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者|謝明巨集

編輯|李春暉

學習強國,觀影強心。

9月28日,多地點映售罄的《我和我的祖國》引爆虎撲,點燃微博。預售票房破兩億的戰績,充分證明了“祖國”才是國慶檔第一IP。本預計這等火熱的場面,主要來自單位組團學習的貢獻,但就硬糖君觀察,相當大的比例是“粉紅散戶”的自動打卡。坐旁邊的兩個阿姨,更激動地表示為了這部電影“生平第一次追點映”。

而比電影更無法抗拒的,是蔚然成風的《我和我的祖國》哼唱習慣。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吼,這首歌近期的國民度難逢敵手。拋開王菲的邊緣唱法不論,它從旋律到歌詞都朗朗上口。單車上,樓道里,地鐵中,別問我在哼什麼,問就是《我和我的祖國》。

越劇裡有個名作叫《五女拜壽》,講的是老尚書不能做到對五個女婿一視同仁,後來飽受人情冷暖。那麼《我和我的祖國》,無疑就是《七導獻禮》了。雖說網上四處可見各種排名和投票,但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硬糖君只討論七導風格和演職人員的表現,排名之事不如罷去。執鏡水平有高下,愛國之心有高下嗎?

從湄公河中國商船遇襲,到葉門撤僑,大事件被搬上熒幕的時間間隔越來越短。作為一種“新型別片”,人們也由早期的觀望質疑,變成更多的肯定支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愛國方式,看獻禮片正成為一種新“影俗”。

以真實事件為背景的電影,能和觀眾建立家國共鳴。《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莫不如是,獻禮片的意義不止是獻禮,更是一種觀眾集體記憶的藝術再現。

可以說,《我和我和祖國》是長在80後、90後哭點上的電影。七個故事裡,從香港迴歸到北京奧運,從神州十一號返艙著陸到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都是觀眾的親身經歷。無緣親歷的建國、原子彈發射和女排84年奧運奪冠,也都在父輩言談和幼年教材裡被反覆提及。

對於他們來說,《我和我的祖國》凝聚了太多平凡而偉大的瞬間。它是歷史畫冊,更是國民日記。和平年代不為祖國流血,就為祖國流淚。希望在影院哭泣的你們,都能把淚水化作回報祖國的汗水。此致敬禮,祝願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徐崢對甯浩,誰比誰搞笑

看《奪冠》和《北京你好》這兩段的時候,忍不住想:如果今年不獻禮,徐崢和甯浩湊一起絕對能誕生一部爆款喜劇片。

一個是小男孩與女排的“恩怨”,一個是的哥和奧運的“誤會”,徐崢和甯浩將小人物的故事完美地與歷史大事件融合,並結合了深度的幽默,導演風格尤其別具一格。

《奪冠》由徐崢執導,講述了小男孩鼕鼕在1984年女排洛杉磯奪冠時的一天。一方面,身為“電工之子”,他肩負起了保護比賽轉播訊號的重任;另一方面,作為“深情boy”,他又想在心儀的女孩出國之前送出“信物”。最後,在“女排”和“女孩”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女排,保障了街坊鄰里的觀賽品質。看看這覺悟,大事面前不含糊。

《北京你好》由甯浩執導,計程車司機葛優本想用一張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門票,來修補和兒子的關係,卻誤打誤撞地將票“賣”給了四川男孩。在了解來龍去脈後,葛優高風亮節的把票讓給男孩,圓他心裡的夢。

都有很棒的笑料,但徐崢和甯浩還是有風格分野的。徐崢是“童心看大人”,甯浩是“大人有童心”。小演員在轉播排球面前絕情棄愛,最終沒能告白,真的戳到萌點了。葛優在兒子和愛心之間做出犧牲,“老小子”雖然在兒子眼中淨添亂,但那種不著痕跡的“善”的光輝,跟他的腦袋一樣鋥光瓦亮。

鏡頭語言上,徐崢對上海市民百態的把握十分老道。大家搬起桌椅板凳,圍坐在巷子大院裡,同看一部黑白電視的畫面,真的暖心。可惜吳京和馬伊琍的重逢有點僵,吳京這麼瘦可一點都不像“胖球教練”啊;

甯浩採用了典型的“誤會-衝突-圓滿”套路,但就是太像春晚小品了。把葛優換成馮鞏,把男孩換成寶強,就問你代入感強不強?

看葛優的表演,不得不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這麼一個有點落俗的人設,他演起來沒一點刻意。被前妻奚落,在兒子同學面前顯擺不成反丟臉,在衚衕裡喊抓小偷自己被打,這麼一個“表面樂呵,內心頹喪”的哀樂中年,除了一次“不記名好人好事”,還能怎麼被拯救呢?

和葛優相映成趣的,是《奪冠》裡的鼕鼕。小演員真是怎麼誇都不為過,明明是因為錯失告白機會而痛哭,卻只好跟爸爸解釋:“女排奪冠我太激動了”。而後背掛住床單變成披風的設計,堪稱神來之筆。徐導的下一部電影,請認真考慮一下鼕鼕。

管虎對曉路,升旗各有術

開國大典VS香港迴歸,同樣都是“升旗”,管虎和薛曉路升出了不一樣的畫風。管虎是動極,熱熱鬧鬧;薛曉路是靜篤,宛如處子。

《前夜》由管虎執導,講述了黃渤飾演的“科技鬼才”和開國旗杆鬥智鬥勇的故事。面對不斷被壓縮的時間,黃渤和徒弟歐豪把四合院弄成了實驗室,誓要保證開國大典的升旗不出一絲差錯。軍方代表王千源負責協助黃渤,秀才遇到兵的設定火花不斷。

《迴歸》由薛曉路執導,明線是王洛勇飾演的中方代表,針對迴歸儀式的各項磋商。暗線是任達華飾演的鐘表修理師,以一種特殊方式參與到香港迴歸的大事件中。中間穿插了旗手杜江、朱一龍等人的故事,共譜一曲《東方之珠》。

管虎神乎其技地把黃渤融入到了開國大典的歷史鏡頭中。閃著白點的畫面兩邊,是相隔70年的時空對話。別問什麼感覺,問就是骨酥肉麻的震撼。

薛曉璐把任達華切入香港迴歸的點,也非常精微。作為一個修表匠,他行動不便,既無高官侯爵,也無歷史機緣。但他就是靠著手中王洛勇的表,校準了紫金山的時間,也校準了香港市民與祖國的骨血聯絡。

一路鬧騰的黃渤,按鈕時突然安靜。一路無言的任達華,迴歸時看著漫天喧鬧的煙花。管虎是“動極者鎮之以靜”,最後高興到飛起的照片定格,黃渤整個人物都厚重了起來。

薛曉璐是“陰亢者勝之以陽”,旗手線索的加入讓整個故事多了剛性,杜江的夢魘讓觀眾深切感受到大事件中參與者的壓力。做不好丟得不是自己的臉,那是不容玷汙的至高榮譽。

當今京味何處尋?管虎鏡下有紫禁。《前夜》裡那一段“百姓獻金屬”最為道地,管你是前門大爺,還是後海姑娘,通通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做貢獻。獻金條子那是豪氣,捐煙桿子那是義氣,送飯勺子那是煙火氣,看得人既好笑又想哭。這個國家有這麼多可愛的人,能不強大昌盛?

薛曉璐依舊擅長細水長流的愛情拆解,任達華和惠英紅的感情就像鐘錶,無聲無息間偷走了歲月。任達華那一句“故園有明月,何羨異鄉明”應當是杜甫“月是故鄉明”的化用。輕輕地念出,卻一字一詞砸在心裡。說到舞文弄詩,《北京遇上西雅圖2》也許附庸風雅了,但《迴歸》真的讓人十級舒適。《東方之珠》響起時,硬糖君這不爭氣的眼淚又奔流而出!

但同樣都有愛情,張一白的鏡頭語言著實不敢恭維。《相遇》敘事窠臼不說,就連鏡頭語言也缺乏功底。公車上一段幾乎佔了60%的劇情,要是沒有任素汐和張譯撐著,一白你可咋整?

凱歌對牧野,起落見熱血

同樣是少年,陳凱歌拍的是不良少年,文牧野拍的是棟樑少年。好好地一個白鶴少年劉昊然,到了《白晝流星》怎麼就成邋遢大王了?

《白晝流星》由陳凱歌執導,講的是少管所出來的陳飛宇和劉昊然,在田壯壯的教育下洗心革面。兩個沒爹的戈壁娃,全身上下只有一套衣服。扶貧扶了一輩子的老主任,最後的任務是“扶正兩個少年”。

硬糖君一直以為自己不喜歡面板黑的,看了飛宇和昊然才發現,自己只是不喜歡醜的。把他們兩個洗乾淨,覺得也能要。

《護航》由文牧野執導,講述了“因為你優秀所以你要當備胎”的女飛行員故事。宋佳從小不服輸,所以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成為閱兵備飛的安排。而當她學會放下執念,才明白:真的愛國,既可以為國進,也可以為國退。進退都是榮譽,捨得方顯胸襟。

陳凱歌是講少年的覺醒,文牧野是講天才的頓悟。前者是拿起,後者是放下。所以《白晝流星》的重點在少年的不爭氣,他們不懂禮儀不會謀生甚至不知感恩,最後才發現誰是真正關心他們的人;《護航》的重點是天才的太爭氣,什麼都要和最強的比,寧願被轉到嘔吐也要把男孩子壓低一頭。

陳凱歌的內蒙蒼涼壯美,文牧野的天空山高海闊。陳導要醜仔,所以陳飛宇和劉昊然多了口音萌。文牧野要酷帥,女飛行員拍得比韓東君還撩。

不過,《白晝流星》在主題的帶出上稍顯倉促,最後的昇華仍有晦澀之感。少年拯救的故事,更需要時間和劇情的鋪陳。《護航》仍然欠缺生活表達,女飛行員“從小一路打男生”是不是有點刻板印象了?

田壯壯在《白晝流星》的表演也不容忽視。最後他倒地鼓勵兩個少年站起來的時候,真的看到了“普度”的光。你們倆要是不學好,對得起這麼暖的爺爺嗎?從《後來的我們》到《我和我的祖國》,田式表演幾乎樹立了中國式慈父的標杆。

主旋律獻禮片發展到今天,已由過往的“大歷史-大事件-大人物”轉變成“大歷史-小生活-小人物”,在烘托歷史事件時更加註重小人物的命運關切和時代回聲。林治遠相對於開國是小人物,鼕鼕相對於女排是小人物,任達華相對於迴歸是小人物,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給觀眾帶去“大感動”。

馬克思與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關於“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真正的創造者”的論斷,今天看來仍然擲地有聲。獻禮片如何做到“厚重與有趣兼顧,沉穩和俏皮齊飛”,《我和我的祖國》做出了一種“人民史觀”下的新嘗試。

最新評論
  • 《大奉打更人》結局: 許七安的最終歸宿
  • 任達華的《小Q》票房破億,破中國產寵物電影票房紀錄,勝在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