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揚眉吐氣!

上一部電影票房失利的時候,很多人都在說,劉德華還是老了,港片果然不行了呀!年輕人,還有幾個人認識劉德華?

開什麼玩笑?劉德華,幾個不認識劉德華?但我不跟他們辯論,我忍,因為我知道,華仔今年的王炸,在後面——

它來了!它炸了!它橫掃千軍!

《拆彈專家2》。

有多炸呢?口碑,全面開花。王晶看完,激動到爆粗推薦。

豆瓣兩天過後,穩定在8.0,淘票票9.3,貓眼9.4,上一次港產大製作商業片拿下同等口碑,還是《無雙》。

票房,全面開炸。

平安夜,拿下《金剛川》以來首日最佳開畫成績。次日,一度被《晴雅集》壓制,到了晚上8點逆襲,單日票房破億。

18年前,天台上,華語電影史經典畫面,41歲的劉德華飾演的劉建明說——“給我個機會,我以前沒得選,現在我想做一個好人”。世紀初港片一片低迷,為了拍成這部超大製作,監製劉德華對老闆說,“我的片酬可以不要,戲賺錢了再分紅給我。” 這是《無間道》,很多人當年說:港片得救了。

18年後,59歲的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孤身一人跪在大橋之上,面對裝載著核彈的列車,一夫當關,阻攔焚城烈火,劉德華依然是主演+監製,許多人說,看到了幾年來最好的港片。這是《拆彈專家2》。

現在你告訴我,劉德華是老了?還是扛不住票房了?

不認識劉德華的年輕人我告訴你:事實就是,劉德華不僅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依舊是最能扛票房的這個時代的巨星,而且,還能拼盡全力,救活港片。

兩次。

港片又開炸! 把劉德華當成龍用這件事,沒人比得過邱禮濤

許多人現在說,拆炸彈這件事,沒人能比邱禮濤拍的更好看。

但其實很長一段時間裡,邱禮濤這名字,都是和許多廣為人知的Cult片和B級片聯絡在一起,比起如今公認的大片導演,20多年的職業生涯裡,邱禮濤更多被看成是短平快的小片導演。

直到三年前,監製劉德華找來邱禮濤拍《拆彈專家》不僅拿下五一檔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還獲得金像獎七項提名。之後劉德華再監製,又找來邱禮濤拍《掃毒2》,13億票房成績重新整理了港片在內地的票房紀錄。

很明顯,邱禮濤開啟了一個更高層級的創作。而這些電影,都由劉德華主演和監製,每一部都是大投資的主流商業片,這一次,是《拆彈專家2》。

由於第一部的主角章在山以死亡收場,第二部的劇情另起爐灶,但真正的挑戰其實是:續集電影,時常今不如昔。

要圈錢很容易,但劉德華監製是從來不湊合的。

怎麼突破?第一件事:加錢。

第二件事:加料。

結果,《拆彈專家2》開場不到一分鐘,很多人飈出第一句驚呼,然後整部電影,驚叫停不下來。

只因為——

眼前的畫面太!燃!了!

開篇就是機場的大場面,按照常規,危機關頭,生死時速,兩條線選一條線,最後一秒鐘,拆彈專家成功剪掉正確的線。現場安然無恙,氣氛到了,錢不用多花。

結果,邱禮濤不講套路——BOOM!

好好的一座現代化國際機場在巨響聲中陷入漫天硝煙和一片火海,剎那間灰飛煙滅,巨大爆炸帶來的蘑菇雲升起,整個赤鱲角人工島都被夷為平地……

再按照套路,開場搞這麼大,中間搞點文戲搞點愛情戲,混到大結局再搞點大場面就交代過去了。

可是,邱禮濤+劉德華,不講套路。

青馬大橋,攔腰截斷,BOOM!橋下的海水噴射出幾十米巨浪,火光與海浪交疊,巨大震盪波掀起滔天巨浪,甚至直升機都失去平衡。

中環地標國際金融中心,BOOM!

炸!炸!炸!

邱禮濤變身港片爆炸貝,港島變哥譚。六場爆炸,轟轟烈烈,一刻不停。

擺明了,《拆彈專家2》的野心,就是讓整個港島都燃起來。

但若只是燃,低估了邱禮濤。

單以居民樓那場爆炸戲為例,其中一幕,潘乘風和董卓文這對拆彈兄弟迎來一項艱鉅任務——解除兩個設定了同步引爆裝置的壓力炸彈。

這意味著,兩個人要在只聞對方聲音,卻不見其人的情況下須同時剪下炸彈內部的線路,前後時間差不超過0.4秒。當兩人來到定時炸彈前,觀眾的心臟就開始砰砰砰緊張地跳個不停。

當然,《暗戰》組合的默契,是不可能輸的。

可是就當兩人成功剪線,你以為一切都平安結束,你和潘乘風尤其卸下防備的時候,電影又給你來一記重擊,為救一隻小貓,又爆了。

這一張一弛之間,節奏就被拉滿。但也是這場戲,在密集動作場面之前,就將劉德華飾演的主角潘乘風與其搭檔董卓文之間間截然不同的性格揭示出來:危機之下,潘乘風更容易在兵行險招。

這就是港片絕活:文戲武拍

大場面戲夠炸,動作戲也要夠猛。

能把劉德華用成成龍,也只有邱禮濤。

早在系列第一部時,邱禮濤接受採訪時提到,華仔17年意外墜馬事故後,“影片中一些動作不能他自己來做,如果再受傷就可能很嚴重”。

可這才不到三年,又老了三年的劉德華,就又開啟了玩命拍戲模式,在大量高難度的動作戲,是不是劉德華自己演的,製作特輯拍得明明白白。

說“劉德華這樣的大牌,動作戲還不是用替身”的,看清楚——

動作戲中,又以醫院中潘乘風的脫身戲最為出彩,潘乘風殘疾需要用義肢,打鬥戲就充分利用了這種特點,劉德華一會兒坐輪椅對打,一會兒單腳踢床移動, 動作拳拳到肉,乾脆利落,毫不拖泥帶水,讓人想起誰?當然是成龍。

打完了,還要跑。

無論是狹小侷促電梯間裡的近身肉搏,還是在窄巷中你追我趕,配以快速剪輯,59歲的老天王,動作又帥又酷。

肉搏、攀爬、跳樓、跳車.. ..沒有劉德華做不到的動作戲。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的高潮戲,過去拆除炸彈這種事,電影裡出現最大規模的場面,也就是炸燬一棟樓房之類。

但這一次還是拆彈,邱禮濤讓主角拆的,是核彈。

不僅祭出核彈大衛·克羅炮這個大殺器,還收集大量資料,研究資料,在實景微縮模型上反覆試驗炸彈的數量、位置,然後精心設計了一套“方案”:把小型核彈放在地鐵車廂中,透過地鐵執行使核彈爆炸於城市各個角落。

於是電影便上演了一出《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式的拯救大戲

一邊是倪妮帶著警察潛入控制室,與犯罪組織激戰,一邊是潘乘風和董卓文在青馬大橋想方設法阻止核爆。

只能說,港產動作片把動作戲拍到這個份兒上,到頂了。要感謝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邱禮濤,也要感謝玩命演出的劉德華。少一個,不成事。

三演反派的劉德華,金雞影帝提名有希望了,金像影帝起碼八成把握

實際上,拆彈專家這種題材是很難拍到有多驚險刺激的,它不像特工或警察主角,也不像超級英雄,他們的工作是對著炸彈倒計時剪線,很容易程式化,剪線而已,能剪出什麼花樣?

但邱禮濤手裡,有劉德華。

電影之所以好看,就在於邱禮濤為電影注入了一種諜戰片式的懸疑設定:讓男主角潘乘風背上罪犯嫌疑。電影所有懸念,也全部壓在潘乘風身上。

可以說,潘乘風是近幾年華語片中最具突破、原本也是最具爭議的主人公。

注意我的用詞,原本,也就是說,當觀眾把電影看完,最具爭議的人物就不是最具爭議人物了。

觀眾明知道這個角色做的事情不可饒恕,但還是忍不住為他最後的抉擇感動,這一切當然也是因為劉德華。

過去劉德華很少演反派,《無間道》一次,《門徒》一次,但論角色複雜性,可以說都比不過潘乘風。

《門徒》是角色不覺得自己是壞人,《無間道》是我想做個好人你不讓我做,《拆彈2》卻是角色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

而影片最大的懸念,也不是他的真實身份。而是他的選擇。

其實從劉德華失憶開始,觀眾就大概能猜到不管怎麼變,劉德華最後都是好人,可是在大的懸念之下,還有一個又一個小懸念時刻牽引著觀眾往前走:潘乘風轉變的原因是什麼?

真相究竟是什麼?

可以說劉德華至少在片中演出了三個潘乘風。

第一個是電影前半段,他是會脫下防爆服裹住受害者以給對方安全感,連案發現場的一隻小貓也細心救助的英雄。

至交董卓文這樣形容他:“為了救人,命都不要。”

在那個人人讚頌拆彈專家時期,他撩妹都是春風得意,高調自信的。

第二個潘乘風,則是其在被轉職前後性情大變的潘乘風。

一個技巧精湛的拆彈專家,在意外中缺了一條腿成了殘疾人,但也絲毫沒有消沉,甚至安慰好友愛人:“我可能是唯一一個,最有型的,殘障拆彈專家!”

在傷愈後他馬上就投入到了康復訓練中,最後更是衝擊警隊要求的體能測試,並遠遠超過了警隊標準。

但警局卻仍舊不能讓他歸隊重操舊業,因為誰也無法承擔“啟用殘障人”的輿論責任。這種轉折,被劉德華演得令人十分動容,角色就立起來了。

一個超級英雄式的精英警察,他因救人後的意外爆炸,變成了自認被“用完即棄”的被拋棄的人。

當他發出“我不是瘋,我是痛”的時候,既暗示了後續潘乘風在社會陳規下人生際遇的必然轉向,也完成了角色的關鍵塑造。

一歲的時候患過小兒麻痺症。從此導致右腳行動不便,需要穿戴特製的鞋子,走路也有點跛的邱禮濤,真的將自己的靈魂和痛楚,代入到潘乘風這個角色中,而劉德華也把他演了出來。

這裡要贊一下劉青雲,雖然這一次他的角色遠不如《暗戰》有戲,但正是他的存在,令潘乘風職業生涯受到重創時的兩人對峙充滿了表演張力。好戲,果然是不能一個人演的。

但還有第三個潘乘風。

就是那個被拍下運送炸彈、與安保人員對打的畫面的潘乘風。

觀眾和他都想知道,他究竟是黑化,還是臥底?

在被警方追捕,犯罪團伙對他失去信任的情況下,潘乘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艱難追查線索,拼湊真相。

這裡的核心懸念是——我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從樂觀開朗到暴戾陰鷙,迷茫掙扎,劉德華真的把角色不同時期的不同情緒演得充滿感染力。

最好的一場獨角戲,是他目睹昔日戰友被狙擊。

暗室裡的劉德華,從強作鎮定強裝平靜到難以置信,再到痛苦、絕望,最後是一片昏暗中的淚光,直戳人心。

觀眾只要看到他的眼睛,就能夠猜到他最後的選擇。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劉德華是個好人,認可度是百分之百。但劉德華是不是好演員,很多普通人還是存疑的。但這一次,我覺得劉德華的表演,終於足夠說服所有人,劉德華,當然是好演員。

因為所謂好演員,是把表演變成一場魔術,把自己變成另一個人,還要讓觀眾,相信。

潘乘風的表演難度,在於正邪難辨,臉譜化的“好與壞,都已經形容不了這個人物的所作所為。

整部電影要拆除的最大的炸彈,其實就是他自己。他的一切尋找和救贖,也是“自我拆彈”的過程。

這個人物,是極其難以讓觀眾相信的,但觀眾最後信了。

角色的憤怒絕望,和對龐玲的深愛,對警察手足的情義,對社會的責任擔當,最終喚醒他的內心,最終匯成一個刺激又動人的結局。

當他站在地鐵軌道上對前女友說:“我下輩子再找你”,所有觀眾都信了,那個劉德華飾演的潘乘風。

這樣的表演,當然配得上一枚影帝獎盃,我只是不確定,會是金像,還是金雞。

59歲劉德華越能打,港片越心酸

無疑,因為《拆彈專家2》,疫情期間頹了好久的港片,再次為自己正名。

從影片品質看,港片電影工業不僅沒有頹廢,反倒依然強大,相當一段時間依舊是國片標杆。並且,還在順應潮流做得更國際化,好萊塢式工業體系化。

不同於第一部搭建的紅磡隧道,《拆彈專家2》中有著大量的實景拍攝,取景地更囊括了中環、旺角、機場地鐵站、廟街等人流量巨大的地點,光是車輛就有警車、拆彈車、消防車、救護車、CID的車等等,排程難度相當大。邱禮濤也坦言,“第二部想帶給大家更真實、更震撼的觀影體驗,不能僅僅只有特效,所以加入了大量實景的拍攝。”

但更難得的是,與此同時,它還能保留著濃郁“港味”。

第一部中,“用生命守護生命”的經典臺詞就讓觀眾念念不忘。

這一次,又有很多觀眾表示,“沒想到看一部這麼炸的電影,竟然看哭了。”

等於是,影片完成了一次對港片的去粗取精。

衝擊視覺的大場面,緊湊曲折的故事,演技出色的演員,一部商業大片該有的它都有了,但它還能引人思考,又足夠催淚。

於邱禮濤而言,《拆彈專家2》也許是他創作生涯至今為止,最大規模、最具挑戰性與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至於劉德華,在59歲這樣大家都不明說,但心知肚明華仔的動作戲看一部少一部的年紀,還能跳出了傳統警匪片中對好人與壞人的單一概念,去演出如此有挑戰性的角色。實在令人佩服。

另一方面,作為一位受過重傷的港片巨星,所有跳天橋、被車撞、一路狂奔的戲,他都親身上陣,一套重達40公斤密不透風的拆彈服,他和56歲的劉青雲在40℃的高溫下拍攝,經常一穿就是一整天,渾身溼透,體力耗盡。

但他自己是監製,這一切,都是他自己要求的。

這一刻你就能夠理解,賈玲佟麗婭這樣的迷妹,為什麼到現在還在追許多年輕人口中“過氣”的劉德華。

而這樣的劉德華,不僅很可能為自己贏得了國內新一年頒獎禮的所有影帝提名入場券,而且還再一次,和劉青雲、謝君豪等等老戲骨一起,救了港片。

想當年,劉德華起初跑龍套的時候,給當時名氣很大的周潤發配戲,當時周潤發亮起了手上的腕錶對他說:認識吧?勞力士,15萬港幣。

那時候的劉德華月薪才1800,本以為周潤發是來“炫耀”,沒想到他接下來的話改變了他的人生。

周潤發說:我曾經也跑過龍套,凡事都有一個過程。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只要你努力,有一天你也會有勞力士。

今天我想說的是,因為這個年輕人夠努力,我們這一代人,才擁有了劉德華這樣的偶像。

可是59歲劉德華越能打,港片就越心酸:只要劉德華劉青雲他們還在,港片當然不會死,可59歲的劉德華,還能救幾次港片呢?

但至少,現在觀眾唯一需要替邱禮濤和劉德華考慮的就是——

第一部拆C4炸藥,第二部拆“核彈”,以現在的票房,第三部是必須要有的,那麼第三部,拆彈專家劉德華,還能拆點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賈玲的華子,一代人的華仔,是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37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何炅“收禮”上熱搜,那些心疼的,就很可笑,也不照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