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劇已經在人們的心裡埋下了一個很深的種子。
有一種是父輩們以前熱衷“地下黨”的故事,因為劇情懸念叢生,依仗歷史故事衍生出來各個身懷絕技的“隱士高人”,或有歷史原型人物,或有真實事件。
就比如我黨的“特工之王”李克農,多次作為影視劇的角色出現。
還有一種是通過歷史時期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撰寫出來的小說,這樣的更加貼合人民群眾的口味,因為加入了很多戲劇化的元素,比起生硬的歷史,大眾更加容易接受這樣的劇集。
《潛伏》就是後者比較成功的例子,透過原型人物的解析塑造出餘則成的形象。至今還以幾乎0差評的9.4分高高在上!
時隔6年又一部深入人心的諜戰劇搬上了電視熒幕,《偽裝者》。
這部劇以兄弟三人作為主線,以張勇的小說《諜戰上海灘》為基礎,進行了改編。劇中的明樓也是有相應的原型人物,他對應的原型人物是有“東方佐爾格”之稱的袁殊。這部評分8.6的作品,20多萬人參與評分,也是非常的不錯。
不得不說諜戰劇總是讓人看得心驚膽戰,但是《隱秘而偉大》的出現又對諜戰劇送來了一股清流,用世間冷暖以及職場的角度去描繪緊張的諜戰現場,讓人覺得更加的貼近生活。最終這部也以8.2分的好成績完美收官!
當然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諜戰劇都能拍好的!筆者聽說又一部諜戰劇開播,高興得像個孩子,打開了電腦,找到那部12月24日開播的《風聲》!
這部劇有一部電影位列前排,對於同名作品很多人都會下意識地去網路上尋找相同點,然而大家都是欣喜而歸,因為是一樣的呀,好戲要來了誰能不激動呢。
現實就像一個專門打臉的工具,在筆者看了一集之後棄劇了!有人問,為什麼棄劇,你就看一集能代表什麼?有什麼資格說這樣的話?
我的棄劇理由分了以下幾條,還請各位看官自行斟酌!
一部劇的開場就像是臉面,就像一場面試,面試中包含了一個很重要的分數就是形象分,你如果這個分數丟了很難找回來,也就是說如果臉面做不好,後續很難吸引人聽你在講什麼。
第一,有網友說《風聲》不要只把他看成是“諜戰+懸疑”,但事實劇中第一集沒有讓我看到什麼其它的要素,而且大量的“閃回”鏡頭搞的我腦袋發暈。
第二,“五毛錢特效”給多了,最多給“兩毛錢”,特效畫面與實景畫面切換完全屬於“尷尬剪輯”。
第三,徒手射殺海鷗,這個鏡頭看了好幾遍,不知道吳大隊長到底撕開了個什麼東西,肯定不是證件、也不是相機,難道是相機的皮套或者是從相機中抽出的底片?
為了讓大家能看清這個鏡頭,筆者透過預判、走位還有手速幫助大家揭開謎底,是膠片,而且刀工還不錯,四四方方完全不像手撕的呢。
在這個時代,掏出這暗器手法,再現了“小李飛刀”絕學,也算是實力勸退吧!
為了不讓人迅速地把這部劇標記為“神劇”,也不難看出遮遮掩掩的意思!
第四,日本鬼子在當時都成了語言天才,隨時切換髮音狀態。小鬼子的中文發音竟然有口音,不知道這是哪個老師教的。日式中文發音與中式口音並存,從語言方面不知為什麼要搞這麼多層次,前面說著帶口音的中文,後面銜接日式英語,一會中文一會日語在加上點日式英語搞得人有點匆忙,不知道該不該看字幕!
第五,顧曉夢帶相機上船被抓,被金生火幾句話說通,這電視裡能說通,現實說不通啊,你說她倆不認識就不認識,一句話就確定人物關係有些草率,印泥質量也是超乎想象,昨天入職發的證件,次日油墨還能掉色,不知你的證件這一夜是如何儲存,合上還不掉色,本以為這種討巧的方式迅速將前期過度,卻不知勸退了很多觀眾。
第六,區區一個情報處科長,不把日本少佐放在眼裡也就罷了,大佐來了也是毫不留情,主角光環太重,把當時的日本人表現得像個傻子。
第七,可憐的道具組!沒有削好的鉛筆就不要拿出來了,鉛筆旋那麼多你旋出一個來也行啊,你要說當時沒有鉛筆旋,那你至少也多來幾下,把鉛筆頭露出來呀。
還有幾個理由就不說了,因為這些理由足夠讓我放棄了。不知道作為觀眾的你有沒有看到這些問題。
演員方面其實還是不錯的,徐璐飾演的顧曉夢作為富家小姐,她那不可一世的神情樣貌還是刻畫得有理有據!
文詠珊飾演的李寧玉,從顏值上來說還是不錯的。人物特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詮釋,高傲冷漠,數學天才。但是情商不高,從前面的演繹來說比較不錯,可圈可點!
張志堅飾演金生火,老戲骨了。《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高書記就是由他扮演,這部劇中飾演處長也是非常得體,有個幹部的樣子。
張佑寧飾演吳隊長,出場很重要,“手切膠片殺海鷗”,又投食喂鳥,看出這人心中的情感交織比較亂,亦正亦邪吧。表現雖然不突出,但也是中規中矩!
其實一部劇的好與壞不是我可以說的算的,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以及心情,現在的劇集與以前的劇相比似乎一直在下降。現在的劇大多都在自欺欺人,先過了自欺這一關,再來搞定觀眾。
過去有“褲襠藏雷、手撕鬼子”現在劇中又出現了“手切膠片殺海鷗”,後面的劇情發展我有些不敢想了!
“神劇”本應是用來誇讚的詞彙,現在卻反其道行之,演化成了批判的語調。不想給這部劇掛上這樣的詞語,希望後續不要太雷就好,祝觀劇的朋友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