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淡出娛樂圈很久的張檬,最近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重新迴歸人們的視野。

表演完畢後,她首次迴應自己整容的問題——我活到現在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去整容。

三年前的張檬正是事業的高峰期,一部部大火電視劇的播出,她清純可人的形象深入人心。

最巔峰的時候,就是出演新版《天龍八部》的神仙姐姐王語嫣,這部劇中備受矚目的女性角色之一,可見張檬彼時的咖位。

成也王語嫣,敗也王語嫣。

也正是因為這部劇,她遭受了網路暴力,很多網友說她“醜”,根本配不上“神仙姐姐”的角色,讓她一度陷入自我懷疑。

更重要的是,那時候她的男朋友也說她醜,一句“為愛整容”斷送了她整個演藝生涯。

沒整容之前的張檬到底有多美?

《美人心計》中衛子夫只有一個鏡頭,就被稱為“最美衛子夫”。

《美人無淚》中清純動人的海蘭珠,一顰一笑都動人心絃。

可這些都沒有被她看到,那些否定的聲音,彷彿分外刺耳,一句一句鑽進她心裡。

容貌這件事之所以會讓一個女性焦慮,並不在於她聽到的稱讚有多少,而在於她聽到的否定有多少。

把皮囊等同於自我,皮囊被否定,自我也就陷入了懷疑。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性,明明長得很好看,卻還是不自信,一直懷疑自己。

“吃過醜的虧,我只想變美”

其實,容貌焦慮不只存在於娛樂圈,它滲透在千千萬萬普通女孩的生活中。

有一項調查顯示,18-35歲的女性,每天平均照鏡子的時間為45分鐘,只有1%的女性對自己的外貌非常滿意,表示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女性分別佔比55%和14%。

其實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如果我們只能因為外在好看,才能被肯定,恐怕就變味兒了。

有資料顯示,每年8月都是“學生整容季”,超過三成的大學生有整容意向。

覺得自己不夠漂亮,希望用美讓自己的路更好走一些,似乎成為了預設的社會潛規則。

但女性變美之後,人生真的可以變得“容易”一些嗎?

誠實的回答的話——是的,社會的確更加接納美一點的女性。

當我們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張名片往往是我們的形象氣質,然後才是有趣的靈魂與豐富的內在。

心理學上的“首因效應”指的就是:人第一次與某人或者某物接觸時,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第一印象輸入的資訊對以後的認知產生極大的影響。

很多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都吃過“不美”的苦,她們的第一張名片不夠吸引人,也就根本沒有人願意去認識真正的她。

她們的同學或者親友那些不友好甚至是嘲笑的聲音,都會成為她們否定自己的理由。

因為負面的否定一定比正面的讚美更令人印象深刻,慢慢地,這些否定、偏見和質疑的聲音,就會被她們內化成對自己的否定。

獨白劇《魔鏡》講得就是一名“長得不好看”的女孩自述,她少年的時候,一直被班上的同學嘲笑瘦得像麻桿還有醜,就連她最喜歡的班長,都沒有正眼看過她一眼。

長得不好看,是她一直以來的陰影。

長大以後,她不敢“真面目”見人,怕不被喜歡、不被肯定,於是她就用化妝來讓自己變美,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去化妝,才敢面對“變好看了”的自己。

大家發現了嗎?

其實,一個人因為容貌焦慮、自卑的原因,更多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因為偏見受過的傷害,無法面對那個雖然受傷卻無能為力的自己。

於是,別人的傷害、諷刺的話,就像無刃的箭,被全部內化成對自己的攻擊。

“我也許會因為變美而被愛”

她們被偏見所傷害,每一句評價的話語,都會不由自主地鑽入她心裡:“原來那些人說得很對,自己就是那麼醜,就是那麼不堪。”

然後她們就已經陷在了這種模式裡,沒有盡頭地迴圈。她們在心裡給自己豎起了一個非常高的標尺,她們拼盡全力想要到達,卻永遠也到達不了。

使得她們不能到達的,不是她們不夠美,而是內心的空洞填不滿。

即使透過各種手段變美之後,她們又會不可控地面對新的否定,然後重新陷入自我懷疑。

就像鄭爽被稱為“談一次戀愛整一次容”,根植於她內心的早已不是對自己外貌的客觀評價,而是深深的自卑與不確定性。

她們不知道的是,正如人不會因為優秀而被愛,自然也不會因為變美而獲得真正的愛。

即使是短暫的關注,也不是發自內心的愛。

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從小被叫胖丫頭,還因為胖而遭受過校園暴力,外貌令她極度自卑。

上了大學後,她發現身邊的女孩都是高瘦美,於是她踏上了瘋狂減肥之路:一日三餐只吃蘋果喝粥,別的食物一概不吃;每天跑步十公里,不管颳風下雨。

三個月的時間她瘦了20斤,身邊的人都誇她變美了,可迎來了脫髮、失眠、閉經、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疾病的纏身,加上長期催吐的習慣,她已經很難再胖起來。

別人依然會誇她變美變瘦,可是隻有她自己知道,自己已經陷入更難以自拔的自卑。

她變瘦了變美了,可她的目的達到了嗎?

顯然是沒有的,因為僅僅在外貌上努力,遠遠無法填補一個人內心的枯竭。

就像用熱水去澆一大塊冰塊,只能解決表面的問題,內在的焦慮與不安,只會日積月累地增加,因為認同別人的偏見,已經變成她逃避自卑的生存模式。

她可能已經忘了。一個人只有從心裡認可自己,相信自己有價值,堅信自己值得被愛被尊重的時候,才會被愛被尊重。

美是一種資源,也是一種束縛

女性在面對外貌與年齡的焦慮無處緩解,明明付出了很多卻依然覺得自己可以更美。

但大家發現了沒有,為什麼生活當中很多男性,他們或許相貌普通,甚至人到中年後,挺著小肚腩,頂著油膩的頭髮,卻依舊會很自信。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面,小姐姐們一個個訓練有素,為了訓練可以不睡覺不吃飯。上節目之前提前半年健身,對身材管理極度嚴苛,卻還是總在自我懷疑。

再看看隔壁《追風吧!哥哥》,哥哥們甩著遮不住的小肚腩,跳著好無力度的舞姿,眼神裡卻寫滿了“看我看我,帥不帥!”

為什麼男性可以對外貌毫不在意,女性卻對外表總是充滿焦慮?

其實這是因為,女性的外貌價值往往是與社會價值結合在一起的。

千百年來,女性被禁錮在家裡,其他價值無處發揮,所以對她們來說,外表不只是修飾打扮,而是社會處境的彰顯,是自己最直接的資本與資源。

但到了今天,女性不只是被禁錮在家裡,能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可是潛意識裡對“美貌資源”的追求沒變,社會對女性的評價標準也沒有變。

社會上一部分人的價值觀,還是習慣去物化女性。

但大部分女性遇見這種情況,一定下意識的是認同、欣賞,甚至還可能引起自卑的情緒,因為我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因為顏值而被比較。

追求美,早就成了女性融入骨血的一部分。

你需要美,但不需要為別人而美

但回到正題,作為女性,我們怎麼去建立自己的容貌自信呢?

楊瀾說過: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我們承認,女性可以活得精緻,也會在變精緻的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只不過,愛美應該是一個人的本能,是一個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不應該變成一種瘋狂,一種執念。

首先,把別人的評價,還給對方,那不是屬於你的。

引起我們容貌焦慮的,往往是我們認同了那些負面的聲音。

但其實,別人攻擊或者否定我們,恰恰暴露了他們對自己的不接納,以及對事物的偏見,沒有人是完美的,批判容貌本就是錯誤的偏見,

所以我們首要做的,就是把這些不屬於我們的聲音拒之門外。

那些不友好的聲音,一個字也不要聽,那不是屬於我們的功課。

其次,要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漂亮。

千篇一律的錐子臉、A4腰、天鵝頸、雙眼皮、高鼻樑,應該是美的標準嗎?

當然不是。

我們要建立起自己的審美認知,不被他人左右的標準。比如我覺得微胖一點也挺好,我覺得單眼皮也挺憂鬱的,我覺得我自己有缺點,但是還挺可愛的。

再次,接納自己,建立“內聚性自我”。

我們生活在社會,永遠都無法逃脫別人的評價與眼光。當我們還沒建立起堅定的自我評價體系時,就很容易被別人的評價帶著走。

想要在自己心裡豎起定海神針,就要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建立一個堅不可摧的“內聚性自我”,這個自我不斷地提醒你:即使你變老變醜變胖,你也依然值得被愛,也依然有人在愛著你。

最後,坦誠面對生活中真正令你不滿的地方。

當一個人內心漂泊的時候,總會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像很多女孩都覺得自己不美,生活才會糟糕。

其實,真正令人焦慮、令人不安的不是外貌,而是別的事情。

也許那件事情我們不敢面對,只能拿外貌當“擋箭牌”,但我們要做的就是深入認識自己,找到那個令你覺得羞恥、覺得恐懼的點,直視它,改變它。

要清楚一點:身體、容貌都是為你服務的,不應該成為你的主宰。

沒有人是完美的,所以你可以不完美,但你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因為你內在缺失的東西,外貌無法幫你填補。

你不會因為美麗而被愛。

你想要獲得的那些,就藏在你不敢看清的內心深處,等著你去發現。

策劃 | 阿葭西

編輯 | 胡咧咧

14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池昌旭新劇發展迅猛,第二集就有大尺度橋段,成年人愛情令人上頭