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觀眾來說,羅蘭·艾默裡奇這個名字,基本上可以與“災難片”劃等號。
可是誰也想不到,這個一向擅長“末日毀滅”題材的導演,卻帶來了一部講述二戰歷史的戰爭電影。
在浩如煙海的諸多二戰史實紀錄的細節片段中,他將目標鎖定在了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的一次重要戰役——中途島海戰。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電影裡,艾默裡奇並沒有過分地“政治正確”,難得地沒有明顯偏向性,儘管主敘事視角是站在美國一方,但對敵方的日本軍隊及軍人的刻畫,卻並未戴上有色眼鏡:當然也沒有刻意醜化和妖魔化,整部電影對於戰爭前後歷史的深入呈現,透露出一種對於戰爭本身的中立態度,當戰機墜落、戰艦沉沒時,隨著雙方軍人的不斷犧牲,觀眾可以輕易從其中讀出對於戰爭爆發的某種無力和悲涼感。
影片呈現出的態度正如導演本人所說:中途島戰役沒有贏家,戰爭雙方都有很大損失。
事實上,在此之前,至少已經有兩部情節聚焦於這場戰爭的作品。一部是1942的由約翰·福特拍攝的紀錄片《中途島戰役》,當時正值美日雙方戰爭正在進行之時,這部紀錄片是對戰爭的實時記錄,忠實還原戰爭本身。
而另一部則是由傑克·邁斯特於上世紀七十年拍攝的電影《中途島之戰》。這部電影則主要圍繞中途島戰爭本身,幾乎沒有將太多鏡頭放到太平洋戰爭及珍珠島事件上來。
更重要的是,由於技術條件、拍攝成本和裝置的限制,這部電影沒有多少雙方戰爭場面的原創實拍鏡頭,有關戰爭場面的鏡頭幾乎全部剪輯自於二戰紀實片和一些日美戰爭電影。
顯而易見,艾默裡奇的電影,與這兩部作品區別很大。
站在藝術創作上的角度上來看,甚至可以說這是第一部真正意上講述中途島戰役的大銀幕作品。
在《決戰中途島》裡,艾默裡奇拉長了整部電影的敘事時間軸,拋開整部電影的中途島海戰高潮部分,他同時還將引發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珍珠港事件也納入了整部電影的敘事前情裡。
將整體敘事與個人敘事的巧妙融合,或許是這部電影最為別出機杼之處。
所以我們不僅能夠從裡面感受到戰爭開端的巨集大視角,同樣也可以體驗到戰爭過程中飛行員個體的心路歷程。某種程度上,《決戰中途島》其實復刻了《血戰鋼鋸嶺》和《敦刻爾克》的某些經驗。
然而,沒人會想到,像這樣一部電影,卻被擱置了15年之久,導演更是醞釀了20年,才終於成功上映。
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究竟是什麼讓這部電影的上映之路如此一波三折?
索尼罷投:羅蘭·艾默裡奇等了15年儘管有關這部電影的拍攝計劃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在入行之初,卻並沒有把拍攝中途島之戰的想法納入規劃。
彼時他甚至沒有拍攝戰爭片的想法,這個德國富二代,憑藉著老爸作為資本家的雄厚資本,上大學時期就遊歷於歐美各地,直到後來看了一部《星球大戰》,才開始有了當導演的想法。
在幕尼黑電影電視學院裡開始學習製片及導演,畢業時拍了一部長達100分鐘的“短片”,成為本土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學生作品,幸運的是,這部名為《諾亞方舟法則》的科幻片,拿下了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成為這屆電影節的開幕電影。
艾默裡奇由此成名,很快他又陸續拍了幾部科幻電影片,可惜反響都並不大。
直到1996年拍了那部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影片《獨立日》,他才再一次贏得了影評人和觀眾在專業上的認可,第二年他憑藉此片拿下了第23屆土星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科幻電影,由此在好萊塢嶄露頭角。
在此之前,艾默裡奇的心思其實一直放在科幻片上面。
大概是在拍攝電影《哥斯拉》前後,艾默裡奇才第一次萌生了拍攝一部戰爭片的想法。
於是在結束完《哥斯拉》的拍攝後,他很快就拍攝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戰爭片《愛國者》。這部講述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最後卻並沒有引發多大的反響。
但電影主演梅爾·吉布森,後來卻成為了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戰爭片導演之一,在2015年他拍了一部名為《血戰鋼鋸嶺》的二戰電影,後來的故事我們都清楚了,這部電影為這個導演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並一舉囊獲了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和第53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導演 兩項大獎。
然而艾默裡奇卻並沒有梅爾·吉布森那麼幸運。
在二戰戰爭史的諸多戰役之中,他留意到了被稱為“中途島奇蹟”的那一場海戰,他萌生了拍攝中途島戰役的想法。
不幸的是彼時好萊塢已經不愛投資戰爭片,好不容易在2004年才找到哥倫比亞確定了這部電影高達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結果哥倫比亞又被索尼公司(日本)收購了,由於索尼不想將1.5億美元“浪費”在一部講述日本打了一場敗仗的電影裡,最後拒絕了與艾默裡奇的合作。
就這樣艾默裡奇等了整整15年,這部讓他記掛了20多年的電影,才終於得到了上映的機會。
《血戰鋼鋸嶺》的啟示:尋求中國資本艾默裡奇之所以等了15年才等到這部電影才等到這部電影的上映,根本緣由在於好萊塢資本對戰爭電影的謹小慎微與冷眼旁觀。
在21世紀初的一段時間內,從好萊塢出生的那些看似場面激烈、熱血沸騰的戰爭片,電影之外的票房市場卻是一片涼意,對於追求商業回報的好萊塢來說,投資戰爭片彷彿成了一門越來越不賺錢的生意。
典型的案例就包括了2016年李安導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電影最終票房只有3093萬美元的票房,然而它的製片成本卻4800萬美元,顯然賠得很慘。
而另一個票房失敗的案例是2000年的那部二戰題材戰爭片《風語者》,名導吳宇森加上男星尼古拉斯·凱奇,按理來說應該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可結果卻不盡人意,高達1.15億美元的製片成本,換來的卻是區區7762萬美元的票房。
電影的失利讓吳宇森和尼古拉斯凱奇在口碑都遭受重擊。而更嚴重的是,曾經風光一時的米高梅公司也因此一蹶不振,債臺高築,最終於2010年宣佈破產,直到後來被重組後成立新公司。
有關戰爭片的諸多慘烈案例讓好萊塢對於這類電影專案敬而遠之,幾乎在當時的好萊塢主流電影公司當中形成了一個預設的共識:戰爭片投不得。
所以就連拍出了後來那部《血戰鋼鋸嶺》的梅爾·吉布森也基本沒在好萊塢六大公司中拿到過一分錢,多虧了眾多小公司以及中國公司的部分投資,才勉強讓這部電影撐過最後的大場面拍攝。
當然,它的全球總票房依然不夠理想,只有1.75億美元,但與之前的幾部戰爭片相比已經好了太多,至少終於不再虧損了。
而之後由諾蘭導演的另一部戰爭片《敦刻爾克》才終於一掃以往戰爭片的市場陰霾,僅以1億美元的投資收穫了5.26億美元的票房成績,成為好萊塢近年來在票房表現上最為成功的一部戰爭片。
也許正是《血戰鋼鋸嶺》在尋找投資方面的經歷和《敦刻爾克》的成功,才讓艾默裡奇終於有了一絲信心,更讓他得到一絲啟發,開始將電影的投資方目標轉向了一些小公司以及中國資本。
好萊塢電影公司在戰爭片投資上的“保守”終於讓中國公司乘虛而入。
博納入局:與好萊塢“聯姻”導演艾默裡奇等來了博納,這家來自中國的電影公司豪擲8000萬美元,以佔影片總投資成本70%的份額一舉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主投方。
對於投資好萊塢的中國電影公司來說,這還是史上第一次。
其實在投資《決戰中途島》之前,博納就已經參與過許多好萊塢電影投資專案。
早在2015年,博納就已經開始了在好萊塢的投資之路。那一年博納影業一下子甩出了2.35億美金,用於包括《火星救援》《X戰警:天啟》《獨立日2》《異形:契約》等6部好萊塢主流商業大片的製作。
儘管除了《火星救援》外的幾部電影專案都並沒有為博納帶來多少收益,但有關好萊塢電影的這次投資經歷,卻讓博納進一步加深了與好萊塢的聯絡。
於是有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是博納在中國內地主控的第一部好萊塢專案,雖然博納並非主要投資方,但它卻拿下了影片在中國的發行權。
此後博納又陸續參與了包括《帕丁頓熊2》《馬戲之王》等影片的投資,慢慢從單純注資轉向深度參與。
而在今年國內上映的好萊塢進口片當中,除了眼下這部戰爭片外,博納參與投資的電影原本還包括了另一部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的電影《好萊塢往事》,但卻因為涉及李小龍劇情的“辱華風波”而被迫撤檔。
而關於博納與眼下這部《決戰中途島》的緣份,其實需要回溯到兩年前。
在2017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博納影業首次宣佈其8000萬美元主投《決戰中途島》的計劃,而博納影業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應該歸功於CAA的推薦。
好萊塢幾乎所有從業者都知道,CAA是全球明星資源最豐富的經紀公司,巧合的是,導演艾默裡奇同樣是CAA的諸多經紀客戶的一員。
深入好萊塢多年的博納顯然清楚CAA的份量,所以很快就與CAA建立了合作關係,不僅與其聯合建立了首期規模達1.5億美金的電影長期投資專項資金,同時在CAA向其推薦的多個電影專案中一眼看中了《決戰中途島》。
苦於尋找合適投資方的艾默裡奇和彼時剛好和好萊塢打得火熱的博納影業一拍即合。
於是就有了這個8000萬美元的主投資。艾默裡奇終於等來了資本的青睞。艾默裡奇頭一回擁有了自己對於電影專案攝製的完全主導權,第一次真正可以按其自己的意願行事。而博納影業,也頭一回擁有了中國資本對於好萊塢大片的主控權。
至於博納影業與CAA建立的專項投資基金,看上去其實更像是兩方為了保持長期合作的一門組合生意,《決戰中途島》或許只是這場長期合作的一個開端而已。
這項基金投資所面向的物件包括了三類:面向全球的英文電影、面向美國本土的華語電影以及中美合拍電影。
我們似乎已經能夠從中嗅出博納的野心,從長遠看,與好萊塢的聯煙,或許是華語電影真正打入北美市場的一個契機。
而《決戰中途島》,也許正是博納贏得這一契機的一個開頭。
作者/ victor
責編 / 如謙
-
1 #
-
2 #
當年羅蘭 艾默裡奇拍的《愛國者》是非常不錯的電影,那年頭為揚名立萬,面對競爭,他也還露了一手。現在,和卡梅倫一樣,屬於爛片兒工廠核心成員。
-
3 #
投資好菜塢或許是撐控話語權另一種方式,輸入點我們想讓世界了解的情節。比如這片,著重描寫了中國人民拯救美飛行員,平民被炸。
-
4 #
國家不是不允許中國資本收購國外的電影公司、體育俱樂部等非戰略性產業嗎?
-
5 #
二十年後這片會是經典之一。
-
6 #
下午去看了 挺好的一部愛國主義爽片 沒有太多廢話就是炸!
-
7 #
電影託 犯得著?就一電影
-
8 #
年輕時總拍爛片兒的史皮堡卻是個例外,《辛德勒名單》,《拯救大兵瑞恩》,《侏羅紀公園》,都不錯。可惜,後繼無人了。
-
9 #
美帝電影統治世界幾十年,所以,拍什麼片都賺錢,又何必認真拍呢?演員沒戲,導演靠特技,所以,沒人味兒。從《泰坦尼克》開始,美國電影真是越來越差。
-
10 #
人物乾巴巴,故事老套,沒人味兒。好萊塢正在倒掉,哦不,已經倒了。
軍迷應該普遍有一種戰爭片飢渴,能讓你一邊看片,把文字和圖片變成鮮活的影像,一邊對軍事專業知識挑毛揀刺的片子,一年沒幾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