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成想,一場活動中明星的座位順序,居然在娛樂圈引起一場軒然大波。
事情起因,是近期的一場頒獎禮活動現場,蔡徐坤、楊冪等頂流穩坐第一排C位,而香港歌壇天后容祖兒和香港TVB視後胡杏兒,卻被安排在了第二排不顯然的位置,令人唏噓。
事後有人替兩位香港明星打抱不平。事實上,也更折射出一個現實,“香港明星”這個群體,當年有多風光,如今又有多落寞。
對於一眾看客而言,明星坐在哪裡可能並無多大不妥。但這一次,為何惹來忿忿不平,為兩位香港藝人抱憾?
港媒更是直接發文稱:容祖兒和胡杏兒兩位前輩,被蔡徐坤、鄧倫等後輩壓了番位,這與以前港臺藝人在內地受到的“貴賓待遇”相距甚遠。
字裡行間透露出,如今港臺明星在內地的地位大不如前,被降維打擊,落差感十足。
的確,如果論資排輩的話,容祖兒和胡杏兒的資歷都沒得挑,都在千禧年之前出道,有作品也有國民度,也都粘了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榮耀與便宜。
但如果論今時今日在內地的影響力,就像網友所言,“時代早就變了”。
胡杏兒雖然近年來將工作重心移向內地,並且在近期在綜藝《演員請就位2》中,因為不俗的表現摘得冠軍頭銜。容祖兒也正在參加熱播綜藝第二季《我們的歌》。
但前者在節目中的話題度,顯然不敵同節目的其他鮮肉小花們;而後者在節目中,也面臨著前有李玟等前輩的精彩表現,後有鄧紫棋、王源等後生的“夾擊”。
顯然,胡杏兒和容祖兒這兩位香港明星,在內地觀眾眼裡已非一線巨星。
從前港星難請、價高,“物以稀為貴”,大家覺得能請到港星助陣,就保證了話題、收視和看點。這就造成了內地明星和港星之間的待遇,存在著天差地別的差距。
以前吳京闖蕩香港娛樂圈的時候,到處做配角,甚至在《殺破狼》中被主角甄子丹打斷幾根棍子。即便在香港做了多年配角,也沒迎來大紅大紫。回到內地發展後,也是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背水一戰自導自演了《戰狼》。從此走上了票房+實力派的道路。
所以說,內地娛樂圈不再以港星為尊、為大,並不是從今日才開始。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內地選秀、造星的興起和壯大,明星一茬接一茬地出現,其中又不乏實力派。內娛完全可以“自產自銷”,甚至是供不應求。
所以說,這次的“座位之爭”只不過是將港星在內地受重視程度大不如前的事實,明亮化地擺上了檯面而已。從另一個角度看,胡杏兒和容祖兒僅僅是一個代表,她們背後所隱藏代表的,正是整個香港娛樂圈的衰變和沒落。
要說現在的香港娛樂圈形勢見微,不如說是因為早年巔峰盛世的對比,才更加凸顯。可惜千禧年之後,人才凋零,逐漸走上下坡路。
例如“韓流女神”全智賢、宋慧喬,以及當紅歌手華莎,都是張國榮的“迷妹”;“國民MC”劉在石,更是在節目中多次講述他對《英雄本色》的喜愛。
而王祖賢參加韓綜節目時,被贊是貌若天仙。由此可見,彼時港星的影響力有多強悍。
香港娛樂圈的鼎盛,不單單表現在影壇、樂壇都是百花齊鳴的景象。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內娛還處於矇昧發展的階段。與之相反的是,香港娛樂圈卻已經在選秀和造星方面,遙遙領先了。
各種選秀和藝員培訓班,為香港娛樂圈源源不斷地輸送明星。
tvb五虎、“雙週一成”中的周潤發周星馳,以及撐起香港電影的梁朝偉、梁家輝、劉青雲等人,無一不是從藝員培訓班走出來的。
選秀選出來的天王、歌后更是數不勝數,梅豔芳、張國榮、張學友、黎明、李克勤等等,他們也見證了香港樂壇以及整個娛樂圈的輝煌。
香港有四大音樂頒獎禮:新城勁爆頒獎禮、叱吒樂壇流行榜、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
從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譚張爭霸”、梅豔芳與陳慧嫻的“千夕之爭”,再到獨步歌壇的“四大天王”,香港歌壇頒獎禮見證了歌壇的起起落落。
但“盛極必衰”,輝煌了幾十年的香港歌壇乃至娛樂圈,昔日的盛景也漸漸不再。千禧年之後,四大天王一個個的淡出歌壇頒獎禮,基本上就是陳奕迅、容祖兒“執掌”歌壇的局面。
即便新人是頻頻露面。只可惜,新人的圈子實在太小,除去香港本土的認知度外,名氣、實力和影響力都相距甚遠。就連被視為香港歌壇最高榮譽的“金針獎”,這些年都陷入了有獎難派的尷尬境地。
2005年,內地《超級女聲》崛起,內地娛樂圈轟轟烈烈地掀起選秀熱潮,造星開始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在內地娛樂圈的奮起直追下,香港樂壇青黃不接的狀況,愈演愈烈。
所以,與其說這些歌手前輩是功成身退,或許這其中也多少帶著些落寞。這種落寞不單單是對獎項本身不再榮耀的感受,更多的是哀嘆香港樂壇的大旗無人能抗,後繼無人的辛酸。
香港樂壇形勢堪堪,影視圈的境遇也不好過。從前的香港娛樂圈就是一艘龐大的“造星航母”,但如今內地娛樂圈已將其地位取代,香港演員們紛紛北上撈金,是不爭的事實。
導演爾冬升曾說過:“放眼望去,整個香港演藝圈,可以用的30歲到40歲區間的男演員屈指可數,就剩下謝霆鋒和余文樂了”。
只不過被寄予厚望的謝霆鋒和余文樂,也偏離了“軌道”。如今兩人一個專注於做導師、當廚子;另一個潮牌事業搞得風風火火,已經許久不見佳作再出。
現在的香港影視圈,仍然是周潤發、任達華、劉青雲、劉德華等老牌演員在撐著,大部分中生代志不在此,僅剩古天樂一人在苦苦支撐;而新生代又沒發現能撐起港片的人。
女演員方面就更加慘淡,仍活躍在影壇的,還是像惠英紅這樣的前輩們。這樣的斷層,怎能不叫人唏噓和哀傷。
所以說,當年的港星,甚至是整個香港娛樂圈有多光,如今對比之下,就有多落寞。而此次被捲入“座位之爭”,被抱屈的容祖兒和胡杏兒,不過是香港娛樂圈沒落下的一個縮影而已。
不過這次容祖兒和胡杏兒痛失C位的事情,也讓我們在想:如今的娛樂圈,到底是論資排輩,還是誰紅誰靠前呢?
儘管蔡徐坤等人,在資歷上不如容祖兒等人,但在當下娛樂圈本就是“流量為王”的時代,這也恰恰是他們的“優點”——有流量、有市場。
更何況,年末的各種盛典本就是一場資本運作下的商業行為,像楊冪、蔡徐坤這種具有很高商業價值的藝人,自然得到主辦方的特別關愛與青睞。
不管是形容港星過氣,還是後起之秀太過強勁,亦或是內娛和港娛環境不同。一代新人換舊人,是亙古不變的情形。正如網友戲言“很快第一排就會換一批”,想要保住頭排位置,自己掙來資本,用作品和實力換回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