮話,再加上平日裡的能說會道,黃霑將自己活回了一名少年的樣子,將他的文字也塑造成了年輕的旋律。
在2004年逝世那年,黃霑依然還是最潮的人,相信每一位曾經結識過黃霑的人,都不會忘記這名與眾不同的“老頑童”,而黃霑本人,也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