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首播爆紅,續作爛尾”是大部分國產影視劇的宿命了,而且就在這個月,還有兩部更加證實了這個規律。

一部是開頭還不錯,越看越不對的《大秦賦》(對於這部劇姐也是震驚了,一開始以為嬴政的不對路是意外,後來發現這才是常態),另一部是卡著及格線的《巡迴檢察組》(這個可以看成是《人民的名義》續作)。

由於這兩部拉胯拉得太嚴重了,以至於原本定好而且大家期待值挺高的《大江大河2》,大家的態度也開始不確定起來。

別說正午陽光不至於出錯,畢竟他們也幹過《歡樂頌2》徹底油膩的莫名。

直到這部劇正式開播,劇姐跟著看了幾集,才真的放心了。

這部,肯定是今年前五了,穩了。

《大江大河2》

這部劇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第一部的口碑就很不錯,收視資料也非常好,還斬獲了一堆獎項,所以大家對續集的期待值是挺高的。

好在這一次,幾乎是原班底,還是阿耐原著,正午陽光出品,李雪、黃偉導演,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主演。

而這樣的班底,保證了這部劇按照第一部的水平製作。

除此之外,隨著時間推進,三個主角都有所成長,尤其是宋運輝的戲份更加有張力,更加好看。

以至於這部劇,開播就坐穩了9.3分,不出意外的話,能保證在9分以上。

《大江大河》整個故事描述的是改革開放期間,三個出身底層的人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經歷改革春風抓住機遇,改變人生軌跡的故事。他們本身代表著三類人,契合著當時的時代變革。

第一部講的是改革開放的最初十年,也就是1978到1988年。

宋運輝(王凱飾)出身不好,但是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以及姐姐的犧牲,抓住了機會上了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當時非常厲害的化工企業,成了國企的技術人員,成功端上了鐵飯碗。

他是代表國企發展的一派。

而雷東寶(楊爍飾)從軍隊退伍後,則回村裡當了村支書。

他人挺糙,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一腔熱血,敢想敢幹,立志要帶著全村人發家致富。

在一系列農村改革中,他都起著帶頭作用,率先帶著大家實行包產到戶,開磚廠,開電線廠,發展集體經濟。

他是代表農村改革、集體經濟的一派。

楊巡(董子健飾)情況最糟,家裡窮,沒錢讀書,也沒錢做買賣,但是他商業眼光很不錯,所以做小生意雖然比較苦,但也做得像模像樣。

從一開始開菜市場,挑著大饅頭出去賣,到後來發展成個體戶,代表的是個體經濟模式。

三種經濟模式,看著特別大,但落實到三個人身上,就變得又具體又清晰,直接明瞭。

而觀眾透過角色的變化,角色遇到的困難,也能清楚地明白這三種經濟模式的潛力和隱患。

最關鍵的是,大家的心思都跟著這三個人走了。

到了這一部,故事來到了1988年,聚焦於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經濟變革,故事也延續了第一部的劇情。

到了第二部,大家已經都不是當年的小蝦米了,都算是有經驗的老手了,然而他們面臨的困難,也升級了。

第二部開頭時,宋運輝已經從普通的技術人員升到了廠長的位置。

不過,他也被從金州調到東海,籌備一個新的化工廠。

簡單來講,就是去開疆擴土了。

然而沒想到的是,東海的專案上來就困難重重。

宋運輝因為金州的交接問題,延期到崗錯過了專案申報,他費盡心思研究資料出了新的方案。

然而就在這時,他收到訊息說,國家投資縮減了,需要精簡專案,而他們的專案,就是被精簡的之一。

機會留給了其他專案。

負責籌備專案的人立刻準備撤了,但宋運輝不願意。

一方面,他脾氣比較倔,另一方面,透過收集資料以及調查,他確定他的這個專案才是更利於東海發展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他在這裡建不了新廠,回原廠也困難,實在是進退兩難。

為了專案,為了東海,也為了自己,他決定再努力一下,找有審批權利的路司長當面交流一下,說服他留下這個專案。

然而路司長地位太高,宋運輝沒有路子能直接見到路司長。

於是他輾轉去求人介紹。

他先是找到馬主任,跟馬主任你來我往試探了半天,才知道馬主任也沒路子。

然後又找到金州的閔廠長,結果遭到閔廠長打太極,嘴上說著一定幫忙的場面話,卻死活不說正題,顧左右而言他。

於是,他只能表示,“要是這專案批不下來,我可能就要想辦法回金州了。”

這就是直接的威脅了,你不給我牽線,那我就回去跟你競爭,我的實力你也知道的。

所以幫我就是幫你自己。

閔廠長果然聽懂了,趕緊就去牽線了。

他先是幫忙聯絡上了李司,李司也是老油條了,一直在安慰宋運輝,可死活就是不說引薦的事。

宋運輝還是利用了李司和閔廠長的親戚關係,直接表示,我又不是沒地方去,我這麼堅持,不過是為了閔廠長。

還是那句話,幫我就是幫你自己。

於是最終,他總算見到了路司長,可以當面彙報東海專案的優勢了。

有人可能覺得宋運輝變了,他也開始玩他最不屑的那種官僚話術了。

但是其實,他只是成長了,知道怎麼用圈內的規則捍衛自己的理想,而不再是蒙著頭硬撞了。

然而他以為的成功了一半,卻只是遭遇了一盆冷水。

相比前面的馬主任、閔廠長和李司,路司長更加難搞。

在見到路司長之前,觀眾都以為這是個官僚,然而等路司長出來,大家才知道誤會了。

路司長非常懂技術,甚至比宋運輝都厲害,宋運輝說的“技術先進,投入產出比高,對東海市發展更有利”這些優勢,路司長比他還明白。

他很清楚這些,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只能留一個專案,他需要先考慮產量。

這是東海專案的大劣勢。

宋運輝也清楚,產量這個問題糊弄不過去。

他想解釋,想再爭取一下,然而這時,路司長卻建議他把技術方案轉到已經確定的濱海專案上,他也可以調到濱海專案組輔助開發,兩全其美。

但宋運輝拒絕了。

為此,還得罪了路司長。

正常路子不行,那就走不正常的。

他回去後,冒著得罪人的危險,越級上報審批專案,最終讓東海專案獲得了審批,成了重點專案。

然而他卻把上上下下的人都得罪了。

於是,專案成功了,他卻被邊緣化了。

可他卻也不後悔這樣做。

就像他和路司長爭執時說的那樣,他在乎的是東海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而不是他個人的未來。

所以這樣的犧牲,他不是沒想到,而是願意如此。

雷東寶(楊爍飾)在膽大方面,也不遑多讓。

作為集體經濟的代表,他第一個帶著大家搞責任承包制,搞集體廠子,終於讓村子成了十里八鄉最富裕的。

到了第二季,他再接再厲,瞄準了辦銅廠這個大活兒。

他看的很清楚,國家現在一直在搞建設,搞建設就要用電線,製作電線就要用銅,那開銅廠,絕對的一本萬利。

於是,他貸款500萬開銅廠,然而這會兒,整個小雷家村資產總額才只有300萬,這要是賠了,那砸鍋賣鐵都賠不起。

但雷東寶不怕,他就這麼搞起來了。

然而等到資金到位了,卻又出現了個大難題,沒技術,沒專家。

好在,有錢就能請專家,買裝置,而且還有宋運輝呢,沒事打電話問問意見什麼的。

於是銅廠就這麼稀裡糊塗地辦起來了。

但是,畢竟大家都不懂,於是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先是因為不懂,於是都拿錢砸,不懂控制成本,導致預算嚴重超支。

照這個進度下去,可能三年都賺不到錢,搞不好還會賠錢。

沒辦法,只能壓縮開支,節約成本,還是因為不懂,於是在不該節約的地方節約了,於是鬧出了大事。

他們花便宜價錢請來的專家技術水平不到位,雖然生產的銅質量沒問題,但煙囪裡冒出的卻是黑煙,宋運輝聽後趕緊讓他們停手,說冒黑煙是有問題的。

但是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懂技術,不知道後果,也沒當回事,最後導致了爆炸。

事故發生了,雷東寶更是昏招頻出,靠著自己的經驗,居然去賄賂,直接埋了個大雷。

後續還有他進監獄的情節,看來這件事是不能善了了。

楊巡(董子健飾)在第一部裡也算闖出了點名堂,有了口碑和市場。

第二部,他去了東海,想要搶佔東海的市場。

他這邊也是有所成長的,從一開始的各種被欺負,到可以一人鎮壓租客們鬧事,連消帶打地處理好事情,沒鬧出亂子來。

另外,在第一部的宋運萍下線後,這次的女主換成了梁思申(楊採鈺飾)。

她曾是宋運輝的學生,在第一部裡還是個小女孩,戲份不太多。

在這一部,她從國外歸來,是中外合資廠子的外方經理,也就是外資代表。

她主要的戲份是和宋運輝,除此之外,在東海發展的楊巡也跟她有一定交集。

這一部從情節和細節的處理上,不輸第一部,甚至因為人物的成長,他們面臨的問題更嚴峻,使得博弈更加厲害,也就讓觀眾看得更過癮,更爽。

無論是宋運輝在體制內的謀劃,還是雷東寶橫衝直撞,或者是楊巡的苦苦經營,都詮釋得非常有特點。

人物的對立和鬥爭,也都很精彩。

除此之外,正午陽光還保證了最大力度的歷史還原。

場景道具,服裝化妝,都比對還原,絕不含糊,一些沒有直接拍的內容,也在其他情節裡以背景的方式展現了。

例如銅廠冒黑煙的煙囪,或者路司長關於網球的知識。

該有的,一點都不少,絕不在細節處拖後腿。

總的來說,這部劇是口碑劇中的口碑劇,重點的情節、人設、演員的表演都無可挑剔,而服化道場景這些,又錦上添花,精益求精。

所以9.3分雖然有點虛高,但也不僅僅是情懷作祟,是真的被這樣的精品感動了。

不過大家還是比較擔心女主的,畢竟女主當初經歷了多次換人風波,很多人擔心女主扛不住劇情,最終帶著全劇拉胯。

對於這一點,劇姐也只能說,祈禱吧。

22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聊齋》《八陣圖》《醉打金枝》這些古裝電視劇的造型師有多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